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渐行渐近

【现象】不久前的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现场 , 多家商业银行推出数字人民币体验区 , 让参观者使用银行手机应用或数字人民币卡式钱包 , 完成不同场景下的支付体验 。 从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相继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北京冬奥场景启动试点测试 , 到2020年10月增加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6个试点测试地区 , 再到接入商业银行、应用程序等 , 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 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  
【点评】 
【|数字人民币渐行渐近】数字人民币 , 顾名思义 , 就是数字形式的人民币 , 对应经济学中的“M0” , 也即流通中的现钞和硬币 , 具有无限法偿性 。 形象地讲 , 就是把人们钱包中的纸钞、硬币变成手机里的人民币 , 出门不用再拿着钞票、揣着硬币 , 只需一个手机或一张卡 , 就能轻松完成支付 。  
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 目前 , 多国已启动数字货币的研发 。 作为金融领域的一项“新基建” , 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 , 对降低交易成本 , 提高金融运行效率 , 助推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2014年 , 中国人民银行就成立专门团队 , 对数字货币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及相关国际经验等问题进行专项研究 。 如今 , 数字人民币在多个城市试点 , 涵盖餐饮服务、生活缴费、购物消费、交通出行等多种消费场景 。 这些试点经验将为数字人民币的推广、落地提供有益借鉴 。  
对普通人来说 , 数字货币意味着一种更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支付选择 。 从试点来看 , 数字人民币在使用时无需支付任何服务、手续费用 , 无需绑定银行卡 , 且在无网络的情况下 , 依然可以正常使用 。 通过手机、智能卡乃至可穿戴设备与APP互连 , 数字人民币支持多样离线支付方式 , 并对线下消费、线上购物都适用 。 从“扫一扫”到“碰一碰” ,  数字人民币提高了支付的便捷程度 , 对于不擅长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尤为友好 。 此外 , 数字人民币作为一种纯公共品 , 还有助于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包容性 。 比如 , 一些农村地区、偏远山区的群众即使没有银行账户 , 也可以通过数字钱包享受支付等金融服务 。  
除了使用更便捷外 , 数字人民币在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 。 不同于完全匿名使用的现金 , 也不同于与实名银行账户绑定的传统移动支付 , 数字人民币实行可控匿名 , 即坚持“小额匿名、大额可溯” , 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实行匿名 。 这既有利于保护用户隐私 , 也便于对电信诈骗、洗钱、恐怖融资、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监测追踪 , 进而维护金融安全 , 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 此外 , 数字人民币在跨境贸易、跨境结算方面也拥有巨大潜力 , 能够为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助力 。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 , 彰显了对数字人民币的积极审慎态度 。 我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丰富的消费场景 , 将为数字人民币的推进提供重要支撑 。 计 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