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抓住智能制造新机遇


天津|抓住智能制造新机遇
文章图片

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现场 。 新华社发

天津|抓住智能制造新机遇
文章图片

此次智能大会 , 智能交通是关注焦点 。 张磊摄/光明图片

天津|抓住智能制造新机遇
文章图片

市民纷纷走入会场 , 感受前沿科技 。 吴迪摄/光明图片

天津|抓住智能制造新机遇
文章图片

观众在展会现场体验智能驾驶 。 钱进摄/光明图片
【天津|抓住智能制造新机遇】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5月20日至23日在天津举行 。 本届大会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领域热点话题 , 三日内举办了18场平行论坛以及12场主题论坛 , 超过200个项目签约落地 , 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 。
世界智能大会诞生之时就肩负着“以会兴业”使命 。 天津制造业 , 在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 作为我国北方经济中心城市 ,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发展 , 天津已经成长为现代制造业基地 。 如何进一步转型升级为现代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天津将目光聚焦在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上 。
随着世界智能大会落户天津 , 智能科技产业已然成为天津转型发展的强劲引擎 。
人才培养引各界关注
相关数据预测 , 到2030年 , 人工智能技术将为全球创造出15万亿美元的商业价值 。 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 , 迫切需要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 , 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 。
本届世界智能大会上 ,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备受关注 。
5月22日 , 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的现场 , 几名青少年熟练地操作着几架无人机起飞、降落 , 捡拾物品 。 他们在模拟利用无人机救援 。 这是天津科技馆组织开展的青少年无人机科普与体验展示活动项目 。
世界智能大会既是智能科技领域先进产品、领先技术的展示舞台 , 也是助推智能科技人才培养的平台 。 天津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卢双盈介绍:“由天津市科协、天津市教委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天津市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无人机)成果展示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 , 每届全市各区几百所中小学上千个队参加 , 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 , 有效地促进了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升 。 ”
天津在开展智能科技创新教育和实践中 , 通过“大手牵小手”的方式 , 以大学、院所领域的专家团队资源主动引导青少年智能科技活动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授、天津市青少年科技中心智能科技教育与实践基地负责人邴志刚表示:“青少年不仅是智能时代的亲历者 , 更是未来的创造者 。 在建党100周年来临之际 , 将有更多项目让更多区域的孩子有机会参与 , 在智能科技的天空中一起高飞 。 ”
在世界智能大会“融创新知空间”展区 , 机器人竞技格斗擂台赛吸引了众多观众 。 比赛开始 , 两个机器人斗智斗勇、激烈碰撞 , 令人拍手赞叹 。 现在 , 智能科技人才的培养逐渐从学校走入社区 。 新知机器人学堂、新知机器人竞赛、新知科技潮玩、新知科技嘉年华等各类科技和教育服务项目——天津融创小区为青少年与创客爱好者建立全面的科技教育竞赛生态以及极客社群平台 , 为新工科人才培养营造环境 。
数据统计 , 2020年 , 天津市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6.58% , 在全国排第三 。 “一个城市市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 科学精神的增强 , 创新能力的提升 , 是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基础 , 也是世界智能大会给天津立的‘长远之业’ 。 ”天津市相关负责人评价道 。
在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教育”论坛上 ,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 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如表示 , 人工智能作为一个综合性前沿交叉的学科 , 如何建立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的人才培养体系 , 需要认真思考一些关键性的问题 。 他介绍:“北京大学目前也在加快推进新工科的建设 , 作为双一流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 北大特色的新工科培养理念是厚基础、强交叉、宽视野、高品位 。 作为新工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内容 , 我们将充分利用北京大学学科全、交叉强的优势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学科 。 我们希望也非常愿意与国内外兄弟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产业界携手合作 , 共同为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主任顾佩华在人工智能+教育论坛的分论坛上谈道:“中国是制造大国 , 并一定要成为制造强国 。 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大量优质人才 。 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体现了高度的学科交叉与融合 , 依靠多学科和领域的发展 , 未来一定会改变制造业 。 ”在智能制造工程教育模式探索方面 , 他建议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能适应科技产业快速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的人才 , 以满足智能制造领域的需求 。
天津大学副校长王树新认为 , 人工智能的竞争 , 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 。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处于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 , 应充分认识并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机遇 , 立足已有积累和优势 , 肩负起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 。 希望能够为加快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思路 , 为实现天津市“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贡献力量 。
据了解 , 天津市已有6所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 , 11所本科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领域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本科专业 。 近年来新设置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医学工程”“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有效支撑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
让制造业拥有新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在此次世界智能大会的主题论坛中谈到 , 智能制造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 , 今后15年是智能制造这个核心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 , 中国制造业必须抓住这个机遇 , 集中优势力量打一场战略决战 , 实现重点突破、重点跨越 , 推动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 , 进入世界产业链的中高端 。
天津 , 近代以来一直是我国北方工业和制造业重镇 , 智能制造也是天津的机遇 。 “十四五”时期 , 天津市将把发展制造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到重要位置 , 全面增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竞争力 。
伴随着2017年首届智能大会的召开 , 天津市、区两级陆续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推动智能经济发展建设智能社会的实施意见》《天津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200余项智能科技产业扶持政策 , 支持方向覆盖了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智能基础设施等细分产业领域 , 以及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农业、智能医疗与健康、智慧城市等重点应用领域 。
同时 , 天津还设立千亿级智能科技产业基金和百亿级智能制造专项资金 , 累计支持五批项目1726个 , 安排资金52.1亿元 , 形成1:20的放大带动效应 , 建成丹佛斯、海尔5G工厂、长荣科技等102个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 。 目前 , 天津上云工业企业已超过6000家 。
通过对2020年获得天津市智能制造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472家企业问卷分析发现 , 天津企业对智能制造重视程度普遍提高 , 45%以上的企业进行了智能制造的全局规划和生产规划 , 10%以上企业开展了设计、物流、服务等专项规划 , 超过65%的企业已完成或正在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智能制造咨询诊断工作;44%的企业具备完整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系统 , 33%的企业拥有自动化生产线 , 40%以上的企业安装了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化核心装备 , 超半数企业使用ERP、OA和CAD软件 。
截至2020年年底 , 天津全市智能科技重点企业数量达603家 , 是2017年的1.5倍 , 年均增长7.4% 。
通过举办世界智能大会 , 天津吸引来一大批高质量人工智能产业方面的优质项目 。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尹继辉介绍 , 天津连续举办五届世界智能大会 , “以会兴业”成效显著 , 五届大会共签署563项合作协议 , 协议投资额达4589亿元 , 紫光云、360、TCL、麒麟软件、华为鲲鹏生态、腾讯IDC数据中心等一批好项目落户天津 。
在项目带动下 , 天津智能科技产业已具规模 , 并基本形成信创、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机器人、智能网联车、智能软件、智能医疗、智能终端、先进通信产业9大特色优势领域 , 构建起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 。
目前 , 天津信创产业全国领先 , 高标准建设“中国信创谷” , 率先扛起打造国家信创产业示范区大旗;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日趋完善 , 涌现出全球首款“脑语者”芯片、世界首套神经工效测试系统、国内唯一全自主无人机系统等一批创新成果;大数据与云计算助力打造“数字天津” , 已形成集“数据采集、存储、清洗、分析与挖掘、数据安全及智能应用”为一体的大数据产业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加速成型 , 集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清智科技、维智汽车电子、奥特贝睿、锋时互动等一批骨干企业 , 拥有东丽区、滨海新区两个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和产业基地;智能软件产品及应用增势强劲 。 2020年 , 天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整体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 , 增速位列全国首位 。 (刘茜 陈建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