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书首席商业官吴玮杰离职,与钉钉、企业微信的竞争进入下半场
文章图片
图1/6
我本以为战斗结束了 , 其实结束的只是序幕 。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赵健编辑/杨杨
来源:甲子光年
‘甲子光年’独家获悉 , 字节跳动旗下to B产品飞书 , 其首席商业官吴玮杰已经于今年3月底离职 。 吴玮杰向采访人员表示 , 他会在合适的时机公布下一步动向 。 截至发稿 , 字节跳动尚未对此消息作出回应 。
2019年 , 外媒Information曾曝出字跳动的组织架构 , 在Lark(飞书前身)早期的汇报线有三人:徐哲负责产品、梁汝波负责技术、吴玮杰负责商业化 , 三人共同向字节跳动副总裁谢欣汇报 。 去年2月底 , 徐哲离职 , 原西瓜视频总裁张楠接任;今年5月20日 , 梁汝波接任张一鸣成为新的字节跳动CEO 。
吴玮杰于2019年加入字节跳动 , 负责飞书的商业化战略规划、业务拓展、合作伙伴管理及客户服务等工作 。 此前 , 吴玮杰曾担任GE数字集团大中华区副总裁兼销售总经理等职位 。
林婵接任吴玮杰成为新的飞书首席商业官 。 根据公开资料 , 林婵是一名“老字节人”:2014年加入字节跳动 , 从一线销售做起 , 2016年升任今日头条(上海)华东区副总经理 , 2017年升任今日头条福建省总经理 。
去年11月18日 , 飞书举办了π发布会(飞书3.36版本) , 会上吴玮杰代表飞书发表了“超越未来 , 变革加速”的主题演讲 , 并发布了代表飞书商业化的“启飞计划” 。
今年5月19日 , 飞书时隔半年再次举办发布会 , 推出了飞书4.0版本 。 和上次发布会不同 , 新任首席商业官林婵这次并未登台发布有关飞书商业化的信息 , 当天她在另一地点主持了一场单独的、小型的飞书渠道合作伙伴大会 。
尚不清楚飞书的商业化策略会否因为吴的离职而发生变化 , 但一位飞书内部人员告诉‘甲子光年’ , 飞书接下来要解决“破圈”问题:从互联网、科技、媒体三大客户群体向更大的市场扩展 , 这也意味着飞书将更加直面钉钉和企业微信的竞争 。
飞书的用户体验要优于钉钉、企业微信 , 这是很多用户的共识 , 但一位与钉钉、飞书都保持联系的软件厂商CEO对‘甲子光年’表示 , 要想让用户从钉钉切换到飞书 , 仅依靠好的用户体验难度会非常大 。
飞书尚未公布用户数、企业数等数据 , 但谢欣在飞书4.0发布会后的采访时表示“数据达到预期” 。
钉钉和企业微信已经具备先发优势和规模效应 , 再加上同样有产品布局的华为和百度 , 飞书会占据多大的市场空间?
好用、差异化和免费 , 飞书初长成
字节跳动是一家非常重视工具的公司 , 其内部先后用过企业微信、钉钉等产品 , 但都不能满足字节跳动的需求 。 因此 , 字节跳动决定自己开发一款工具——飞书诞生了 。
文章图片
图2/6
在去年的飞书π发布会上 , 吴玮杰曾回顾过飞书的发展历程:
文章图片
图3/6
飞书的发展历程及部分商业化进展
2020年2月24日 , 飞书宣布向全国所有企业和组织免费开放 , 不限规模 , 不限使用时长 。 此前 , 飞书实行的是收费策略 , 主打中大型客户市场 。
这样一来 , 飞书与钉钉、企业微信进入正面战场 。
此后 , 飞书的曝光越来越多 , 甚至在苹果iPad发布会上还露了脸 。
文章图片
图4/6
在产品端 , 飞书马不停蹄 , 去年至今开了两场发布会 , 迭代了31个版本(V3.18.0~V4.2) , 平均每个月两次更新 。
一位与钉钉、飞书都有合作的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告诉‘甲子光年’:“飞书的功能迭代速度非常快 。 比如刚接触的时候 , 某个审批功能连更改选项都没有 , 在我们提交需求之后 , 他们两周之内就解决掉了 。 ”
除了迭代速度快 , 飞书也在试图寻找与钉钉、企业微信更多的差异化竞争 。
和钉钉擅长管理、企业微信擅长连接不同 , 飞书更注重协同和用户体验 。 很多字节跳动离职员工表示 , 虽然不在字节工作了 , 但依然保留了用飞书的习惯 , 原因很简单——好用 。 谢欣在π发布会上曾表示 , 要打造一款这个时代需要的、趁手的产品 。
除了用户体验 , 飞书在4.0发布会上也发布了钉钉、企业微信没有的产品功能 , 比如知识库、企业百科、妙记播客等 。 另一位与钉钉、飞书都保持了密切沟通的软件公司CEO告诉‘甲子光年’:“随着飞书推出更多知识库这类产品 , 补足和钉钉生态的差异 , 可以拼抢更多的客户过来 。 ”
在渠道层面 , 飞书也推出了比钉钉和企业微信更加优惠的政策 。
对于入驻各平台应用商店的ISV伙伴 , 钉钉和企业微信都会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 作为平台收入的一部分 。 钉钉的佣金比例是“成交价的30%” , 今年3月份开始改为15%;企业微信的佣金比例是“定价的10%”;而飞书目前对渠道伙伴的佣金比例为“免费” 。
飞书希望通过免费策略来快速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 , 来丰富自己的生态 。 多位采访对象向‘甲子光年’表示 , 钉钉之所以降低佣金比例 , 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竞争的加剧 。
免费策略需要足够的资源支持 , 而飞书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 谢欣在π发布会后的采访时表示 , 飞书暂不考虑盈利 , 飞书制定的是未来5~10年的目标 。
不过 , 飞书也面临一个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 想要从钉钉和企业微信手中抢夺市场份额 , 绝非易事 。
飞书能飞多高?让子弹飞一会儿
作为一款企业协作工具 , 飞书一推出就是Hard模式 , 要直面钉钉和企业微信两座大山 。
今年年初 ,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在钉钉6.0发布会上宣布钉钉的用户数突破4亿 , 包括企业、学校在内的各类组织数超过1700万;企业微信在去年年底发布会上宣布已有的真实企业与组织数超过了550万 , 活跃用户超过了1.3亿 。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 2019年中国的法人单位数(包含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类型机构)一共2500多万家 。 按此粗略计算 , 钉钉的市场占有率为68% , 企业微信的市场占有率22% , 两家合计市场占有率为90% 。
不过 , 钉钉创始人无招曾表示 , 钉钉要服务国内4300万中小企业 。 若按此计算 , 钉钉和企业微信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9.5%和12.8% , 合计52.3% 。 吴玮杰在去年接受采访时表示 , 市面上已有的协同办公产品大概只占据了市场需求的三分之一左右 。
实际上 , 飞书曾经有两个扩张窗口期 , 但都没有很好地把握住 。
第一个窗口期是在2018年~2019年 , 在钉钉高歌猛进之时 , 字节跳动因为顾忌和阿里的关系 , 没有在同一时期做大规模推广 , 只做了海外版的Lark 。
第二个窗口期是去年的疫情 , 在线办公走红 , 钉钉和企业微信乘势推广 , 短期内获得了巨大的流量 , 甚至一度冲垮服务器 , 造成了“甜蜜的烦恼” 。 飞书虽然也跟进了免费策略 , 但由于资源准备不足 , 产品线也不完善 , 属于“被迫营业” 。
有报道称飞书当下的日活为300万 , 但被飞书否认 。 在今年飞书4.0发布会之后的媒体采访中 , 谢欣表示飞书达到了预期的DAU目标 , 只是没有对外公布过相关数字 。 同时 , DAU不是飞书最看重的目标 , “通常市场上成熟的to B公司不以DAU作为目标” 。
飞书总裁张楠也表示 , 这一阶段不会披露具体数字 , 但是对这个数字非常满意 。
上述与飞书、钉钉合作的ISV厂商告诉‘甲子光年’ , 飞书用户可以通过“工作台”来添加并使用他们的软件 , 从后台数据来看飞书的用户体量和钉钉相比 , “不在一个数量级 , 但飞书的增速特别快” 。
现阶段拿发展一年的飞书和发展七年的钉钉相比 , 其数据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参考价值 , 更有争议的其实是飞书的to B理念 。
飞书4.0发布会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两个字:组织 。 谢欣在发布会上表示:“选择飞书是在选择飞书所承载的先进组织的最佳实践 。 ”这与to B领域“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恰恰相反 。
文章图片
图5/6
字节跳动副总裁谢欣
上述ISV厂商CEO告诉‘甲子光年’:“过去有段时间我们也走互联网公司的路线 , 想引导客户适应软件 , 但慢慢发现这样完全是自嗨 , 于是不得不做出了改变 , 现在我们完全以客户为中心 , 客户想要什么自然有他的道理 。 ”
不过 , 这位CEO也承认 , 字节跳动的很多理念都是“引领式”的 , 这一理念落实到飞书上也是一脉相承 , 现在就看衰飞书还为时尚早 。
我们唯一能看到的是 , 飞书“引领式”的组织理念已经在字节跳动内部得到了验证 , 在飞书对外输出的时候会遇到多大的阻力?还需要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
协同办公下半场:当市场上只剩下巨头们
除了飞书、钉钉、企业微信之外 , 协同办公的另外两个玩家是华为Welink和百度如流 。 虽然后两家的存在感稍弱 , 但这个市场上的玩家无一例外都是科技巨头 。
协同办公软件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平台型与工具型 , 平台型软件往往可以集成工具型软件 , 比如你可以在飞书里用Tower , 在钉钉里用Teambition 。
文章图片
图6/6
协同办公软件代表厂商(部分)
工具型软件往往聚焦在某一垂直领域 , 属于典型的“小而美”产品 , 这很显然不能满足科技巨头的胃口 , 他们的目标是更综合、更全面、更大市场空间的平台型软件 。
平台型软件的参与者又可以分为两大类 , 除了科技巨头之外 , 还有老牌OA厂商 , 最有代表性的是三家:致远互联、泛微、蓝凌 。 两类企业的目标客户不同 , 科技巨头伴随移动互联网成长起来 , 主要聚焦移动端 , 面向中小企业;老牌OA厂商主要聚焦中大型企业 。
因此 , 两者的合作远大于竞争 , 并且已经有“抱团”趋势:钉钉投资了蓝凌 , 腾讯投资了泛微 。
正如微信掌握了消费互联网时代的C端流量入口 , 科技巨头都想掌握产业互联网时代的B端流量入口 , 而协同办公正是能触及各行业、各场景 , 服务全员的B端工具 。
但最先看到“协同办公”这个机会的 , 实际上是一批创业公司 。 2012年 , 微软重金(12亿美元)收购企业内部社交网络Yammer——被称作企业版的Facebook 。 随后 , 国内兴起了一批对标者 , 比如明道云、7SCRM , 以及前不久完成F轮融资的CRM厂商纷享销客 , 成立之初的定位都是企业协作平台 。
但偏偏这又是个典型的“创业公司探路 , 科技巨头收割”的游戏场 。 另一位在2014年也做过类似产品的创业者告诉‘甲子光年’:“虽然很多人都在做 , 但当时很多投资人都看不懂 , 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 , 如果腾讯抄你的怎么办?”
虽然没有马上等来腾讯 , 但很快就等来了阿里 , 这一年 , 钉钉诞生 。
2015年 , 钉钉曾向纷享销客抛出橄榄枝 , 提出“钉钉负责做通讯、做平台 , 纷享销客加入做ISV” , 并希望纷享销客砍掉IM与OA功能 , 但被纷享销客拒绝 。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 , 为了抢占市场 , 钉钉与纷享销客展开了广告大战 。 (纷享销客消失的十八个月 | 甲子光年)
这段时间 , 其他做协同办公软件的企业都在默默围观:如果纷享销客赢 , 那么这个市场还可以继续做;如果钉钉赢了 , 要么转型 , 要么倒闭 。
最终在钉钉强大的“免费+补贴”攻势下 , 纷享销客溃败 , 不得不转型聚焦在CRM上 。
这一场战役影响深远 , 很多创业公司不得不主动转型 。 明道云CEO任向晖曾告诉‘甲子光年’ , 由于钉钉、企业微信等巨头相继入场 , 竞争变得非常激烈 , 眼看很难赚到钱了 , 明道云不得不在2017年转型 , 并最终选择了无代码 。
再后来 , 平台型的协同办公软件就成了钉钉和企业微信的天下 。
本以为协同办公软件的游戏告一段落 , 直到飞书的诞生 , 又让这个市场蒙上一层浓厚的竞争意味 。 在飞书π版本发布会上 , 明道云CEO任向晖有感而发:“我本以为战斗结束了 , 其实结束的只是序幕 。 ”
最终 , 对抗巨头的 , 还是巨头 。
END 。
【|飞书首席商业官吴玮杰离职,与钉钉、企业微信的竞争进入下半场】(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Hotel|向光前行,点亮未来 -- 2022上海国际商业及工程照明展
- 商汤|商汤终成AI第一股:挂牌联交所后股价高开 业内人士更关注其盈利和商业模式
- 傅跃红|会长寄语
- 产品|从金隅智造工场的智慧升级,看旷视AIoT商业实践
- 团队|俞敏洪首场助农直播带货,寻找新商业模式和老师转型方式
- 事宜|白克义
- 最新消息|盖茨、谷歌参与投资 美国CFS公司开建核聚变电站2025年商业发电
- 首席|亲测!在百度“希壤”里开会是种什么体验?
- 首席|李彦宏:集度首款汽车机器人 2022年发布2023年量产
- 技术|2025年数字商业的AI综合渗透率约至30%,影谱科技位列数字商业内容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