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恐龙是什么颜色的吗?也许你会说:不就是《侏罗纪世界》里的颜色嘛!我必须认真地告诉你 , 恐龙的皮肤、羽毛这些软组织很容易腐烂 , 所以就算幸运地以化石的形态保存下来 , 色素也早已消失不见了 , 我们很难得知数千万年前的恐龙是什么颜色的 , 而影视剧和书籍中恐龙的颜色大部分是靠科学家推测和想象出来的 。
为了还原恐龙的颜色 , 历代的古生物学家和艺术家们可谓绞尽脑汁 , 他们参考了今天与恐龙亲缘关系较近的爬行动物 , 又研究了今天不同物种在自然环境之下的保护色 , 以此来还原恐龙们可能的颜色 。 经过推测 , 他们得出结论:那些大型的植食性恐龙体色总是以灰色和绿色为主;而大型食肉恐龙的颜色则是以灰褐色为主……
科学家根据现生动物推测恐龙的颜色
1996年 , 古生物学家研究了来自中国辽宁省的一块恐龙化石 , 发现这种恐龙竟然长着羽毛 。 随着越来越多长羽毛的恐龙被发现 , 古生物学家开始倾向于认为长羽毛的恐龙像今天的鸟类一样艳丽多姿 , 但这依然是推测 。 2010年初 , 中国、英国和爱尔兰三国的科学家第一次在恐龙化石中发现了还原恐龙颜色的钥匙 , 它就是黑素体 。
中华龙鸟的化石
黑素体到底是啥?其学名为Melanosome , 也称黑素小体 。 它们是黑色素胞、黑素细胞中的色素颗粒 , 其分布排列形成了颜色 。 黑素体普遍存在于今天鸟类和哺乳类羽毛和毛发的黑素细胞之中 。 既然鸟类羽毛的颜色是由黑素体决定的 , 那么恐龙的羽毛颜色也应该是由黑素体决定的 。 按照这个思路 , 科学家们只要找到保存非常好的恐龙羽毛化石 , 然后研究其中黑素体就可以还原恐龙本来的颜色了 。 第一种被还原出本来颜色的恐龙正是来自于我国的第一只长羽毛的恐龙——中华龙鸟 。
色素细胞中的黑素体
中华龙鸟——恐龙也能毛茸茸
像松鼠一样可爱的中华龙鸟
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不是鸟 , 而是一种小型恐龙 , 体长约1米 , 体重约3千克 。 化石上的羽毛痕迹显示中华龙鸟长有丝状毛发 , 属于柔软的原始羽毛 。 它可是我们发现的第一种长羽毛的恐龙 。 不夸张地说 , 中华龙鸟的发现又一次颠覆了我们对于恐龙的传统认知——原来恐龙也可以是毛茸茸的 。
虽然名字里有鸟 , 但它并不是鸟
2010年初 , 中国、英国和爱尔兰三国的科学家第一次在中华龙鸟的羽毛化石上发现了黑素体 。 经过与现代鸟类羽毛中黑素体的对比 , 古生物学家确定中华龙鸟的毛发呈现粟色或红棕色 , 而尾巴则是橙白两色相间 , 那样子就好像今天的松鼠一般 。 作为一种主要在地面上活动的小型恐龙 , 中华龙鸟的体色有助于其隐蔽和伏击猎物 。
近鸟龙——红褐色的头冠
近鸟龙 , 其大小和鸽子差不多 | 《恐龙帝国》
近鸟龙(Anchiornis)体长只有34厘米 , 体重约100克 , 和一只鸽子差不多大 。 化石表明近鸟龙是长有羽毛的 , 它的头上还有小羽冠 。
2010年 , 中国和美国的古生物学家在一块近鸟龙化石(编号BMNHC PH828)上发现了黑素体 , 经过与现代鸟类羽毛中黑素体的对比后发现 , 近鸟龙面部羽毛以黑色为主 , 外围散布着红褐色羽毛 , 脑袋上的羽冠为红褐色 , 前后肢的羽毛以黑白为主 , 后肢羽毛为灰色 , 脚掌和脚趾的羽毛为黑色 。 2015年的一项研究表明 , 近鸟龙并不都是一个颜色 , 其性别不同、年龄不同 , 羽毛的颜色也是存在差异的 。 近鸟龙是一种生活在树上的恐龙 , 其体色能够更好地与森林背景融合 , 鲜艳的羽冠则可以用来求偶 。 近鸟龙是第二种被还原颜色的恐龙 , 这种恐龙在研究鸟类演化中有重要的意义 。
近鸟龙的颜色与与今天的北美黑啄木鸟相似
小盗龙——五彩斑斓的黑
小盗龙
2012年 , 中国与美国的古生物学家在一具小盗龙(Microraptor)化石上找到了黑素体 , 这块化石被收藏在北京自然博物馆 。 经过对比复原 , 古生物学家们复原出一只通体黑色的小盗龙 。
小盗龙的黑可不是一般的黑 , 其黑色羽毛表面有彩虹结构色 , 类似于今天家燕背部和乌鸦的羽毛颜色 , 能够呈现出彩虹般的金属光泽 。 小盗龙的黑就是传说中的“五彩斑斓的黑” 。 小盗龙黑色羽毛的作用同样是为了隐蔽在高高的树上不被天敌发现 , 以及可以随时扑向它的猎物 。
小盗龙的四肢都长有羽毛 , 被称为“四翼恐龙”
鹦鹉嘴龙——躲藏起来
鹦鹉嘴龙
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是一种小型的植食性恐龙 , 曾经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北部 。 除了中国 , 在蒙古、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都发现过它的化石 。 不同种类的鹦鹉嘴龙体型也不相同 , 最大的蒙古鹦鹉嘴龙可以长到2米 , 体重约20千克 。
2016年 , 英国古生物学家在研究一具鹦鹉嘴龙化石的时候注意到其保存的皮肤软组织上也有黑素体 。 利用三维建模 , 古生物学家重现了鹦鹉嘴龙的颜色 。 它的面部颜色较深 , 背部为深褐色 , 腹部肤色逐渐变浅 , 前肢有黑色斑点 , 后腿皮肤上有条纹 。 鹦鹉嘴龙的这种体色分布被称为“反荫蔽” , 是现代动物经常“使用”的伪装技巧 , 特别是生活在漫反射环境(比如森林)中的动物 , 而鹦鹉嘴龙的颜色是为了躲开凶猛的食肉恐龙 。
呆萌的鹦鹉嘴龙尾巴上长有刺毛
北方盾龙——红色的战车
武装到眼睛的北方盾龙
北方盾龙(Borealopelta)是2017年发现的最著名的恐龙之一 , 因为其化石保存得非常好 , 甚至还有肌肉、内脏的部分呢 。 北方盾龙属于甲龙类之下的结节龙科 , 体长可达5.5米 , 臀高1.7米 , 体重约1.5吨 。 作为身上有装甲的恐龙 , 北方盾龙可谓是武装到了眼睛 , 其小脑袋的骨头得到了硬化加强 , 眼睛两侧向外长出了骨质的脊突 , 脖子和肩膀两侧也长有保护用的棘刺 。 在北方盾龙的背上和尾巴上长有呈规律排列的小骨片 , 四肢上也有类似的骨片 。
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中保存的细小鳞片 , 古生物学家成功还原了北方盾龙的体色 , 它的背部呈现出偏红的颜色 , 而腹部的颜色较浅 。 古生物学家认为北方盾龙的体色具有“隐身”功能 。 当光从上向下照在动物身上的时候 , 它的背部由于反射光线会变得明亮 , 腹部由于避开了大部分光线颜色反而要淡很多 , 所以单一体色的动物很容易被发现 。 北方盾龙的体色与鹦鹉嘴龙一样 , 都属于“反荫蔽” 。
科学家推测北方盾龙在海边生活
彩虹龙——彩虹一般的恐龙
彩虹龙
彩虹龙(Caihong)是最新被还原颜色的恐龙 , 其与现今鸟类属于同一个家族 , 也是小型的羽毛恐龙 。 其体长约0.4米 , 体重475克 , 还没有常见的喜鹊大 。 它的脑袋大而长 , 脖子较短 , 身体瘦 , 尾巴不长 。 彩虹龙的前肢没有后肢长 , 后肢上长有翘起的能够用于捕猎的爪子 。 彩虹龙的体型很瘦 , 但是它的身上长有羽毛 。 彩虹龙的前肢上长有飞羽 , 形成一对小翅膀 , 在它的后肢上也有羽毛 , 不过羽毛长度较短 。 彩虹龙最长的羽毛在它的尾巴上 , 长长的羽毛对称地从尾巴上长出来 , 就像一片大叶子 。
研究人员从彩虹龙化石的不同部位提取了66个样本 , 然后与现代鸟类羽毛中的黑素体对比 , 发现彩虹龙有着非常鲜艳的羽毛 , 不同的角度显示出不同的金属光泽 。 彩虹龙的身体羽毛是黑色的 , 脖子、胸部和尾巴根部的羽毛具有彩虹般漂亮的颜色 。 彩虹龙的体色同样有利于其适应森林环境 , 脖子上彩虹般的羽毛则是用于求偶的 。
【恐龙|科学家已经还原了六种恐龙的颜色,你知道吗?】
上面给大家介绍了目前古生物学家已经成功复原颜色的全部6种恐龙 , 这里不包括始祖鸟 。 未来 , 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化石的发现 , 我们会有机会了解更多恐龙的颜色 , 还原恐龙世界的真实色彩!
参考文献
[1]Zhang, F. , et al. "Fossilized melanosomes and the colour of Cretaceous dinosaurs and birds." Nature 463.7284(2010):1075.
[2]Li, Q. , et al. "Plumage Color Patterns of an Extinct Dinosaur." Science 327.5971(2010):1369-1372.
[3]Quanguo, et al. "Reconstruction of Microraptor and the evolution of iridescent plumage. " Science (2012).
[4]Vinther, J. , et al. "3D Camouflage in an Ornithischian Dinosaur." Current Biology 26.18(2016):1-7.
[5]Brown, C. M. , et al. "An Exceptionally Preserved Three-Dimensional Armored Dinosaur Reveals Insights into Coloration and Cretaceous Predator-Prey Dynamics." Current Biology 27.16(2017):2514-2521.e3.
[6]Hu, D. , et al. "A bony-crested Jurassic dinosaur with evidence of iridescent plumage highlights complexity in early paravian evolu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9.1(2018).
作者:江泓
编辑: 张丽艳 酥鱼
排版:洗碗
来源: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编辑:Norma
推荐阅读
- IT|中国重汽:氢能源产品的核心布局和整车集成开发已经全面完成
-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我国科学家发现第五条甲烷产生途径
- 最新消息|紫光集团发布公告 公司重整计划已经获得表决通过
- 手机|即使再多的新机上市,这三款手机也值得购买,因为价格已经探底!
- IT|牛津大学科学家:omicron造成的疾病跟一年前新冠病毒“不一样”
- IT|科学家预计这波奥密克戎感染浪潮将在1月见顶
- 辅助|地平线余凯:科学家变成创业者,最不能改的就是「求真」
- 视点·观察|汽车座椅改造办公椅火了 闲置平台上已经卖断货
- 量子|我国科学家实现单离子超分辨成像
- 技术|未来已来?现有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元宇宙的一部分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