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今年5月份 , “天问一号”顺利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 , 这意味着中国火星探测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 “探火”工程顺利推进的背后 , 离不开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和他所在的“航天天团”成员的付出 。
6月21日 , “天问一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走进中宣部中外采访人员见面会 , 作为一名航天人 , 他分享了自己探秘深空的多年工作经历 。 在他看来 , 航天核心技术用钱买不到 , 应当自立自强 , 不断推进技术创新 。
文章图片
【孙泽洲|“天问一号”总师孙泽洲:航天核心技术用钱买不到,得靠自己】孙泽洲1992年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 , 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 , 加入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工作行列中 。 在“天问一号”问世之前 , 孙泽洲和团队已经顺利完成嫦娥一号、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的着陆和探测任务 。
孙泽洲坦言 , 每次探测的目标都不一样 , 遇到的挑战也不一样 。 他和团队更关注的是工作过程中的技术创新 。 “利用有限的机会 , 保证任务成功同时 , 能够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 。 ”他说 。
在他看来 , “大国工匠精神”包含两层寓意 , 其中一层便是科技创新、自立自强 。 在火星探测的过程中 , 他和团队将“中国智慧”融入探测进入方案中 , 基于“配平翼”的方式 , 用很小的代价 , 实现“弹道—升力式”进入;同时创新移动系统 , 提高“祝融号”火星车在极端条件下的移动能力 。
“航天的很多核心关键技术靠钱是买不来的 , 我们的科学数据可以共享 , 但是具体的核心技术 , 还得靠自己 。 ”孙泽洲说道 。
航天是一项高风险事业 。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是作为航天人一项基本的工作素养 , 一项工艺的参数大小、一个参数正负号的疏漏 , 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
“除了大胆创新之外 , 在平时日常工作中 , 可能更多的是一次性把事情做好、把事情做对 。 ”孙泽洲说 。
回顾自己29年的职业生涯 , 孙泽洲最大的感受是中国航天发展的速度变快了 , “1996年当我听一个前辈讲述月球探测的设想时 , 我觉得很遥远 。 ”而十年后 , 他参与的月球环绕探测任务顺利完成 。
孙泽洲表示 , “天问一号”通过一次任务成功实现了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 迈出了中国行星探测的重要一步 , 但未来航天人探索深空的脚步仍然不会停下 。
实习生周怀阳 南都采访人员潘珊菊发自北京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