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买菜“流血”上市,靠IPO续命?
_原题是:叮咚买菜IPO:“不赚钱”是最大的问题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夏天
来源:艾问人物(ID:deep_insights)
据《艾问人物》(iask-media.com)采访人员了解 , 叮咚买菜23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更新版招股书 , 计划于6月底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 代码为DDL , 共发行14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 , 发行价格区间为每股ADS 23.5美元至25.5美元 。
叮咚买菜本次IPO最多募资规模为4.1亿美元 。 老虎环球基金、软银愿景基金、Coatue、Aspex将分别有意购买至多价值5000万美元的ADS , 共计2亿美元 。 招股书显示 , IPO前 , 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及公司管理团队持股30.3% , 老虎环球基金持股5.7% , 泛大西洋投资集团(GA)和软银愿景基金分别持股5.6% , CMC持股5.3% , 今日资本与DST分别持股5.1% 。 IPO后 , 梁昌霖及公司管理团队持股28.6% , 投票权增至81.3% 。
《艾问人物》(iask-media.com)采访人员发现国内抢地盘 , 海外抢首股 。 原因很简单 , 一般情况下 , 在某个领域上市的第一家企业 , 往往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和资金 , 并影响着相关行业在市场的定价权 。 对于发展前景广阔的生鲜电商来说 , 在海外市场拔得头筹就显得格外重要 。
不过 , 就成立时间而言 , 成立于2014年的每日优鲜作为“大哥”还是比“小弟”叮咚买菜要年长3岁 。 从初创到上市 , 叮咚买菜可谓一路狂奔 。
创业是从0到0.5
不同于出身互联网的大多数创业者 , 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出身军营 , 12年的军旅生涯结束后 , 梁昌霖决心自己创业 , 并把同样是退伍军人出身的任正非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
“任正非退伍后 , 43岁才开始创业 , 不惑之年始见春 , 一手把一个小公司变成了让世界瞩目的科技巨头 。 ”梁昌霖想用自己的努力来证明 , 当兵的不论在哪里 , 都能做出一番事业 。
由于在军校学习的是电子对抗专业 , 梁昌霖把自己退役后的第一个项目锁定在计算机软件 , 开发了全球第一款视频剪辑合成软件:Easy Video Joiner&Splitter 。 并且在国外网站上以分享的方式销售 , 先后卖出五万份 , 也由此赚得了80万美金 。
人生的第一桶金 , 梁昌霖没有选择购买房产或是存入银行 , 而是自主创业 。 2003年正值母婴市场火热 , 他见势创立母婴社区丫丫网 , 及其相应的移动端“妈妈帮” 。 服务对象就是年轻宝妈 , 从医疗健康、社区交流等多方面为年轻家庭提供帮助 。
2008年 , 丫丫网开始扭亏为盈 , 成了中国最早盈利的母婴网站 。 2016年 , 公司被好未来集团收购 。 彼时 , 丫丫网的年净利润已经达到2650万元 , 移动端“妈妈帮”也拥有了7000万的移动用户 , 日活用户数量超过了520万 。
从军人转为商人 , 梁昌霖不仅并未感觉到任何不适应 , 反而是如鱼得水 。
2014年 , 当社区O2O的热风吹过 , 梁昌霖又抓住时机 , 卖掉了妈妈帮的股份 , 创立了叮咚小区 。
不过这一次 , 财富之神并未降临 。 叮咚小区成立后的四年里 , 梁昌霖尝试了七八种到家服务 , 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2014年推出送早餐服务 , 需求量大但客单价低、毛利过低;2015年推出干洗服务 , 客单价虽然上来了 , 但耐不住规模小、需求频次低;2016年开始推出代跑腿服务 , 商业化又成为难题 。 家政清洁、邻里团、送鲜花、小区兴趣班……在尝试了各种家庭生活服务方向之后 , 梁昌霖发现超过50%的跑腿业务都是代买果蔬 , 于是在2017年 , 他选定了家庭买菜 , 并将“叮咚小区”改名为“叮咚买菜” 。
很多人将创业比喻成从0到1 , 追求着从1到100 。 但在梁昌霖看来 , 最重要的是从0到0.1的探索 , 方向与赛道的选取是本质问题 。
“很多创业最初的方向都是有问题的 , 最可怕的在于沉迷其中一条路走到黑 , 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 我们在发现叮咚小区的问题之后承认了它的失败 , 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不断探索 , 不断总结 , 并且现在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 ”
得市场者得天下
在当时 , 社区团购的竞争已然开始变得激烈 , 起步早布局广的每日优鲜、背靠阿里“好乘凉”的盒马生鲜以及永辉等线下超市“老树发新枝”开设的生鲜商店 。
商场变为了这位退伍老兵的新战场 。 梁昌霖意识到 , 想要在激烈的生鲜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 就必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护城河 , 他将枪口瞄准了配送时间 。
梁昌霖认为 , 缩短配送时间的关键就是建立前置仓 。
生鲜领域的前置仓模式与京东的“以储代运”有几分相似之处 。 有过京东购物经历的消费者都能感受到“京东次日达”的便捷 。
京东集团通过在社区5公里以内建立小仓库 , 通过大数据收集的消费行为与偏好 , 提前储货 。 并通过自由的物流团队配送系统 , 能在消费者下单后的第一时间内 , 将商品快速从小仓库送到消费者手中 。
《艾问人物》(iask-media.com)观察到 , 虽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 仓储物流成为了京东集团财报的“拖油瓶” 。 以亏损换取市场规模 , 先做大再谈盈利 。 当时间来到了2016年 , 京东首次实现了净利润的由负转正 , 2017年利润再创新高 。 京东似乎在用亲身事例告诉大伙儿:以储代运的模式走得通 。
在梁昌霖看来 , 生鲜领域使用前置仓模式除了能保证配送速度 , 更重要的是前置仓对于选址的要求比门店更低 , 也有利于在更广范围的推广 , 这也是叮咚买菜得以迅速成长和扩大的原因 。
【|叮咚买菜“流血”上市,靠IPO续命?】截至2021年3月31日 , 叮咚买菜在全国29个城市设置了950个前置仓 。 用户在APP下单 , 由距离用户3公里的前置仓配货 , 再由配送人员即时配送到家 。
除了配送速度快 , 梁昌霖还提出“不收配送费”“不设最低起送费”等服务 , 甚至配送员都可以帮忙带走门口垃圾 , 更是将用户体验拉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
“得市场者得天下” 。 在梁昌霖的带领下 , 叮咚买菜开始以后来者居上的姿态赶超 。 2018年 , 叮咚买菜的营业额超过8亿元 , 产品中差评率持续低于0.8% 。
《艾问人物》采访人员(iask-media.com)通过财报了解到 , 2018年至2020年 , 叮咚买菜的GMV从7.42亿元增至130.32亿元 ,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19.2% 。 在GMV强劲增长的推动下 , 公司总营收从2019年的38.801亿元增至2020年的113.358亿元 。
一半海水 一半火焰
凡事都有其AB面 , 前置仓模式让梁昌霖实现了后发赶超 , 但同时也给叮咚买菜的盈利打上了问号 , 毕竟前置仓模式让叮咚前期投入非常高昂 , 也让其早期的履约成本居高不下 。
虽然招股书上的营收不断增加 , 但截至目前 , 叮咚买菜尚未实现盈利:2019年 , 叮咚买菜净亏损18.734亿元 , 2020年的净亏损为31.769亿元 , 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3个月 , 叮咚买菜的净亏损13.847亿元人民币 。 不到三年 , 亏损已超64亿 , 并且在此之前 , 叮咚买菜已经花光了20亿 。
不只是叮咚买菜 , 生鲜电商对资金的渴求程度都不低 。 实际上 , 互联网企业烧钱圈地是惯常打法 , 加之生鲜电商的故事足够性感 , 在过去的5年中 , 叮咚买菜收到的资金 “投喂”并不少 。
不过据媒体报道 , 在去年有14家生鲜电商平台获得融资 , 但其中却不见了叮咚买菜的身影 。 因此叮咚这次赴美上市也被不少人解读为“要靠IPO续命” 。
对于成本巨大的前置仓模式 , 不是人人都像梁昌霖一样乐观 。
《艾问人物》(iask-media.com)采访人员了解到由于提前购置货物 , 前置仓模式充满了不确定性风险 , 要么货品积压带来损耗 , 要么断货、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 。 造价颇高但成效寥寥 , 盒马生鲜就曾经在2018年尝试但最终放弃 , 其创始人兼CEO侯毅就曾明确表达过前置仓模式的否定——“前置仓模式不是未来生鲜电商的终极业态” 。
虽然如此 , 也没有改变梁昌霖的乐观心态 , 他将“悲观者往往正确 , 乐观者往往成功”视为自己的座右铭 , 也准备在生鲜战场一直战斗下去 。
但涌入这个战场的选手还在增加——
据统计 , “生鲜电商”的在业存续企业1.8万家 。 2011年以来的十年之间 , 生鲜电商企业注册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 2011年共注册企业161家 , 到了2020年 , 生鲜电商企业注册量呈井喷式增长 , 共4103家 , 同比增长20.9% 。
然而 , 并不是所有选手都能活下来 , 生鲜电商的战局可谓是“一半海水 , 一半火焰” 。 盲目扩张、资金链断裂或是运营模式 , 任何一个环节出错 , 都将半路折戟 。
受此影响 , 2021年国内注册生鲜电商企业数量少了大半 。 仅在今年前五个月 , 注册生鲜电商的企业706家 , 同比下降63.9% 。
在梁昌霖这位乐观主义者看来 , 生鲜电商固然难 , 但难的事情和对的事情 , 往往是同一件事情 。 做难的事情 , 坚持下去 , 会成为时间的朋友 。
行业蓝海加上猛烈的市场扩张 , 叮咚买菜早已成为了电商领域的新贵 , 而如今4岁的叮咚买菜即将踢出上市的临门一脚 , 在资本的加持下 , 叮咚买菜又能回馈给资本市场什么样的惊喜呢?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