创事记|谁还用三星?
文章图片
图1/5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冯晓亭 编辑/林文龙
来源/燃次元(ID:chaintruth)
以前 , 用三星手机是潮流 , 现在 , 用三星手机是异类 。 最新数据显示 , 今年第一季度 , 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占比仅为0.6% 。 而在2013年第二季度 , 这个数据接近20% 。
“近20年 , 我一直用着三星的手机 , 但以后肯定不会再考虑三星手机了 。 ”此前 , 广东惠州人周繁是朋友圈里唯一一个还在用三星手机的人 , 但去年还是换了华为手机 。 “实在伤不起了 。 ”周繁说 , 去年5月 , 因为没有考虑到中国农历闰四月的问题 , 出现计算逻辑错误 , 以至于多款三星手机系统崩溃 , 他的手机也不例外 , “手机乱码无法重启 , 附近又找不到三星维修点 , 只好在家附近找了一家手机维修店进行抢救 。 ”
通过“刷机” , 周繁的三星手机虽然恢复了正常 , 但手机内所有资料全部被清空 。 “刷机后没多久 , 就看到微信好几个群里有人在讨论这情况 , 才知道不止我一个三星手机用户遇到这种情况 。 ”尽管当天三星便将BUG修补好 , 但周繁仍无法接受 , 在他看来 , 这是三星手机区别对待中国市场的又一明证 , “但凡上点心 , 本地化做得好一点 , 都不应该出现这么低级的错误 。 ”
另一个老用户刘丽也觉得三星有些做法“太儿戏了” , “出现大规模系统崩溃的bug , 是很严重的问题 , 要是其他友商发生这种情况 , 用户不骂到公司上层出来道歉都说不过去 。 ”2016年三星手机的电池爆炸事件 , 就因为草率处理 , 深深的伤害了中国用户 , 多年过去了 , 三星也没有吸取经验教训 , 并有所改进 。 “这起事故也没有被三星当作重大事件 , 最后的处理也是不了了之 。 三星这算是凭实力劝退用户了 。 ”
随着华为、小米、OPPO、vivo等国内手机品牌的崛起 , 三星手机就成了可替代性很强的产品 , 近几年来 , 三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可谓节节败退 。 在关于国内季度手机厂商出货量及市场份额的各大行业报告中 , 由于排名前五名的厂商才会被单独列出 , 所以这些报告里看不到三星手机的身影 , 它只是被集合归纳至“其他”一栏 , 而这种情况 , 已经持续有数年时间 。
公开资料显示 , 三星手机在2002年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 刚开始很受欢迎 , 很快就挤进总销量前十名 。 据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数据显示 , 三星手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峰值出现在2013年 , 为19.7% , 随后就开始走下坡路 。 受电池爆炸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 2018年 , 三星的市场份额跌至0.8% , 虽然个别季度内三星手机市场份额会从不足1%的份额回升在1%之上 , 但总体已经不足挂齿了 。
近几年 , 国内手机市场份额前五名的席位被华为、OPPO、vivo、小米和苹果牢牢掌控着 。 据IDC中国季度手机市场跟踪报告显示 , 2019年及2020年 , 上述五家手机厂商所占市场份额合计分别为93.5%和96.5% 。
文章图片
图2/5
来源/IDC咨询
市场份额的流失 , 必然带来线下专卖店和维修站点的萎缩 , 周繁说 , “之前一条街上都有好几家手机店铺挂着三星的牌子 , 现在基本看不到了 。 三星手机的维修站点也是少之又少 。 ”
上周 , 刘丽路过一家三星体验店 , 还特意进去转了一圈 , 没想到一位销售给她推销手机的其中一个理由是 , “满大街的苹果和国产手机 , 三星手机个性要更强 , 不会担心撞机问题 。 ”刘丽有些哭笑不得 , “三星手机在国内手机市场表现不好 , 竟然还成了优势 , 有点意思 。 ”
公开资料显示 , 从1992年中韩建交之后 , 韩国三星电子就在中国投资建厂 , 但在2018年和2019年两年期间 , 三星电子先后关闭了位于深圳、天津和惠州的智能手机生产厂 , 惠州工厂的撤离更是意味着 , 三星在国内再无手机生产厂 。
虽然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很差劲 , 但其仍是全球手机市场的“老大” 。 IDC发布的2020年全年全球手机跟踪报告数据显示 , 三星在同比下滑9.8%的情况下 , 仍以2.66亿台的出货量 , 以及20.6%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一位 。 这也是三星连续9年占据第一的位置 。
值得一提的是 , 三星在手机制造业还存在着全产业链优势 , 特别是在芯片、存储、显示屏、摄像头等智能手机所必备的关键零部件领域 , 三星都有很强的话语权 。 尤其是屏幕 , 国产手机的旗舰机 , 基本都采购了三星OLED屏幕 。 也就是说 , 虽然消费者不买三星手机了 , 但手机厂商都在买三星的手机配件 。
三星电子2021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 , 包括芯片业务在内的设备解决方案部门营收为25.82万亿韩元(约合231亿美元) , 包括手机业务在内的移动部门营收为29.21万亿韩元(约合262亿美元) , 两者基本持平 。 三星电子表示:“随着OLED显示屏从旗舰机型向入门级产品扩展 , 显示屏业务的利润得到了改善 。 ”
三星手机败走中国
随着越来越多的老用户离开 , 三星手机的用户基数正在不断萎缩 。
自称三星“忠粉”的刘丽 , 从第一台智能机开始到现今 , 用的都是三星手机 , “2012年买的S2 , 此后还换了S7和S10 , 使用效果都不错 , 所以去年 , 也买了刚开售而且口碑都不错的S20 。 ”
三星S20的颜值和屏幕都不错 , 但128G的内存不够用、25W充电有点慢 , 手机用久还会发烫 , “用了一段时间 , 大致还满意吧 , 但我下一部手机肯定不会考虑三星 。 ”
刘丽不再青睐三星手机的原因 , 与周繁差不多 , 就是与手机有关的“糟心事”太多了 , “手机到手没几天就遇上‘闰四月’大规模系统崩溃的bug , 好在我还有备用机 , 没有第一反应跑去刷机 。 虽说事情当天就解决了 , 但这个错误实在太低级了 。 ”
此外 , 刘丽对于三星手机的控价也十分不满意 , “先不说港版和国行版历来存在着千八百元的差价 , 就以国行版来说 , 手机去年3月在国内发售 , 我4月在线下花近七千多元买的 , 不到俩月时间就降到了五千多元 , 无论是苹果还是国产手机厂商 , 我还没见过哪家跳价这么快 , 力度这么强 。 ”
“价格控制不好也就罢了 , 售后问题也是一团糟 。 即便三星手机现在在国内卖的不好 , 但是售后也不至于和友商们差距那么大吧?”刘丽在今年年初因手机后摄像头进灰问题联系过三星的售后 , 周末先是去的体验店发现工程师不在 , 然后去另一家有三星挂牌的授权店 , 结果进去后发现三星专柜前没人 。 “想着打电话预约一下 , 结果当天上午电话一直占线 。 最后隔了差不多一周 , 才找了个我和售后都有空的时间将问题解决 。 ”
“现在还用三星手机的人 , 真是太小众了 。 绝对是真爱 。 ”周繁说 , 在2016年“爆炸门”之后 , 很多三星用户就弃之不用了 。 那时 , 他也产生过换手机品牌的想法 , 不过 , 并没有马上付诸行动 。
2016年8月 , 全球各地都有传出三星Note7爆炸事件 , 同年次月 , 三星宣布在全球召回已销售的Note7手机 , 但以“国行版Note7采用不同电池供应商”为由 , 称中国并不在召回名单内 。 话音未落 , 国内就接连发生两起国行版Note7爆炸事故 , 但三星官方仍坚持回应 , 推断该产品损坏是因外部加热导致 , 并在事故发生数日后仍声称国行版Note7是安全的 , 三星公司没有对中国用户采用双重标准 。
三星这种很恶劣的做法让国内群情激奋 , 各大媒体均对此口诛笔伐 , 中国消费者也开始维权 。 虽然最后的结果是中国区的三星Note7还是被全面召回 , 但这对三星手机的企业形象还是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 , 进而极大程度上降低用户对其品牌的好感度 。 “当时 , 很多人都很气愤 , 也因此不再使用三星手机 。 ”周繁说 。
业内人士张东奇介绍 , “爆炸门”事件只是加速了三星手机的败退 , 事实上 , 随着华为、小米、OPPO、vivo等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 , 三星手机在2014年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
IDC数据显示 , 2014年第四季度 , 三星手机在国内以7.9%的市场份额跌至第五名 , 而在2013年第三季度 , 其市场份额仍有18.8% 。 从各厂商2014年的出货份额数据看 , 小米以12.5%位列第一 , 三星以12.1%紧随其后 。 但前一年数据显示 , 小米出货份额只有5.3% , 而三星却有18.7% 。
文章图片
图3/5
来源 / IDC咨询 燃财经截图
“国内品牌性价比要高得多 , 服务也要好得多 , 击败三星手机 , 是必然的 。 ”张东奇说 , 除了自有生态的苹果 , 需要消费者去适应外 , 其他的国外手机品牌 , 进入中国后都面临一个本地化的问题 , 比如 , 中国消费者喜欢的群发信息功能 , 还有爱用快捷键等使用习惯问题 , 三星等品牌的系统都做得不好 。
三星坠落的那些年 , 正好是国产手机迎头赶上的那几年 。 华为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 , 做出了足以和苹果一较高下的手机;小米靠营销起家 , 以“低价高能”吸引众多“发烧友”;OPPO和vivo通过遍布全国的线下渠道和铺天盖地广告营销 , 也迅速揽获众多拥趸 。
从全球手机出货量来看 , 2010年之前 , 还是以2G手机为主 , 3G手机销售量在2010年一季度才首超2G手机 , 渗透率达到50% 。 单看中国 , 因为3G商用时间晚 , 到2012年8月 , 国内3G手机出货量才超过2G手机 , 实现50%渗透率 。
“2012年之后 , 市场虽然还在增长 , 但已经不能再翻倍了 。 加上玩家越来越多 , 竞争也越来越剧烈 。 ”张东奇说 , 在国内手机的战场上 , 三星还不是最惨的外国品牌 , 像LG、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品牌 , 都不在了 。 而且 , 国产品牌倒下的也不少 , 如锤子、金立、酷派、乐视等 。
也曾冠绝群雄
“在十几二十年以前 , 三星可以说是大多数年轻手机用户梦寐以求的品牌 。 ”42岁的李慧珍回忆道 , 2000年之前 , 市面上还是摩托罗拉和诺基亚手机居多 , 但在2000年之后 , 她发现周围亲戚朋友讨论手机购买时 , 在众多耳熟能详的品牌中开始出现三星手机的名字 , 而且凭借着绚丽的外壳以及高昂的价格 , 三星手机与“潮流”和“高档”等代名词关联起来 。
“那时候手机最大功能就是打电话和发短信 , 所以质量和外观是挑选手机时最关注的点 。 质量方面当然是诺基亚口碑最好 , 但是在外观上显然三星要更胜一筹 。 ”李慧珍告诉燃财经 , 她人生中第一台手机便是水货版的三星手机 。 “虽然手机型号忘记了 , 但是印象很深刻 , 那是2001年 , 那年我考上大学 , 家里人答应要给我购买一台手机以方便通话 , 在转了好几个手机卖场后 , 我看上了一台三星手机 , 磨了家里人好久才答应给买的 , 因为我父母那时候想给我买一台质量好的诺基亚手机 , 但我嫌诺基亚颜色太丑了 。 ”
三星手机是在2002年才取得了国家外经贸部颁发的“内销许可证” , 在此之前 , 三星手机只能通过进口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 但在当时 , 由于行货版三星手机进口数量有限、关税偏高等原因 , 水货版三星手机在市场上有很多 。 所以国内市场不少三星用户和李慧珍一样 , 购买的是“水货版三星” 。
在广东某地电器城从事多年电子产品销售的谢克丽告诉燃财经 , 早十几年前 , 水货版的三星手机在市面上确实很泛滥 , “2002年前后几年 , 我在广州大沙头卖过三星手机 , 档口卖的三星手机 , 只有一成三星手机是上级经销商给的A货(通过正规渠道进的货) , 其余的大部分是水货 , 都是当时老板从别的渠道进的货 。 ”
文章图片
图4/5
据谢克丽介绍 , 前来档口购买水货版三星手机的顾客不少 , “三星手机水货横行”的现象算当初那个时代的一个印记 , “用现在的话来说 , 那时候的三星手机面向的是国内高端用户 , 加上三星当初在国内没有工厂 , 所有都依靠进口 , 关税及运输成本进一步拉高了手机售价 , 所以选择价格更低但质量不变的水货是那时候大部分消费者的选择 。 ”
三星手机在当时吸引年轻人的法宝 , 除了颜值因素外 , 还有出新的速度快 。 “在那个时候 , 三星手机就能做到几个月出一款新品 , 相比之下 , 诺基亚的更新换代速度则逊色得多 。 ”谢克丽回忆道 。
【创事记|谁还用三星?】谢克丽在2010年离开广州回老家发展后 , 在当地开了一家手机零售店 , 售卖的手机品牌很多 , 三星自然也在其中 , “三星手机在2014年之前卖的都不错 , 但后来买国产手机品牌的顾客越来越多 , 我也就开始有意识减少三星手机的进货 。 ”
“但要说对市场打击最大的 , 肯定还是Note7手机爆炸事故 , 打那之后 , 三星手机销量直线下滑 , 现在我的门店都不卖三星手机了 。 ”谢克丽说 , 2017年全年 , 他店里的三星新机型卖出去不到5台 , “还是三星自己的营销问题比较大 , 我们当地 , OPPO和vivo的门店在农村的镇上都能看到 , 而三星的授权店屈指可数 。 再者 , 三星手机的价格控制得很差劲 , 我作为零售商 , 平常都不敢压三星的货 , 降价太快了 。 ”
曾在广东惠州三星智能手机生产厂工作近十年的王力勇告诉燃财经 , 惠州工厂的关闭在意料之中 , “惠州工厂的出货量是国内最大的 , 之前 , 我们都不愁没活干 。 但在2014年之后 , 三星手机在国内市场开始萎缩 , 手机销量下滑 , 虽然我们生产不大受影响 , 但绝大部分产品向外出口 , 自然而然导致成本的急剧拉高 。 加上用工成本也在逐年递增 , 转移工厂太正常不过了 。 ”
正如王力勇所言 , 近年来 , 由于三星设备在华销量下降而导致的物流成本增加 , 以及国内用工成本增加等因素 , 三星有意将低端制造业从中国转向东南亚、印度等成本更低的国家 。 除了在华的三星智能手机工厂接二连三关闭后 , 笔记本电脑工厂和电视工厂也在2020年先后停止运营了 。 据三星集团财报数据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三星集团在中国共有33家合并子公司 , 其中15家子公司从事与制造相关工作 。
手机厂商离不开三星
面对市场份额极度萎缩的问题 , 三星手机其实也想以“王者姿态”重新回到中国市场 , 但道路并不平坦 。
2019年三星Galaxy A8s发布会上 , 三星电子大中华区总裁权桂贤对外宣布 , “We are back 。 ”
2020年 , 三星在报纸上投放整版Galaxy Note20 Ultra 5G手机广告 , 右下方的广告词是“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 , 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 。
同年9月 , 售价27199元的Fold2 Thom Browne限量版用了4分钟全部售罄首批预售 。
这些都被看作三星手机有意重返中国市场的声音 , 但无奈“雷声大雨点小” , 市场虽然对此有所反应 , 但显然并不明显 , 据IDC数据显示 , 2020年国内手机市场份额中“其他”一栏仅有3.5% , 其中便包括三星手机 。 而且 , 华为、小米等国产品牌的新品销售 , 不仅需要提前预约 , 而且开售当天基本是“秒没”状态 , 压根不用等4分钟才将首批预售售罄 。
与大众熟知不同 , 三星并非只是手机厂商 , 而是一家顶尖的计算机硬件研发和制造企业 。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 , 三星就确定将家电、电信和半导体作为其核心业务 , 虽然移动手机业务是三星在上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布局的 , 但其发展势头保持良好 , 在早些年一度为三星集团创造了一半以上营收 。
三星2020年年报数据显示 , 2020年三星半导体产品净收入为72.8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156亿元) , 净收入占比只有30.8%的半导体产品贡献了52.24%的营业利润 , 半导体产业也顺理成章成为三星的“现金牛” 。
三星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领导企业 , 不单生产自家的手机芯片 , 还为另一芯片巨头高通代工 。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以半导体供应商2020年收入进行划分 , 其中排名前十名的企业分别为:英特尔、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光、高通、博通、德仪、联发科、铠侠、英伟达 。 三星电子在2020年市场占有率达12.5% , 且进一步缩小与英特尔之间的差距 。
文章图片
图5/5
来源/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
一部手机需要几百个元器件 , 屏幕、内存、芯片、摄像头等几样关键元器件 , 三星都占到不小比例的市场份额 。 近几年 , 三星凭借其对供应链的控制 , 在手机市场的竞争中 , 占据了不少的优势 。
2016年 , 三星计划退出LCD业务 , 转向售价更高的OLED业务 , 并迅速成为龙头企业 , 当时 , 三星的OLED屏幕 , 几乎占到市场95%以上的份额 , 这意味着 , 如果厂商想要使用OLED屏幕 , 除了三星 , 几乎没有第二选择 , 而一旦三星缺货 , 手机厂商除了换屏 , 只能等待 。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 , 在2016年 , 三星中国所在的大楼 , 进进出出的客户明显增多 ,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奔着三星电子下面的供应链管理团队而来 。
据韩国媒体报道 , 将在今年中下旬发布的IPhone13所需要的LTPO OLED屏幕将主要由LG display和三星display共同承担 。 此外 , OPPO Find X3、一加9 Pro等国产高端机 , 用的也是三星的 LTPO OLED屏幕 。
此外 , 三星也在加大芯片代工领域的投入 。 今年5月13日 , 三星电子对外宣称 , 计划到2030年在非存储芯片领域投资17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750万亿元) , 将加快先进芯片代工制造工艺的研发和生产线建设 , 三星还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 位于首尔南部平泽的第三条芯片生产线将于2022年下半年完工 。 而早在2019年底就有外媒报道 , 三星电子计划在未来10年投资1160亿美元 , 大力发展芯片制造业务 , 进而为科技巨头们代工芯片 。
借助自家生产或代加工的零配件 , 三星仍活跃在国内手机市场上 。 就连计划下一台手机不再考虑三星牌子的刘丽也直言 , “不过就算是要买其他品牌手机 , 我也会选择由三星提供顶级屏幕的那家 。 三星屏幕还是极其具备优势的 。 ”
但是三星零配件与三星手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物种 , 三星想要的重回中国市场 , 必然不是只停留在充当其他友商的上游供应链上 。 但对于国产手机品牌来说 , 三星最好就只是一个零部件的供应商 。
事实上 , 前几年 , 国产手机品牌就已经在全球市场上与三星展开竞争 。 比如 , 印度手机市场的龙头宝座 , 早在2019年第二季度时便被小米攻占 , 虽然在2020年 , 三星趁小米无法保证供货之际 , 三星增加中低端的产品种类朝着印度市场发起进攻 , 拿回第一 , 但就目前而言 , 显然双方仍处于酣战中 , 未能分出胜负 。
“如果没有制裁 , 我们可能去年在智能终端领域就成为全球第一 。 ”去年一次媒体采访中 ,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说 , 如果不是因为2019年美国突然施加的各种技术贸易限制 , 导致华为的手机产品在国外无法使用谷歌服务 , 华为的国内外市场份额总和应该已经超越苹果三星了 。
余承东还说 , “美国的制裁 , 让我们从一个没有生态的硬件公司 , 成为一个有生态的公司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我们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 , 遥遥领先对手 。 ”
如今 , 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手机厂商 , 正在努力解决供应链的问题 , 这对于三星来说 , 可不算是好消息 。 一旦屏幕、芯片等技术得到突破 , 手机厂商还用不用三星的配件 , 就会是一个更让三星挠头的问题 。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 文中张东奇、刘丽、王力勇、李慧珍、谢克丽、周繁为化名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王者|布局手术机器人赛道,谁是王者? | A股2022投资策略⑩
- 电子商务|美容贷“抹黑”征信 谁来负责?
- 传统|联想预热 135W 充电器,新款拯救者笔记本有望支持 PD 3.1
- 模式|荣耀60和iQOO Neo5S,全面对比告诉你谁更值得买
- 骁龙|骁龙8旗舰驯龙大战一触即发,“大师”和“高手”谁更厉害?
- 数字货币|比特币发明者到底是谁?马斯克这么说
- 人物|详解硅谷大佬关系链 谁给马斯克投资、谁陪伴乔布斯走完最后日子?
- 线下|Are You OK?小米印度版 MiPay 软件获登记批准
- 移动|小米印度版MiPay软件获登记批准
- 机子|小米12要对标苹果,三款机子谁最值得购买?本文教你读懂 不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