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在线教育无故事可讲


在线教育|在线教育无故事可讲
本文图片

作者:刘星原
编辑:林枫
出品:零态LT(ID:LingTai_LT)
谁也想不到 , 2021年在线教育突然来了“急刹车” 。
今年6月1日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宣布 , 因存在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行为 , 对新东方、学而思等15家校外培训机构分别予以顶格处罚 , 共计3650万元 。 在这之前 , 5月10日 , 因虚构教师任教经历、引用不真实用户评价;虚假标假再打折扣促销 , “作业帮”“猿辅导”均被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处以警告和250万元顶格罚款的行政处罚 。
5月27日 , 高途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向东在小早启蒙全体会议上宣布了两件事 , 除了宣布员工转岗与裁退外 , 还表示要放弃“3~6岁的业务” 。
 
谁也不知道在线教育什么时候死 , 都以为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 靠烧钱买流量进行资本扩张 , 赢者通吃 。 但是资本似乎早早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 在禁令发布之前 , 各大在线教育公司缩减对于暑期的营销投放;禁令之后 , 中概在线教育股就已全线崩盘 。 高途跌了9% , 新东方跌超10% , 好未来飘绿15% 。
股票缩水 , 巨头纷纷裁员 , 在线教育的故事似乎已经接近尾章 。
01
在线教育厮杀结束
在线教育的盈利模式探索 , 大致经过了几个阶段:
2000年前后是以新东方为代表的对线上模式的探索 , 但是由于网络硬件条件不发达 , 并未有清晰的盈利模式;随着2011年前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 猿辅导、作业帮、有道词典以工具类产品打造用户心智 , 但是由于用户粘性低 , 盈利终究失败了 。 最终以“跟谁学”的名师大班课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
这种以名师作为主讲老师 , 普通员工作为辅导老师为学生提供课后指导的方式 , 既节省了成本 , 又让学生家长更有付费意愿 。 不过双师制度并没有什么产品门槛 , 很快就成为了在线教育产品的标配 。
据《中国青少年在线学习白皮书(2021)》数据 , 在线教育公司第二梯队之间的营收规模并没有拉开巨大差距 。 除去好未来、新东方深耕多年的线下业务 , 在线教育公司之间并无明显的盈利模式之差 。 因此一场场流量、营销内卷大战开始展开 。
闭眼狂奔的在线教育“砸广告”市场争夺战始于2018年 。 当年5月份 , 学而思网校开始在地铁、电梯等户外广告及微信朋友圈及今日头条等流量渠道投放广告 。 这些投放效果立竿见影 。 据好未来2019年第二财季财报(2018.6.1-2018.8.31)显示 , 学而思网校入学人次同比增长了223% , 营收按美元计算同比增长184.2% 。
 
但一旦一个“财富之路”被验证过有效 , 市场上的玩家便会蜂拥而至 。 2020年暑期 , 仅头部4家K12网校暑期投放额就接近50亿元 。
而经过数年的营销大战后 , 在线教育的厮杀似乎已接近黄昏 。 巨额投入下 , 是在线教育公司期待想在家长那里赚回成本 。 然而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 , 最令人忧心的不是购课时的话术 , 而是购课后的体验不尽人意 。 黑猫平台上充斥着对在线教育的投诉:“听了老师话买了课却没效果”“保证不提分退款却没有履约”等等 。
 
客观来说 , 学生提分的需求不像吃美食那么简单 , 不但需要金钱投入 , 还需要用户持续投入精力 。 但如果上万块的课程不能带来效果 , 那么学生家长对于在线课程的期待就会降到冰点 , 再想挽回客户就是难上加难 。
02
繁荣背后的“销售王道”
表面看 , 在线教育公司的核心产品在于教育课程 。 但其实拉动营收增长引擎的是无数初出茅庐的“辅导老师” 。 在流量内卷中 , “辅导老师”的角色也开始模糊不清 。
高途课堂、作业帮、猿辅导在合肥、郑州、长沙招募了数以万计的应届生 。 表面上他们是“辅导老师” , 实则是“社群运营”和销售 。
有某知名k12公司运营人员向零态LT(ID:LingTai_LT)透露 , 该公司面向3~8岁儿童课程的销售人员 , 会直接在直播中口播“如果你们不买我们的课 , 我们就会培养你孩子未来考试的竞争对手” 。
某机构的内部人士向零态LT(ID:LingTai_LT)表达了类似观点 , 曾听到大专学历的辅导老师用蹩脚的英文为学生解题 , 接着又念起那套推销的话术:“同龄的宝贝已经开始学习 , 走在了前面”“不希望您的孩子被落下”“我说这么多 , 我是怕您错过这个提升孩子成绩的机会!”“学习永远不是亡羊补牢的事情 , 难道要孩子一直追着别人跑吗?” 
这些“辅导老师”可以说早就深谙家长心理 。
据零态LT了解 , 有些家长即便是受到高等教育的家长 , 内心也会被一轮轮的广告所触动 。 但是打过去电话后便不断接到回访 。 自称是“辅导老师”的人 , 给她传递诸如”编程是未来的英语 , 这个年纪不学 , 未来跟不上时代”的观念 。 当她表示自己并没有什么钱来报几千块的班时 , “辅导老师”便热心地帮她注册了信用贷 。
而在售课过程中 , 辅导老师又扮演者“老师”的角色 。 在与学生家长的互动中 , 似乎每个年龄段都能成为销售嘴里“影响一生”的阶段 , 家长在这种贩卖焦虑中很难不买单 。
续课率成为悬在在线教育行业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 由于对辅导老师的要求就是提高续课率 , 在Boss直聘上 , 在线教育的销售岗位火热异常 , 堪比链家中介 。 对学历、能力要求不高 , 但是收入却不低 , 这也是为何他们会孜孜以求 , 只为促成单子的重要原因 。
“销售部门已经成为了我们公司最重要也最受重视的部门 。 ”某位在线教育巨头的市场人员称 , 对于这些公司而言 , 明星老师会流失 , 客群会因为孩子的生长周期产生三年一换的局面 , 只有销售才是业绩的核心 。
而这种销售王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在线教育的“虚假繁荣” 。
03
资本已失去耐心
但是靠资本把在线教育变成一门生意 , 真的能长久吗?
在线教育竞争力的形成 , 从发展进程来看 , 似乎正在脱离教育本质 , 而走向一轮轮流量争夺 。 这也是在线教育发展到最后 , 仍是互联网流量巨头之间厮杀的重要原因 。
而在一纸禁令下 , 在线教育公司也不断面临内忧外患 , 作业帮、高途课堂不断传来裁员传闻 , 据相关应聘人员称 , 猿辅导应届生的offer也迟迟没有接到 。
但这场流量的厮杀以资本的进入开启 , 从目前来看 , 资本似乎正在失去耐心 。 2021年第一季度 , 高瓴资本已大笔减持教育中概股 , 好未来、一起教育遭其清仓;老虎环球基金清仓高途;景林资本则已减持77.6%的好未来持有数 。
与此同时 , 金融机构也调整了在线教育中概股评级 。 摩根士丹利在6月中旬发布研报 , 称将中国课后辅导板块的整体评级下调到了“持股观望” , 认为在基本假设情境下 , 辅导时间部分减少的可能性为50% 。 在这种境况下 , 新东方和好未来的营收可能会最多下降58% 。
资本如潮水般的褪去 , 必然会让裸泳的公司现出原形 。
第二季度财报未出 , 但是裁员消息已经在业内疯传 。 失去资本支持的在线教育公司们急于摆脱自己最耗成本的部分——人力 。
好未来股价下跌后 , #学而思裁员#话题被冲上热搜 , 紧随着 , 猿辅导被曝出裁掉应届生;而高途课堂等二、三线教育公司则把裁员败在了明面上 , 以学前教育为主的产品部门几乎全部裁掉 。
曾经一篇《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火遍中国 , 文中讲述了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 , 通过直播 , 与著名的成都七中同步上课 , 让远在山区的孩子 , 和城市里的孩子 , 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 。
而今 , 在线教育成为一门生意 。 通过资本运作迅速走到台前 , 在经历一系列“市场化运作”后 , 这块屏幕需要重新审视 。
加入黑马重做工坊
将你所在的产业重做一遍
【在线教育|在线教育无故事可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