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的格力没有“二把手”



|董明珠的格力没有“二把手”
文章图片
图1/16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董明珠离不开格力 , 还是格力离不开董明珠 。
文/崔晓燕
来源/盒饭财经
董明珠67岁了 , 她永远不会去公园或广场上跳舞 , 格力才是她唯一的舞台 。
她看起来没有退场的意思 。
6月20日晚间 , 格力电器发布公告 , 公布了第一期持股计划 。 共1.2万名员工有权“半价”认购1.08亿股格力股票 , 总价值约55.6亿元 。 其中董事长董明珠拟出资8.3亿元认购3000万股 , 约占此次员工持股计划的28% 。
这1.08亿股票主要来自于格力此前回购的股票 , 员工认购价格为27.68元 , 为回购均价的50% , 也是公告前最后一个交易日6月18日收盘价(53.68元)的51.6% 。
五折行权价并非格力原创 , 数据显示 , 在2020年所有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中 , 定价为五折及五折以上的占比超过60% 。 股票归属也设置了一定业绩条件 , 股票不同于现金 , 这也可视为管理层对公司的信心 。
不过 , 市场还是做出反应 。 6月21日A股开盘后 , 格力电器股价震荡下跌 , 当日收跌4.79% , 创下近3月来最大单日跌幅 , 市值一日跌去155亿元 。 6月22日 , 格力股价再次下跌2.52% , 收于49.82元/股 。 到6月25日收盘 , 股价略有回升 , 为52.23元/股 , 市值为3142.02亿元 。
这释放了明显信号 , 董明珠希望与格力捆绑更为紧密 。 根据格力电器一季报 , 董明珠目前持有0.74%的股份 , 为格力电器前十大股东中的唯一自然人 。 格力电器目前处于无实控人状态 , 但代表经销商势力并持股8.2%的京海互联(原河北京海)通常也被视作董明珠的一致行动人 。
一旦持股计划继续顺利实施 , 董明珠持有的格力电器股权将持续提升 。 按照上限计算 , 她将持有格力超过1.2%的股权 。

|董明珠的格力没有“二把手”
文章图片
图2/16

对格力而言 , 最大的隐忧不是没有“二把手” , 而是难以看清董明珠培养接班人的计划 。 她虽然是企业界第一IP , 但毕竟不是薇娅或李佳琦 , 公司的价值不能长期建立在她个人的影响力之上 。
曾经的二把手
董明珠对“二把手”这个角色并不陌生 , 她曾在这个位置多年 。
2012年5月25日 , 当时也是67岁的格力集团董事长朱江洪在格力电器年度股东大会上宣布正式卸任 。 朱出生于1945年 , 比董明珠大7岁 。 朱退休时 , 董已60岁了 , 可后者的时代才刚刚正式开始 。
与美的 , 海尔类似 , 格力是带着国有企业“红帽子”发展起来的 , 所不同的是 , 到朱江洪退休时 , 格力依然没有完成改制 , 格力电器是由珠海市国资委控股的国有企业 。
朱江洪1970年大学毕业后 , 被分配(也可以说被发配)到了广西百色矿山机械厂 , 从“小朱”一路熬成了“朱厂长” 。 1988年1月从广西调回珠海工作 , 分配到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总部 。

|董明珠的格力没有“二把手”
文章图片
图3/16

总公司下属公司中有两个小企业连年亏损 , 一个是成立于1986年的海利空调厂 , 一个是成立于1985年的冠雄塑胶厂 。 1988年5月 , 朱江洪刚回来就被安排到冠雄出任总经理一职 。 此时 , 比他还小四岁的张瑞敏 , 已接过同样处于亏损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四年 , 并在1988年12月 , 带领海尔获得了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 。
经过三年 , 朱江洪将冠雄从亏损企业改造成利润大户 , 1991年5月又受总公司委派 , 兼任海利空调厂总经理 。 又接过一块烫手山芋 , 同时担任两个相互独立 , 业务差距又很大的企业负责人 , 每天上蹿下跳 , 他心中自然一百个不高兴 , 但也得服从上级安排 。 1991年11月18日 , 海利空调与冠雄塑胶正式合并 , 朱继续出任总经理 , 这一天被定为格力电器的厂庆日 。 由于合并前冠雄已生产出“格力”牌鸿运扇 , 为此 , 朱建议选用“格力”作为新公司名称 。
由此可见 , 朱与同时代的很多企业家一样 , 人生道路最初都是“被安排”的 , 可是他骨子里的企业家精神 , 却在“被安排”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 。
董明珠的路是自己安排的 , 但也受益于朱江洪 。
她1990年上半年从内地来到珠海工作 , 此时她丧偶 , 独身带着2岁的孩子 , 进入陌生的城市 , 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 她最初到海利空调厂当推销员 , 主管安徽销售业务 , 1991年朱江洪来海利后两人认识 。 有一次朱到芜湖市场考察 , 见董与经销商关系融洽 , 工作麻利 , 安徽市场销售搞得不错 。 在商家零售店内 , 有时遇到店员忙不过来 , 董还主动当起了售货员 。 后来 , 朱又把江苏业务也一并交付给董 。 安徽和江苏都是销售大省 , 加上董个人努力 , 自然业绩会比别人好 , 所得也比别人多 , 为此 , 其他业务员对朱意见很大 。

|董明珠的格力没有“二把手”
文章图片
图4/16

朱江洪技术出身 , 一直对产品情有独钟 。 1994年 , 为了平衡科技人员与销售人员待遇水平 , 他大幅度降低了销售人员的提成比例 , 由此引起大批销售人员出走 , 连经营部领导班子都空了 。
1994年12月董明珠已提拔为经营部副部长 , 可经营部还缺一个正部长 。 当时朱江洪心里也没底 , 于是让经营部全体人员无记名推荐 , 推荐结果董明珠排第二名 。
在朱看来 , 董明珠虽然排第二 , 可从工作上来说 , 她的业绩最好 , 尽职尽责 , 工作勤勉 , 有热情 , 有责任心 , 作风泼辣 , 于是初步决定推荐她为经营部负责人 。
结果在公司办公会讨论时 , 出现了较大争议 。 主要认为董性格耿直 , 讲话尖刻 , 容易得罪人 , 过于自信 , 怕搞不好团结 。 当时朱江洪做思想工作 , 称:“人无完人 , 不可能没有一点缺点错误 , 我们用人是要用她的长处 。 董明珠的长处是销售工作抓得很细 , 善于与客户打交道 , 遇到困难时想方设法解决 , 不达目的不罢休 , 这都是销售工作最需要的长处 。 ”
最终董明珠出任经营部部长 , 她也以实力证明了朱江洪的眼光 。
1996年 , 家用空调业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价格大战 。 彼时还无内卷之说 , 但空调肯定是市场上的内卷之王 , 无序竞争再加上罕见的凉夏 , 导致这一年价格战打得昏天暗地 。
当时 , 格力在湖北有四个销售大户 , 被称为“战国四雄” 。 四户经销商为了抢地盘 , 自相残杀 , 不仅“四败俱伤” , 还严重扰乱了格力的价格体系 , 直接导致格力其他经销商无利可图 。 格力只能忍痛采取“大输血”策略 , 拿出一亿元巨额资金 , 对遭受重大损失的经销商进行补贴 。
此事让董明珠意识到 , 需摸索新销售模式 。 1997年底 , 她在湖北创造了“以经销商大户为中心”的销售模式 , 由此形成销售公司——代理商——经销商的销售层级 。
销售模式变革推行一年后 , 湖北地区试点区域销售额就增长40% , 之后 , 董明珠开始在全国推广 。

|董明珠的格力没有“二把手”
文章图片
图5/16

后来董明珠提出要兼管财务 , 朱江洪力排众议给了她财权 。 此后董明珠又历任格力电器副总经理、副董事长兼总裁 。
“二把手”与“一把手”
可以说在朱江洪时代 , 朱是格力最大的产品经理 , 董是格力最大的销售 。 这是个看似平衡的组合 , 但也不用对两人的默契过分美化 。
董明珠看起来没有“二把手”的智慧 , 或许她也不屑于揣摩上意 。 只是朱江洪性情较为温和、隐忍 , 因此“朱董配”可谓当时的商界奇观:从未出现过如此张扬的“二把手” 。 朱几乎从不对外发言 , 抛头露面的都是董 。
董明珠在2000年出版了自传《棋行天下》 , 2006年出版了《行棋无悔》 。 公司老大如此低调 , 二把手却连着出自传 , 不要说在一家传统企业 , 即使在BAT , 恐怕也早就被干掉一百次了 。
都说太子难做 , 董明珠哪里是太子 , 早就坐稳了女王的宝座 。
朱江洪为何能容忍董明珠?既与他的性格有关 , 也与格力国有企业的性质有关 。 两人即使有摩擦 , 也不会上升到个人恩怨 。
2012年5月朱江洪退休 , 董明珠集格力集团董事长、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三职于一身 , 成为绝对意义上的“一把手” , 格力从此进入了她的时代 。
董明珠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朱江洪的感恩之心 , 但她也说朱“太好说话” 。 “很多人觉得我不好说话 , 就会绕道到朱总那里 。 现在没有这个机会了 。 ”
两人长达二十余年的合作中 , 几乎看不到合影 。 《北京商报》还披露 , 朱江洪退休一个月后 ,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在北京举行朱江洪“20载奉献、缔造传奇”颁奖仪式 , 朱乘机抵京后 , 格力方面并没有安排任何人接机 。 朱江洪只好打车到会议地点 。 一种说法是在董明珠强势震慑下 , 格力北京公司竟然没有一个人敢擅自安排接机 。 朱江洪抵达会场后 , 流下了泪水 。
2017年 , 朱江洪也出版了一本自传 , 名为:《朱江洪自传:我执掌格力的24年》 。 朱说 , 出版这本书 , 是为了告诉别人一个真实的格力发展史 。

|董明珠的格力没有“二把手”
文章图片
图6/16

在这本书中 , 提到董明珠的名字一共才14次 , 而且多数出现在:“我是如何提拔董明珠的?”一节 。
前任董事长写“怎样提拔”现任董事长的 , 听起来就够标题党了 。 朱在书中的描述也算直接:
“2001年 , 珠海市委决定让我出任格力电器的董事长(以前董事长是由格力集团负责人兼任的) , 由于证监会规定 , 上市公司一般不能由一人同时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 , 于是我推荐董明珠接任我的总经理一职 。
有媒体在炒作“没有朱江洪就没有董明珠” , 这句话或许有一定道理 。 因为我 , 她走上了企业的各级领导岗位 , 站在格力这个大舞台上 , 才有了她大展拳脚的机会 。 当然 , 她个人也很努力 , 对工作尽职尽责 , 不断磨练 , 不断成长 , 最终成为全国知名的企业家 。
至于后面那一句:“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 , 恐怕就值得商榷了 。 一个人能力再大终究是有限的 , 做企业不是一两个人所为 , 应该都是团队的力量 , 况且 , 这句话也不符合格力的史实” 。
两人也发生过几次隔空开火 。 2017年6月12日 , 董明珠在一次公开活动上 , 首度公开与朱江洪之间的矛盾 。 她虽然没有公开提及“朱江洪”的名字 , 但以“最高领导、老总、广西回来”代替 , 只差把朱身份证号码贴在上面了 。
她说 , “当时格力电器不是直接的裙带关系 , 但朋友、熟人关系特别多 , 首先以最高领导为代表 。 他从广西带来的人认为 , 自己有这样的后台 , 他就可以为所欲为 。 慢慢的就形成一个氛围:这个人、那个人都不能得罪 , 所有人都是察言观色 。
董说自己曾专门修理了总经理(朱江洪)从广西带来的一个人 。 “专门负责开票 , 想给谁开就给谁开 。 我回去后马上对他的帐目进行清理 , 发现了重大问题 。 我降了他一级工资 , 意味着他这一辈子都要比别人一个月少挣八九十块 , 他就很着急 。 ”

|董明珠的格力没有“二把手”
文章图片
图7/16

2017年7月23日 , 朱江洪本来计划在珠海市富华里铂尔曼酒店召开“格力缘——朱总与老员工见面会” , 后活动临时取消 。 据说 , 这是朱江洪2012年卸任后 , 5年来首次与格力电器老员工的“叙旧” 。 活动包括朱江洪新书签名、老员工代表致辞、朱总讲话、老领导讲话、朱总问答、拍照合影和晚宴等环节 。
据腾讯财经的报道 , 这次聚会活动被外界报道后有所渲染 , 关于朱江洪和董明珠双方矛盾的解读也远超出此次活动的本愿 , 朱洪江出于大局考虑取消了此次聚会 。
董明珠是格力的产品
朱董之间的恩怨 , 外人实难以置喙 。 不过 , 自朱江洪退休后 , 格力身上董明珠的印记已越来越明显 。
如果说“二把手”期间 , 董的影响力还只在企业圈内 , 成为一把手后 , 她就走上了“破圈之路” 。 2013年年底 , 雷军和董明珠入选央视年度经济人物 , 在颁奖典礼上 , 两人约下了一场十亿赌局 。 同时期流行传统企业与互联网公司打赌 , 连旁观者都知道这不过是巨人的游戏 , 不会较真儿 。 可唯有董雷之间的赌约 , 总让人提起——就算所有人都忘了 , 董明珠也忘不了 , 她还经常“提醒”一下雷军 。

|董明珠的格力没有“二把手”
文章图片
图8/16

2014年 , 董明珠换下了格力当时代言人成龙 , 自己为自己代言 。 她的头像无处不在 , 2018年11月21日 , 宁波交警行人曝光台上出现了董明珠的脸 , 显示她“在江厦桥东违法闯红灯” 。 原来是因为宁波“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抓拍系统” , 对一辆正在沿江东北路由南往北行驶的公交车身广告上的董明珠头像进行了误识别 。

|董明珠的格力没有“二把手”
文章图片
图9/16

有趣的是 , 她以反互联网的方式 , 成为了网红 。 她一直对互联网思维颇为不屑 , 也许是因为格力销售体系与专卖店网络太强大 , 再加上空调卖出只是半成品 , 还需要安装 , 最初并不重视电商 。 直到2014年11月 , 格力才在天猫开出了旗舰店 。
2019年 , 董明珠开了线上分销商城 , 名字就直接叫“董明珠的店” 。 该微店相当于是格力全国直营平台 , 从供货、发货、安装到售后全链条都是由格力“一站式”完成 , “董明珠的店”服务人员既是“客服” , 又是“销售” 。
董明珠作为该店一号店主 , 在央视《对话》节目录制中还提到 , 自己在空余时间十分关注“董明珠的店” , 每天晚上睡前和早上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董明珠的店”的销售情况 , 看看一天时间店里卖出了什么 , 又有谁买了格力的产品 。 格力现在有9万多个员工都有自己专属代号的“董明珠的店” , 核心就是利用董明珠的IP来带动消费者购买 。
2020年疫情中 , 4月24日 , 董明珠在抖音上演直播首秀 , 但因网络卡顿等问题 , 销售额并不理想 , 但没想到她老人家越战越勇 , 全年13场直播带货476亿 。

|董明珠的格力没有“二把手”
文章图片
图10/16

她继续怼天怼地怼空气 , 不止一次手撕美的 , 从何享健时代撕到方洪波时代 , 称美的是“小偷”;她还高举正义大旗 , 实名举报奥克斯空调价格便宜但耗电量很大 , 与宣传不符 。
此过程中 , 她完成了朱江洪没有完成的任务 , 推动格力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 。
朱江洪退休后 , 董明珠与珠海国资委之间再无缓冲 , 以她的风格 , 其中就难有“圆润”可言 。
2012年 , 朱江洪退休后 , 周少强作为珠海国资委副主任 , 被派往格力集团担任总裁 , 并被推荐为格力电器董事人选 。 可在当年5月格力电器董事会改选时 , 周少强竟没选上 。
更意外的是 , 2013年1月 , 有人举报周少强在当地一家豪华会所公款消费 , 仅红酒就喝了12瓶 , 其中有拉图、奥比昂等名酒 , 总价高达七八万元 。 于是 , 周少强于当年2月5日停职反省 , 28日被免在格力集团一切任务 。
2018年10月18日 , 珠海市国资委发出通知:免去董明珠同志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事、法定代表人职务 。 该消息迟至11月11日才被媒体披露出来 。
格力集团是格力电器的最大股东 , 旗下除格力电器外基本没有他实业 。
产权问题 , 一直高度敏感 。 市场竞争最充分的家电行业 , 2000年前后曾掀起产权改革的浪潮 。 春兰集团启动改制 , 最终在各界集体会诊中被迫叫停 , 无疾而终 。
号称亚洲第一的冰箱厂科龙 , 改制磨难重重 , 相当于朱江洪角色的潘宁出局 , 后贱卖给了顾雏军的格林柯尔系 , 顾雏军后因虚假注册、挪用资金等罪一审获判有期徒刑十年 。 2008年经过17个月的争夺战后 , 科龙被海信并购 。
2019年4月9日 , 格力电器发布公告 , 宣布混改 。 此后格力电器曾召开混改沟通会 , 厚朴基金、高瓴资本等多家机构出现 。
8月12日 , 格力电器发布公告 , 公告表明珠海国资委已同意格力电器国有股权转让项目公开征集受让方方案 , 其中“受让方需在9月2日之前向格力集团缴纳63亿保证金 , 而受让方必须为单一主体或一致行动人” , 如此条件让外界一度认为董明珠及格力电器管理层接盘概率极低 。
看起来 , 董明珠有可能失去格力 。 但是10月28日 , 格力电器公告 , 由高瓴资本控制的珠海明骏最终成为格力电器15%股权受让方 。 公告明确提示 , 珠海明骏需与格力电器管理层达成协议 , 混改才能完成 。
到2019年12月3日晚间 , 格力公告混改完成 , 整个过程持续了7个月时间 。 格力电器管理层最终同意由高瓴资本控制的珠海明俊成为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 。 从此 , 格力电器不再是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 , 进入“无实控人”时代 。
这场大博弈中 , 看起来没有输家 。 高瓴牵头的买方财团 , 以416亿元价格从珠海国资委旗下的格力集团 , 收购格力电器15%股权 。 高瓴得到了想要的标的 , 国资也实现了增值 , 退出体现了其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魄力 。 管理层与珠海国资委过去的恩怨 , 算是平安了结 。
高瓴将更多权利让渡给董明珠为首的格力电器管理层 。 珠海贤盈是珠海明骏的唯一GP , 格力管理层享有珠海贤盈GP收益的41% , 也就是说张磊募了400多亿元入股格力 , GP收益40%却属于董明珠 。
2019年初格力电器董事会换届后 , 格力电器董事会席位共有九席 , 珠海明骏继承了格力集团拥有的三席董事推荐权 。 根据协议 , 这三人分别由格臻投资(管理层实体)、PearlBrilliance、以及高瓴各推荐一名 。 需要注意的是 , 珠海明骏推荐的三名董事 , 其中至少2名需要得到格力管理层的认可 。
简单而言 , 格力管理层能够控制珠海明骏 , 作为大股东的高瓴 , 只享有分红权 , 如果董明珠不愿意 , 强势如高瓴也无法左右格力的走向 。
谁能影响董明珠
现在问题来了 , 如果董明珠犯了错 , 内部是否有足够的制约力量?目前看来 , 方向盘还是牢牢握在董明珠手中 。
2015年 , 国内手机市场爆发 。 董明珠宣布:格力要进行多元化改革 , 格力要做手机 , “分分钟灭掉小米 。 ”
格力手机确实分分钟就出来了 , 2015年3月第1代手机面世 , 但它离灭掉小米看起来距离很远 , 1代的处理器、分辨率、摄像头配置都不高 , 董明珠还坚持把自己的照片、签名、寄语设置成手机的开机动画 , 不少人吐槽“奇怪”“辣眼睛” , “根本不值1600块” , 董明珠回应说:“我没听到有人说这个手机不好 , 供不应求 , 未来卖1亿部不成问题 。 ”

|董明珠的格力没有“二把手”
文章图片
图11/16

不到一年半时间 , 格力手机2代就发布了 , 很快就开始在二手平台流转 , 原价3599元的手机 , 二手平台直接“跳楼价”2000元 。 3代手机就更不用说了 , 格力的官网显示 , 3代手机开售之初才卖掉16部 。
做手机只是试水 , 进入新能源汽车就是大动作了 。 2016年10月28日 , 格力电器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 董明珠当场发火 , 并说出了那句著名的“5年不分红你们能把我怎样 。 ”
这场格力股东大会是至今为止唯一一次她进场没有鼓掌的 , 当然背后深层矛盾并非鼓掌这么简单 , 而是“有些投资者对格力收购银隆不满” 。
所谓银隆 , 即珠海银隆 , 是一家新能源车企 , 拥有核心技术银隆钛电池(钛酸锂电池) 。
收购提案遭否决之后 , 2016年12月15日 , 董明珠以个人名义拿出10亿元 , 拉上王健林、刘强东共同出资30亿元入股 , 获得银隆22.388%股权 。

|董明珠的格力没有“二把手”
文章图片
图12/16

但进入2018年之后 , 珠海银隆一天不如一天 , 1月出现了供应商上门讨债的情况 , 董明珠认为其管理层已无法管理好企业 , 同年3月 , 原格力郑州分公司总经理正式被珠海银隆董事会任命为公司新一任董事长 。
此后 , 董和珠海银隆原管理层关系破裂 , 银隆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先后因资金问题被诉诸公安机关 。 魏银仓目前身在美国 , 孙国华已被刑拘 , 银隆另外5名管理层也被依法拘留 。 根据珠海银隆4月25日最新给出的公告显示 , 原管理层所涉及金额高达14亿元人民币 。
董明珠一直在折腾
格力近年来业绩如何呢?
格力电器2021年4月发布了2020年度业绩快报公告 , 公告显示 , 2020年1-12月营业总收入为1 , 704.97亿元 , 比上年同期下滑14.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1.75亿元 , 比上年同期下滑10.21% 。
如果说2020年有疫情影响 , 双下滑可以理解 , 2019年表现怎样呢?格力电器披露的2019年财报显示 , 其收入1981.53亿 , 比上年度1981.23亿 , 增长0.02%;净利润246.97亿 , 增长-5.75%;扣非净利润241.72亿 , 增长-5.51% 。 这是其五年来净利首次下滑 。
同样在2019年 , 格力最引以为豪的空调收入1386.65亿 , 占收入比69.99% , 增长-10.97% , 也出现了负增长 。
2012年8月25日 , 朱江洪退休3个月后 , 70岁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卸任 , 交班于职业经理人方洪波 。 方比董年轻十四岁 , 接班时四十五 。

|董明珠的格力没有“二把手”
文章图片
图13/16

随着海尔管理层已从张瑞敏逐渐让渡到了周云杰、梁海山 , 格力成了白电掌门人年龄最大的白电公司 。 当然 , 年龄并非决定性优势 , 格力也依然保持着高净利率 。 可真正值得关注的是 , 过去五年中 , 海尔一直折腾 , 延续了它组织变革的实验 。 从小微到链群 , 尽管层出不穷的新概念战略有效性尚有待检验 , 可工业互联网品牌卡奥斯 , 场景品牌三翼鸟 , 也逐渐立住脚跟 。 美的也一直折腾 , 方洪波接盘后 , 先是痛下杀手做减法 , 然后又坚定沿着互联网方向做加法 。
从这两家公司的变革轨迹可以看出 , 都是希望能离用户更近一点 。
董明珠也一直在折腾 , 但主要是她个人IP形象越来越鲜明 。 这也算是一种拉进与用户关系的方式 , 只是从产品力与组织力上 , 机构的行为较为模糊 。

|董明珠的格力没有“二把手”
文章图片
图14/16

她将制造业精神挂在嘴边 , 建立了一套叙事逻辑:董明珠精神就是格力精神 , 而格力精神就是中国制造精神 。 在崇尚谨言慎行的中国商界 , 她快意恩仇 , “不服就干 , 服了继续干” 。 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风格 , 也让其具有极高辨识度 。
2014年某个大型企业家论坛上 , 粉丝们争相与董明珠合影 , 把会场入口的一面电子显示屏挤翻在地 。 一位来自江西的女经理人将自己抢拍的和董明珠的合影作为微信朋友圈的头像 。 只是拍照时激动过甚 , 手抖 , 照片其实模糊不清 。 “作为职业女性 , 做到她这样算是顶峰了 。 ”这是她崇拜董明珠的原因 。
未定的接班人
你不能说董明珠没想过接班人的问题 。
她多个场合都曾被问到类似话题 , 回答也是滴水不漏 。
她曾告诉《财新》的采访人员说:“大家通过考察 , 发现确实格力电器没有人可以替代我 。 我说心里话 , 早就想退了 , 几年前就想了 , 但必须对这个企业负责 , 不能我退了企业就垮掉 。 ”
除了董明珠 , 格力电器似乎真的没有什么更好选择 。
2021年2月 , 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于2021年2月19日接到公司董事、执行总裁黄辉书面形式离职报告 , 黄辉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执行总裁的职务 。 离职后 , 黄辉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 ”
据天眼查APP显示 , 黄辉是格力的元老级人物 , 1992年加入格力电器 , 从工程师做到常务副总裁 , 2017年8月荣升执行总裁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黄辉之前 , 格力电器从未设置过执行总裁一职 。 通常而言 , 执行总裁地位要高于常务副总裁和副总裁 , 仅次于董事长 。 黄辉在格力可以说一人之下 , 万人之上 , 曾一度被视为董明珠接班人 。 对于黄辉的离职 , 董明珠从没给过正面回应 , 只是拐着弯说了一句“道不同 , 不相为谋 。 ”
黄辉早已不是第一个离开格力的关键人物 , 去年8月 , 格力就发公告称 , 担任董秘11年的望靖东离职 。 望靖东在格力权力也很大 , 亦有传闻他是董明珠的接班人之一 。
董明珠在一次业绩交流会上也对接班人的问题流露出担忧 , 她说:“我一直希望培养接班人 , 谁来接这个总裁?这些年 , 销售我们放松了警惕 , 有点养尊处优 , 销售老总换了两轮 , 回头看 , 代价还是值得的 , 现在我又亲自抓销售 , 又把它捡回来了 。 ”
【|董明珠的格力没有“二把手”】这种无人可替的局面 , 某种意义上也是董明珠自己造成的 。
她在综艺节目《初入职场的我们》中曾说 , 她曾把格力的一个副总骂哭过 , 她承认自己发泄情绪的方式就是在底下骂人 。 格力的员工确实是怕她的 , 有员工说 , “所谓怕 , 一方面是敬畏 , 另一方面是她要求很严格 , 你达不到她的要求 , 心里就有压力 。 ”

|董明珠的格力没有“二把手”
文章图片
图15/16

这种“怕”自2012年之后就笼罩着格力 , 2016年播出的《鲁豫有约一日大咖行》 , 董明珠专题里有多个她叉着腰发火的镜头 。 在会议室中与客人合影时灯光有问题、到楼下发现车还没准备好、在工厂室内温差大 , 这些细节都令她当着客人的面勃然大怒 , 脱口而出就是“能不能给点饭老子吃”、“不把你们撤了才怪” , 鲁豫在旁一脸尴尬 。
你看这些金句 , 就可以知道她在《初入职场的我们》中的表现 , 实在是加了滤镜:“工作中没有任何柔情可言 , 不可能既能把工作做好 , 又不苛刻、咄咄逼人 。 和谐是斗争出来的” 。
“工作就是工作 , 生活就是生活 , 工作中没有柔情 , 就像打仗一样 , 在战场上能用柔情来解决问题吗?必须用严格的制度和纪律来完成” 。
任何人都有不同侧面 , 董明珠也毕竟是水做的 , 不是水泥浇灌的 。 如果评选她最讨厌的词 , “女强人”大概会排进前三 , 她喜欢漂亮衣服 , 很少穿所谓的职业女性套装 , 觉得太死板 。 在第二本传记《行棋无悔》一书封底 , 编辑采用了一张董明珠身穿颜色鲜艳连衣裙戏水的照片 , 神情如回到了少女时代 。 这是抓拍偶得 , 是董明珠最喜欢的照片之一 。
只是多年来残酷竞争中的打磨 , 让她无法暴露出自己的软弱和孤独 。
董明珠有一套“我对员工才是真好”的逻辑 , 2018年 , 她就承诺给格力员工一人一套房 。 2021年6月15日 , 她在微博发布了一段自己的演讲视频 , 称格力第一批3700套住房即将交付使用 , 优先分给优秀员工 。

|董明珠的格力没有“二把手”
文章图片
图16/16

这次员工持股计划 , 亦可视为其关注员工利益注脚 。
只是她对员工的爱 , 更像是一种“严母式”的爱:我给你足够的爱 , 你要按照我的方式成长 。
一个家庭中母亲过于强势 , 孩子就容易懦弱 。
在《初入职场的我们》中 , 董明珠再次被问到企业传承 , 她自言已过退休年龄好多年 , 等到有合适的人 , 就会选择交接班 。
对交班人的培养 , 并非一朝一夕 , 何享健锤炼方洪波、王石锤炼郁亮、马云锤炼张勇、柳传志锤炼宁旻 , 都用了十年以上 。
所谓锤炼 , 当真是又锤又炼 , 而且也不是对着一个人用功 , 最后胜出的接班人 , 都是在赛马中相马 。
董明珠自己 , 又何尝不是在格力打磨了二十多年 。
如今格力内部 , 被董明珠锤过的人想必不少 , 又有多少人经过试炼呢?
董明珠2020年接受《证券市场红周刊》访谈时罕见地谈到关于“一把手”和“二把手”的辩证 。 她坦称:“一把手”和“二把手”差别太大了 。 我这一路经历过来 , 感觉一把手和副手最大不同在于二把手不太承担责任、也不做决策 。 但有些二把手也很努力 , 比如我做副手时特别努力 , 承担了很多一把手的事情 , 冲锋陷阵、挡子弹都是我 。 我也希望能有这样一位的副手 , 但目前还没有看到 , 很遗憾!
问题在于 , 如果现在董明珠有一位“董明珠式”的二把手 , 她能受得了嘛?
2019年 , 董明珠再次续任董事长 , 这一届任期将到2022年1月结束 。
本文参考资料:
《朱江洪自传:我执掌格力的24年》企业管理出版社作者朱江洪
《棋行天下》花城出版社作者董明珠
《行棋无悔》珠海出版社作者董明珠
《格力朱江洪退休:董明珠与空降干部共处成难题》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郎朗
《对话董明珠:做二把手时挡子弹都是我 , 很遗憾没有这样的副手》证券市场红周刊
《董明珠和珠海国资委的关系 , 比你想象的有趣得多》腾讯科技作者刘步尘
《董小姐 , 你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中国企业家杂志作者黄燕
《格力之困》混沌大学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