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揭秘“祝融号”火星车车标背后的故事

封面新闻客户端5月26日消息 , 据国家航天局消息 , 根据遥测数据判断 , 5月22日10时40分 , “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 , 到达火星表面 , 开始巡视探测 。
数日前 , 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 , 5月15日7时18分 , “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 ,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
据了解 , “天问一号”任务的科学目标是研究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质组成、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等 。
探测器自2020年7月23日发射以来 , 在地火转移飞行、环火轨道运行期间 , 环绕器配置的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分析仪、磁强计等7台科学载荷陆续开机探测 , 获取科学数据 。
火面工作期间 , 火星车将按计划开展巡视区环境感知、火面移动和科学探测 , 通过配置的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表面成分探测仪等6台载荷 , 对巡视区开展详细探测 。 同时 , 环绕器将运行在中继轨道 , 为火星车巡视探测提供稳定的中继通信 , 兼顾开展环绕探测 。
在“探火”行程中担任重要职责的火星车 , 关于它背后的故事您了解吗?近日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火星车设计者贾阳讲述了火星车车标的“诞生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