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华重工|振华重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全流程实船作业

来源:上海振华重工
2021-06-23 22:32
6月23日 , 在广州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前沿 , 随着船舶装箱作业开始 , 一辆辆装载着集装箱的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IGV)按照车队管理系统为其智慧规划好的最优路径 , 正有序地从堆场轨道吊手中接过集装箱 , 驶出堆场 , 前往岸边;随后红白相间的自动化岸桥开始按照系统下发的指令 , 精准对位、起吊装船……整个作业流程行云流水 , 一气呵成 。
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首次全流程实船作业取得成功 。 作为系统总承包商 , 振华重工与广州港联手 , 在项目中创新融入新一代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5G通信等先进技术 , 打造了全球首创“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堆场水平布置侧面装卸、单小车自动化岸桥、低速自动化轨道吊、港区全自动化”的“广州方案” , 不仅在经济效益、绿色环保和人工智能等方面体现出领先优势 , 也为全球“老码头”的自动化升级改造提供样板 。

振华重工|振华重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全流程实船作业
文章图片

联合打造最强“中国芯”
在南沙四期码头上 , 各类设备分工明确、任务明晰:巨大的岸桥自行挥舞巨臂 , 自动化轨道吊在堆场稳若泰山 , IGV有序往来 , 在这智能化作业场景的背后 , 是“中国芯”——自动化码头软件系统的有力支撑 。
由振华重工、广州港集团、华东电子联合研发的全球首个水平布局、侧面装卸的“国产化”自动化码头软件系统 , 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 其中 , 最新一代自动化码头操作系统(TOS)实现了码头生产作业各环节的信息化管控;智能调度系统作为“智慧大脑” , 可根据各个设备的实时状态和作业计划 , 以秒为单位智能、高效、灵活地分配任务指令 , 满足7*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作业需求;以车队管理系统为代表的最新一代设备管理系统(ECS)则进一步实现了对码头所有设备的全方位智能化管控 。 这套“中国芯”在南沙四期项目上首次商业落地 , 标志着我国自动化码头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 。
堆场水平布局的“新生”
在实船作业现场 , 船舶装箱作业启动 。 只见自动化轨道吊有条不紊地下放吊具 , 抓取集装箱;与此同时 , IGV精准驶入交互车道 , 准时就位 , 从轨道吊手中完成取箱任务 。
“南沙四期一改全球多泊位自动化码头堆场垂直布局的模式 , 创造性设计堆场水平布置形式 。 ”振华重工广州南沙四期项目执行总经理雷晋生说 。 “传统的布局 , 全新的效果 。 ”通过最大化挖潜水平堆场布局优势 , 最终实现“轻型IGV多动、重型轨道吊少动”的作业模式 , 在大大降低建设、运营成本的同时 , 提升码头整体装卸效率 , 独创的堆场水平布局形式 , 使传统码头的自动化升级不再“遥不可及” 。
南沙四期码头的自动化建设方案 , 不仅在模式上属于全球首创 , 可大规模进行复制 , 同时也为堆场水平布置的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升级改造提供了技术借鉴 。 此外 , 还为整个港口行业的自动化码头发展提供了更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
全球首创码头“法拉利”惊艳亮相
橙色机身 , 八轮驱动 , 轻型设计 , 负重了得 。 在实船作业现场 , 有着码头“法拉利”昵称的一辆辆IGV凭借其矫捷的“身手”吸足眼球 。
收到装船作业任务后 , 只见距离1号堆场最近的2号IGV主动出击 , 在其独有的“天眼”——北斗高精度卫惯导航 , 及激光、视觉导航“双目”的精准指引下 , 快速抵达堆场交互区指定位置 , 一把“接”过轨道吊放置的集装箱后 , 大步向岸边驶去 。 远处 , 另一辆“法拉利”正横向驶来 , 预计将挡住2号机的去路 。 此时 , 2号机并没有停下前行步伐 , 而是主动减速 , 缓慢行进 。 “这就是IGV的智能之处 。 ”雷晋生解释说 , 全球首创的IGV无需借助磁钉便可驰骋码头 , 实现了从“低头”到“抬头”的智能跨越 。 同时 , 车队管理系统还具备智能化柔性驾驶技术 , 可控制车辆平稳驾驶 , 减少刹车、启停次数 , 高效节能的同时还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

振华重工|振华重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全流程实船作业
文章图片

【振华重工|振华重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全流程实船作业】在交通运输部近日印发的《关于公布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第一批)清单的通知》中 , 广州南沙港区四期工程成功入选 。 建成后 , 广州港南沙四期自动化码头预计新增年集装箱吞吐能力490万TEU , 凭借着在经济效益、绿色环保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领先优势 , 将有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建设 , 助力大湾区登上全球航运竞争新高地 。 (胡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