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21全球观察|6项反垄断法案剑指科技巨头,“万亿美元俱乐部”还能风光多久?

本周微软市值已突破2万亿美元 , 成为继苹果之后第二个迈进“2万亿俱乐部”的科技巨头 , 与此同时 , 苹果市值已稳定在2.2万亿美元上方 。
2万亿美元绝对堪称“天文数字”:如果把2020年全球各国GDP拿出来对比 , 2万亿美元可以排上全球第8位 , 位于法国GDP(2.60万亿美元)之后 , 高于意大利、加拿大、韩国等国家 。
而在科技巨头风光无限之际 , 美国针对科技巨头的反垄断立法也在轰轰烈烈地展开……
6项立法重拳出击本周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投票批准了一揽子6项反垄断提案 , 给苹果、谷歌、脸书和亚马逊等企业敲响了警钟 。
6项反垄断提案中相对重要的有4项 , 最重要的一项《通过启用服务交换增强兼容性和竞争性法案》(Augmenting Compatibility and Competition by Enabling Service Switching)于美东时间6月23日晚间获得通过 , 法案要求美国最大的互联网平台为用户将其个人数据传输到其他平台、甚至与其他平台的用户沟通创造便利 , 将赋予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广泛的新权力 , 为科技巨头制定个性化的标准 。 这项法案以25票赞成、19票反对的投票结果获得通过 。
《平台竞争与机会法案》也获得通过 , 该法案禁止科技巨头对构成竞争威胁的公司进行收购 , 以及扩大或巩固其市场势力的收购 。 这项法案以24票赞成、17票反对获得通过 。
另一项提案禁止大型科技公司在一系列情况下利用自身平台偏袒自家产品的举措 , 名为《美国选择和创新网络法案》(American Choice and Innovation Online Act) , 禁止大型平台使其自身产品或服务处于有利地位、把其他商业用户置于不利地位或歧视部分用户 。
6项反垄断提案中的最后一项——《终结平台垄断法案》(Ending Platform Monopolies Act)在美东时间6月24日由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投票通过 , 该提案将限制大型科技公司利用旗下平台的主导地位来推广自身其它业务、并使竞争对手处于劣势的能力 。 议员们表示 , 这项反垄断举措料令联邦监管机构能够更容易分拆大型科技公司 , 委员会以21比20的投票结果通过了该提案 。
此外 , 另外两项争议不大的法案也获得了通过 , 一项是提高联邦政府审查企业并购交易的费用 , 另一项是协助州检察长在反垄断法庭案件中进行程序争论 。
鲸平台智库专家、简基金资深研究员张竹然对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 , “前段时间科技富豪避税的丑闻出来以后 , 在民众中引起来了极大的反响 。 拜登政府加强对科技巨头的反垄断调查 , 一方面会促使科技巨头积极缴税进而向政府妥协 , 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财政赤字的窘迫境况 , 推动拜登政府在基建方面的投入 。 ”
太阳底下无新事回顾历史 , 针对巨头的反垄断行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 ,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硬件巨头IBM便已经遭遇反垄断 。
IBM诞生于1911年 , 在1964年推出system360 , 成为世界上首台指令集可兼容计算机 。 凭借向用户捆绑式销售软件和服务的模式 , IBM在短短三年后便控制了美国商业通用计算机高达76%的市场份额 。
木秀于林 , 风必摧之 。 1969年美国政府提出诉讼 , 控告IBM已经垄断了“用于一般目的的数字计算机” 。 一年后 , IBM宣布放弃向用户捆绑式销售软件和服务的模式 , 改为分别计价销售 。
在那以后 , IBM/PC的CPU采购自英特尔 , 操作系统则由微软编写 , 同时开放软硬件技术标准 , 允许中小企业制造IBM/PC兼容机 。 从此 , IBM/PC消失了 , IBM/PC的兼容机(我们今天熟知的Windows电脑)成为市场主流 。
随后历史再度重演 , 接棒IBM成为新科技霸主的微软也难逃反垄断的命运 。 2000年4月4日 , 美国联邦法官判定微软违反了反垄断法 , 认定其把捆绑销售作为阻碍竞争的手段 , 维持微软的垄断地位 。 最后 , 微软以取消软件绑定的代价与美国司法部取得了和解 。
最近 , 美国针对科技巨头的反垄断再次点燃 。 2020年10月初 , 在经过16个月的调查后 , 美国众议院反垄断小组委员会发布报告称 , 美国最大的几家科技公司已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压制竞争、扼杀创新 , 苹果、亚马逊、脸书和Alphabet旗下谷歌均实施了垄断 , 报告同时呼吁美国国会考虑强制科技巨头将其占主导地位的在线平台与其他业务分开 。
这份长达449页的报告称:“这些公司拥有太大的权力 , 这种权力必须受到控制 , 并接受恰当的监督和执法 。 我们的经济和民主都面临危险 。 ”
在这份报告出炉后不久 , 美国对科技巨头开始了新一轮行动 。 2020年10月20日 , 美国司法部和11个州对谷歌发起反垄断诉讼 , 称其涉嫌利用市场支配力打压竞争对手 , 这也是逾20年来针对科技巨头最大的反垄断诉讼 。 随后 , 脸书等一众科技巨头也接连遭遇反垄断诉讼 , 美国国会今年也加紧了立法行动 。
值得注意的是 , 拜登在反垄断方面也是不遗余力 。 美东时间6月15日 , 拜登任命反科技巨头垄断的著名学者Lina Khan担任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主席 , 现年32岁的Khan是哥伦比亚大学法学教授 , 向来是大型科技公司的高调批评者 , 主张分拆科技巨头的举动更是令市场闻风丧胆 。
科技巨头路在何方?曾几何时 , 大型科技公司还是美国政府的宠儿 , 但如今这些庞然大物已经成为国会议员们瞄准的”靶心“ 。 一个不利的信号是 , 尽管科技巨头早前进行了大量游说工作 , 但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本周还是投票批准了6项反垄断提案 。
【科技|21全球观察|6项反垄断法案剑指科技巨头,“万亿美元俱乐部”还能风光多久?】科技巨头的游说者和相关行业团体对于这些提案抱怨颇多 , 认为众议院通过得过于仓促 , 几乎没有考虑消费者将会受到的影响 。 如果放慢立法进程 , 他们相信将会赢得足够多的议员支持 , 从而击败大部分或所有这些措施 。 科技公司同时也在考虑向公众进行更多宣传 , 提醒人们警惕这项立法 。
谷歌政府事务和公共政策副总裁Mark Isakowitz表示 , 这些法案将影响到美国消费者和小企业许多喜爱的服务 , 他们将会感到震惊 。 “这将大大破坏美国在科技业的领导地位 , 损害小企业与消费者联系的方式 , 并引发严重的隐私和安全问题 。 ”
苹果公司也发布了一份报告 , 反对《美国选择和创新网络法案》 , 因为当中的某些条款将允许用户无需通过苹果公司的App Store就可以直接将应用程序安装到iPhone上 。 苹果表示 , 这会威胁到用户的隐私保护 , 增加家长控制操作的难度 , 并可能使用户数据受到勒索软件攻击 , 从而损害用户的利益 。
从目前的形势看 , 科技巨头并非完全丧失翻盘希望 , 仍将有很多机会来阻止或弱化这些涵盖内容广泛的提案 。 这些提案接下来还必须在众议院获得批准 , 然后在参议院获得通过才能成为法律 , 这也意味着未来提案能否最终通过还存在变数 。
投资者更需要注意的是 , 全球各国反垄断更多地只是纠正巨头的垄断行为 , 让其在监管框架下行事 , 而不是要整死科技巨头 。 除非科技巨头的产品失去以往的竞争力 , 否则风雨过后 , 巨头们还是能继续在很多领域大展身手 。
从历史经验来看 , 每一次反垄断都促进了社会的创新 , 各类新兴企业得以如雨后春笋般喷涌而出 。 全球各国在积极反垄断的同时 , 其实也是给未来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