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姿 下降 放伞 着陆 “四步走”解析神舟十二返回过程!( 二 )
第三个阶段是再入大气层 。
此时返回舱高度在100公里左右 , 以约7公里每秒的速度进入地球大气层 , 这时候返回舱与大气层剧烈摩擦 , 在地面上看就像是流星一般 。
经历高温 , 烧蚀涂料烧掉之后留下的黑色痕迹 (图片来源:央视截图)返回舱前端的隔热大顶温度为2200K至2600K , 这个温度都与航空发动机中燃烧室的温度相当 。
返回舱通过烧蚀材料来对抗高温 , 需要控制好姿态保持受热符合防热设计 , 此时 , 返回舱也会被等离子体层包裹 , 形成黑障 。 当高度下降到40公里时 , 黑障才会消失 , 在此之前 , 地面与返回舱的通信是中断的 。
第四个阶段就是伞降减速和着陆 。
在距离地面大约10公里的高度 , 返回舱打开引导伞 , 引导伞张满之后继续拉出减速伞 。
返回舱还在降落时 , 保障直升机就已经发现其位置 (图片来源:央视截图)高度在8公里时 , 减速伞与返回舱分离 , 之后释放主伞 。 接着就是缓慢降落的过程 , 在距离地面5公里的高度时 , 返回舱抛弃隔热大底 , 这样可以露出反推发动机 , 并在接触地面前 , 离地1米高度时启动4台反推发动机 , 进行最后一次减速 。
最终 , 飞船以2米每秒的速度接地 。 接地后 , 如果风太大导致主伞拖着返回舱跑 , 航天员可以手动切断主伞 。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降落地面 (图片来源:央视截图)动态返回加测控保障 两大技术应用是亮点
为了充分保证航天员的安全 , 整个返回过程已经进行了十多次实践检验 。 不仅如此 , 这次神舟十二号返回时还应用了两大亮点黑科技 。
第一个亮点技术是 , 用动态适应的返回技术取代以往定时定点的返回方式 。
此举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飞船的实时弹道情况进行着陆点预测 , 这样就可以精确控制返回弹道 , 准确把握着陆点位置 , 该技术处于同行领先地位 。
根据返回舱返回的视频画面 , 我们可以看出 , 在返回舱还没有接地的时候 , 地面保障团队的直升机就已经抵达附近,这说明我们对返回舱弹道和着陆点判断是非常精确的 。
同时 , 动态适应的返回技术也缩短了返回时间 , 使返回舱不再需要“卡着时间点”返回 , 而是只要满足了条件就能返回 , 这会缩短航天员返回地面的等待时间 , 对接下来空间站常态化运营有非常大的帮助 。
推荐阅读
- 数据|全球5G下载速度普遍下降,韩国、中国等除外
- 硬件|SA:Q3全球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市场收益增长17% 海思下降了96%
- 调查|用户数量激增令连接速度下降 卫星网络也摆脱不了?
- the|研究:美国阿片类药物处方开具数量减少但各地下降幅度并不一致
- 网友|知网下调硕博士学位论文下载费,分别下降50%和62%
- 最新消息|知网下调硕博士学位论文下载价格,分别下降了50%和62%
- 阿尔茨海默病|每天两杯咖啡或可防认知下降
- Europe|营收最多下降75% MOW联盟阻止Google推行Privacy Sandbox
- 美国宇航局|NASA 火星直升机机智号完成第 17 次飞行,下降时通信中断
- 任泽|任泽平:元宇宙将导致结婚率、生育率的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