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宣布停运,公共自行车就此谢幕?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近期 , 公共自行车在北京中心城区、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停运 , 此前武汉、广州等也宣布车辆停运 。  
从一车难求到低调离场 , 公共自行车怎么了?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多地公共自行车停运 
车身红白色相间、凭证件办卡骑行、通过固定车桩存放取用……发展近10年 , 全市保有量近12万辆、网点数量近4000个、用户超100万人的北京公共自行车正淡出公众视野 。  
今年3月起 , 北京东城、朝阳、海淀等中心城区密集宣布公共自行车停运 。 部分城郊新城也宣布车辆停运 , 探索市场化运行 。  
采访人员探访发现 , 目前大量北京公共自行车已被回收 , 停车桩正在拆除 , 用户抓紧办理退押金手续 。 一些北京用户对车辆突然停运感到不舍 。 也有用户表示疑惑 , 去年底 , 北京密云区还在新增车辆网点 , 为何今年3月 , 属地政府就开始对停运征求意见? 
今年4月 , 呼和浩特也宣布车辆停运 。 目前该市火车站、大型商场等人流集中处 , 公共自行车停车桩全部空置 。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黄斌介绍 , 据专业网站统计 , 截至目前 , 全球有约470个城市运维公共自行车 。 中国在网点数、车桩量、车辆使用量方面排名世界第一 , 发展规模和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  
但今年以来 , 山西晋城、四川宜宾翠屏等地也宣布车辆停运;早在几年前 , 武汉、广州已经停运 , 武汉还是全国首个在全市范围投放车辆的城市 。  
停运背后有“内因外扰” 
近年来 , 公共自行车在缓解城市拥堵、满足群众短距离出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从曾经一车难求 , 到如今“低调离场” , 公共自行车怎么了? 
综合北京多区城管委公示信息 , 此次北京公共自行车退市 , 与2020年12月31日后北京财政取消对公共自行车运维补贴有关;呼和浩特市城环出租车服务有限公司称 , 经认真研究决定“退役”该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项目 , 是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  
多位专家和企业人士分析认为 , 多地公共自行车“挥手作别”已有前兆 , 其可持续发展长期面临“内因外扰” 。  
网点车桩少、投放车辆少、注册流程复杂 , 便利性打折扣 。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所副所长盖春英介绍 , 公共自行车多由政府出资建设 , 出发点是引导公众绿色出行 , 在便于管理前提下满足部分使用需求 。 因此 , 公共自行车大多有桩存取 , 要求用户凭证件现场注册 , 规模也没有发展太大 。  
【|多地宣布停运,公共自行车就此谢幕?】车辆、车桩运维保养不足 , 运营和管理能力待提升 。 北京某公共自行车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 经常有用户反映车和桩坏了、车取不出或还不上等问题 , 企业运维人力严重不足 , 车辆退出也缺少依据 。 “我们的车刚推出时很受欢迎 , 车辆耗损快 , 到5年设计使用年限后 , 发现其作为政府资产没有专项报废依据 。 后来车型停产 , 就找不到修理配件了 。 ”他说 。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副教授边扬表示 , 从多地情况看 , 虽然公共自行车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 但自身问题未得到很好解决 。 随着共享单车参与竞争 , 公共自行车市场竞争力削弱 。  
黄斌等研究发现 , 2017年和2018年 , 北京中心城区共享单车投放量是公共自行车10倍以上 , 局部替代效应显现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在“内因外扰”作用下 , 多地公共自行车用户开始退卡 , 管理部门减少新车投放 。 为应对颓势 , 不少城市尝试公共自行车市场化运作 , 但由于长期依赖财政补贴 , 自身“造血”能力弱 。 最终 , 有城市决定“顺应潮流” , 让公共自行车退出“历史舞台” 。  
“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谁满足? 
骑行第一个小时免费、车辆有桩存取摆放规范、出行安全有保障……公共自行车也有明显优势 。 未来何去何从 , 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边扬认为 , 对于选择关停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城市 , 应认真做好退费、资产处置、百姓出行需求衔接等问题 。 对仍在运维的城市 , 要结合当地实际需求 , 科学、及时制定车辆继续发展或有序退出路径 。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慢行交通分会秘书长屈晔认为 , 多地车辆退市现象提醒政府部门和企业 , 要加强精细化运营 , 走创新发展道路 。 通过建立奖惩和动态配额运营机制等 , 逐渐打破原有行政化管理的单一发展模式 。  
一些专家表示 , 在部分地区发展公共自行车仍有必要性 。 盖春英表示 , 如北京郊区新城公共自行车受共享单车冲击相对较小 , 仍有发展空间 。 政府也应审慎研判 , 是否将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全部交给共享单车企业来满足 。  
“共享单车完全市场化投资运营 , 其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 共享单车业务运营成本高 , 很难长期维持低收费政策 , 目前骑行费用已有所涨价 , 不排除未来继续涨价可能 。 而公共自行车作为公益性交通设施 , 具有长期提供优质、经济、均等化服务的优势 。 ”她说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经过持续探索 , 目前南京、杭州等地公共自行车运行整体平稳 , 企业推出“免押金租车”“扫码骑行”等服务 , 推动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融合发展 。 南京公共自行车公司人士表示 , 2020年该市车辆使用量日均达到8万人次 , 2021年前几个月同比略有提升 。  
屈晔表示 , 多地公共自行车停运 , 也提醒政府部门要加强公共服务类项目的顶层设计 。 “在市场机制能发挥更多作用的领域 , 政府可以鼓励社会资本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 , 把精力放在日常监管中 。 而当市场‘失灵’时 , 政府也要有‘补位’意识 , 同时注重应用新技术 , 完善用户体验 , 赋予公共产品持续的活力和生命力 。 ” 采访人员张骁、夏子麟、安路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