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l星球里,卸下面具的狂欢长什么样?

_原题是:视频 丨 "灵魂社交"Soul赴美上市 , 2.4亿单身人口的钱还能怎么赚?来源:中国经营网前段时间 ,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出炉 , 女多男少将导致3000万光棍的消息引起广泛讨论 。 之前民政部也公布过 , 2020年我国单身人口高达2.4亿 。 满足2.4亿单身人口的社交需求 , 依然是一门赚钱的生意 。 前两天 , 标榜年轻人社交元宇宙的Soul宣布要在纳斯达克上市了 , 有消息称最高估值可达到20亿美元 。 社交软件千千万 , Soul为什么能火?(编辑:陈玉琪)

|Soul星球里,卸下面具的狂欢长什么样?
文章图片
图1/4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魏婕
来源/深燃(ID:shenrancaijing)
《阿凡达》的重映唤起了影迷的回忆杀 , 实际上 , 如今的Z世代年轻人正过着阿凡达一样的生活——现实生活中“酷到没朋友” , 不屑与人深交 , 在网络世界中的“第二人格”却活跃于多个兴趣小组 , 闲时开虚拟房间玩剧本杀、“在线吵架” , 正经起来又相约在线上自习室狂刷“肖秀荣(政治考研名师)三件套” 。
这届年轻人太没耐心了!“话不投机半句多”这种特征在他们身上尤为明显 , 遇到不对路的人 , 大脑的社交系统便自动宕机 , 拿出“社恐”当挡箭牌 , 开启“沉默是金”模式 。 但他们又是孤独的一代人 , 渴望陪伴、渴望被理解 , 比谁都热切地希望找到“同道中人” 。
于是他们主动在自己身上贴上各式各样标榜个性的标签 , 作为向“同类”发出的信号 。 在赛博空间 , 便有了“撸铁男孩”相约“迷笛音乐节”、“德云社女孩”交流自拍技巧的奇妙景象 。
如果不是他们中的一员 , 你很难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 。 而在一个秘密星球 , 深燃得以一窥Z世代年轻人的线上狂欢 , 看他们如何穿梭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的任意门 。 这扇任意门背后 , 是一个极具价值想象空间的赛道 。
Z世代逃离传统社交
1995年-2009年出生的年轻人 , 有个统一的名字——“Z世代” 。
这代人生来孤独 。 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 与70后、80后成长于大院之中 , 生活在由街坊邻居、兄弟姐妹构成的热热闹闹的社交圈相比 , 他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半径仅限于学校和家庭 , 他们独自叛逆、独自不被理解地成长着 。
不过Z世代有“任意门”——互联网 。 就像哆啦A梦里的任意门一样 , 通过任意门 , 可以去到任何想抵达的地方 。 正如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尼奥·斯蒂文森在《雪崩》一书中描绘的元宇宙那样 , 所有现实世界中的人在元宇宙中都有一个网络分身 。
这正是如今Z世代的素描:他们是互联网原住民 , 他们左脚踏在现实世界 , 右脚处在虚拟世界 。 两个世界互相交织、互相影响 , 共同塑造着Z世代的喜好和认知 。
随着一众社交性质的平台崛起 , Z世代热衷于在上面搜集信息、观看视频、建立多元的兴趣圈层、分享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交朋友 , 这是他们的社交元宇宙 。
不过 , 找到一个让挑剔的Z世代满意的社交家园并不容易 。 把实际生活中的社交关系搬到线上 , 固然能更方便地和亲朋好友联系 , 但太多熟人的存在也会让表达没那么自由 。
Soul的诞生 , 源于创始人张璐的个人感悟:市面上缺少一款可以让用户无压力地自由表达、发布生活日常和感受 , 并收到即时、有质量的共鸣的产品 。 为什么不能把线下的社交行为移到线上 , 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和画像相似的同龄人畅快交流或一起游戏呢?Soul于2016年11月上线 , 最初的使命在于降低人们的孤独感 , 提升表达、交流、与人产生联结带来的幸福感 。

|Soul星球里,卸下面具的狂欢长什么样?
文章图片
图2/4

或许每个年轻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朋友圈发个牢骚 , 父母可能会看到 , 并马上提醒你删掉 , 因为这“不正能量” 。
还记得#被父母要求换头像#支配的恐惧吗?这已然成为引起年轻人广泛共鸣的话题 。 “你怎么还不换头像?黑漆漆的 , 一点也不阳光”、“你这头像不像女孩子 , 妈给你找了几个风景图 , 你赶紧换上”、“人在深圳 , 被老家的父母轮流打电话催着换头像” 。
Z世代当然也知道这是父母的关心和爱 , 但越来越追求个性的Z世代还是想要一个能够随心所欲、不受束缚的表达空间 。
这是全世界Z世代的默契和共识 。 在国外 , Facebook一开始只是年轻人在用 , 后来父母一辈的人也开始频繁使用 , Snapchat和Instagram便应运而生 , 成为年轻人新的阵地 。
在国内 , 有着强烈的身份认同和自我表达欲望的Z世代只能不断出逃 , 寻找新的心灵家园 。 深燃注意到 , 他们出逃的其中一个平台就是Soul 。
Soul想要构建的 , 就是以Soul为链接的社交元宇宙 。 即让任何一个Z世代穿过“任意门”之后 , 都能快速找到和自己合拍的人 , 获得高质量的关系 。 Soul瞄准的 , 正是社交产品迭代浪潮之下 , 年轻人寻求平等、无拘束、个性化表达空间的这一市场红利 。
Z世代在Soul上做什么?
Z世代怎么快速识别“自己人”?答案只有一个——标签 。
【|Soul星球里,卸下面具的狂欢长什么样?】在他们心目中 , 你是哪的人、多大年龄、是什么性别、收入多少都没有那么重要 , 真正重要的是 , 你是不是和我有一样的特质、兴趣爱好 。
就像媒体研究者约翰娜·布莱克利(Johanna Blakley)在一次TED演讲中提到的 , “在互联网上 , 人们会根据自己热爱的事情聚集在一起 , 而不是年龄、性别、收入这些人口学变量......分享爱好和价值观是更有凝聚力的社交关系 , 这些会让关系更加深入 。 ”
环保爱好者大灰仔来到北京后 , 觉得应该为糟糕的空气和环境做些事情 , 便在读大学时加入了学校的绿色协会 , 组织100多号同学去种树 , 直至毕业 , 陆陆续续种了400多颗树 。 “在我看来 , 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 我想记录下当时的一些美好瞬间 , 又怕发在朋友圈被别人误解” , 于是他每隔一段时间 , 便把和同学一起植树、树苗长大的过程发到Soul上面 , 一些“种树爱好者”便主动来找他聊天 , 他们相约“聚众植树” , 去的人数从几个到十几个 , 形成了关系紧密的小圈子 。
而在这个种树小圈子里 , 有一个朋友还是潜水爱好者 , 他拍的水下世界给大灰仔种下了潜水的草 , 于是他们一拍即合 , 相约去菲律宾潜水 。 “人和人以奇特的方式相遇、连接 , 一起因为相同的目标做自己想做的事 , 拓宽彼此的人生边界 , 这种感觉真的太好了 。 ”
大灰仔说 , Soul就像大学里的社团 , 只不过更加开放 。 学校的社团只能待两三年 , 但线上的社团会一直存在 。 而在现实生活中 , 很难找到有相同爱好的“同类” 。
和《阿凡达》的情节很像 , 进入Soul之后 , 用户可以给自己打造一个全新身份 , 先给自己捏一个符合个性特征的卡通脸 , 再完成“灵魂测试” , 给自己塑造一个人格 , 最后再给自己打上个性化的标签 , 便获得了进入Soul星球的通行证 。
比如“街舞”、“混迹音乐节”、“撸铁狂魔”、“创过业”、“剧本杀”......短短几个标签 , Z世代便将自己在社交中最希望展示的特质勾画了出来 , 这些标签是同道中人彼此寻找的“雷达” , 循着标签 , “有趣的灵魂”便会相遇 。

|Soul星球里,卸下面具的狂欢长什么样?
文章图片
图3/4

Z世代在Soul上面发布的文字、照片、音频、视频都是向“同类”发出的信号 , “同类”聚集在一起 , 便开始了线上狂欢派对 。 Soul的群聊派对房间主题涵盖“吃喝玩乐学” , 有狼人杀主题房 , 有考研自习室 , 甚至还有“模拟吵架房” 。 在群聊派对中 , 对谁印象深刻 , 就能发起私聊或其他形式的互动 , 建立社交关系 。
派对总是充满欢乐 , 但筹办派对的人需要清晰的思考和严密的规划 。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 , “快速连接到志趣相投的人” , 让他们聊起来、玩起来 , 并且让他们愿意一直在这玩 , 这是个技术活 。
充满趣味性的标签背后是对于用户画像精准的描摹 。 Soul的一名产品经理向深燃表示 , 从产品的核心逻辑来看 , Soul将用户的性格、兴趣等精神特质作为主要的匹配标准 , 不支持真人头像 , 弱化外形 , 免除了用户因暴露身份的焦虑 , 也是在引导用户专注于彼此的“灵魂” , 通过兴趣和标签建立起深度的社交关系 。
“Soul有很高的门槛 , 需要年轻人有足够的耐心 , 不过这也让Soul的每日用户平均使用时长达到40-50分钟 , 实现这一目标的背后 , 需要对用户的性格做出准确判断 , 背后有大量的技术支撑 。 ”根据Soul方面的数据 , Soul 的日均DAU打开次数为24次 , 为行业最高 。
而且在Soul上面 , 还有一个名为SSR(Soul Super Real)的“神秘群体” , 他们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或者各领域兴趣的骨灰级爱好者 , 会有节奏地更新 , 在平台上承载高质量创作者的角色 。 Soul的产品经理表示 , “SSR的优质帖子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 , 增加用户粘性 , 从而推动创作的良性循环 , 同时进一步提升用户参与度 。 ”
Z世代社交的想象力
“承接年轻人线上大Party”不仅对于用户而言有价值 , 同样也是一个极具价值想象空间的赛道 。
毫无疑问 , Z世代是如今的消费风向标 。 他们出生于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 , 物质生活富足 , 和上一辈相比 , 有更大的自由来娱乐、消费、享受生活 。 “能赚又敢花的剁手党、易种草体质、千金难买我乐意”说的就是他们 。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 国内Z世代的总人口为2.64亿人 , 约占当前总人口(14亿人)的19% 。 根据腾讯2019年数据 , 这19%的人却贡献了40%的消费能力 。 据《Z世代消费力白皮书》统计 , Z世代每月可支配收入明显高于其它代际人群 , 达到3501元 , 相比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49.36% 。
《小王子》中有一句话广为流传——“正是你花费在玫瑰上的时间才使得你的玫瑰花珍贵无比” 。 那么对于Z世代而言 , 他们的“玫瑰”是什么?答案是社交 。
根据企鹅智库统计 , Z世代耗费时间最长的手机娱乐行为就是社交 , 他们每日进行社交聊天的平均时长达到56.2分钟 , 其次是视频、小说 。

|Soul星球里,卸下面具的狂欢长什么样?
文章图片
图4/4

简而言之 , Z世代社交可以说是一条黄金赛道 。 而在这条赛道上也跑出了一些头部选手 。 这一领域的变现方式也和Z世代一样 , 充满趣味性和想象空间 。 比如 , 你永远也想象不到年轻人有多愿意在皮肤上氪金 。 好看的皮肤是他们的社交利器 , 以Soul为例 , 其增值服务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用户为了打造个性化形象而购买的皮肤和装饰 。
同时 , 年轻人聚集的地方 , 也是品牌展示的乐园 。 不妨将社交软件看作一个沉浸式的游乐场——品牌在其中可以植入开屏广告、信息流广告 , 用户在沉浸式的体验中被默默种草 , 社交软件得以收取广告费用 。 而随着品牌人设的日渐丰满 , 品牌主可以在Soul产品寻找到更多的场景和机会去影响潜在的消费者 。
虽然社交产品目前的变现方式主要是增值服务和广告 。 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 , 在未来 , 社交娱乐领域的变现潜力将会成倍放大 。 近日 , 在泛社交、泛娱乐领域 , “元宇宙”这一概念在国内外的科技圈及VC圈受到热议 , 有不少VC都表示「元宇宙」可能成为2C互联网投资最后的共识 。
在资本市场上 , 元宇宙概念股也获得了不错的表现 。 2021年3月10日 , 在线视频游戏平台Roblox在美国上市 , 当天前暴涨50% , 市值达到400多亿美金 。
可以预见 , 以后游戏和社交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 。 虽然如今Soul的形态是一个虚拟的社交网络 , 但是在不远的未来 , VR、AR技术成熟之后 , 可以嫁接更多游戏化、虚拟化的沉浸式体验 。 在游戏化的玩法当中 , 用户能够不知不觉地开始轻度关系的建立 , 并且不断深化社交关系 。 而且每位用户都经过了基础画像的筛选和推荐 , 用户之间更容易产生共鸣 , 建立连接 。
在“元宇宙”风口到来的前夜 , 那些提前布局的公司已经做好准备 , 建立一个Z世代专属的社交元宇宙 。
(应受访者要求 , 文中大灰仔为化名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