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先于航天员“驾驶”飞船的一群人 , 对载人飞船或货运飞船舱内的一切功能都了如指掌、操控自如 。 舱内货物安装是否合适 , 仪表操作是否便利……这些点点滴滴构成了他们的工作内容 。 他们是来自航天科技集团的飞船工程师 , 也是航天员的“替身” 。
这是载人航天工程里特殊的一群人 , 航天员“天上一分钟 , 地上十年功”里也蕴含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 。
秘密身份中的责任
走进天舟货运飞船系统的飞船工程师团队 , 主管设计师潘威振介绍 , 这是一群需要提前体验飞船操控性、实际操作仪器仪表的人 , 凡是航天员要做的操作 , 他们一个不落地都要做 。
对于一个操作界面 , 每个人的操作习惯与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可能会有所不同 , 而飞船工程师正是要在航天员真正坐进舱内之前 , 尽可能真人实地去感受、测试和验证 , 给设计团队提出反馈意见 , 最终完成优化改进 。
“做手机和用手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 我们需要切换角度 , 自己给自己挑毛病 。 ” 天舟货运飞船电总体主任设计师于磊解释 。 在这个叫做工效学评价的环节里 , 飞船工程师一次次进入舱内 , 不断地去试、去调整改进 。 因此 , 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 , 工程师在日复一日面对舱内各种仪表和线路时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
【空间|你或许不知道,航天员在天舟里也有“替身”】核心岗位上的轮值
“飞船工程师搭建起设计师和航天员之间的桥梁 , 以航天员的视角去审视我们的设计 。 ” 天舟货运飞船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雷剑宇介绍 。 为了后续设计的改进、优化 , 工程师们要“自己看(检验)自己的设计、自己的作品” 。
这一重要岗位均由核心设计团队的骨干设计师兼职担任 。 该角色贯穿任务始终 , 直到飞船发射 。 大家对于飞船的状态了如指掌 , 要给航天员介绍、演示 , 甚至帮助其做一些辅助性练习 , 并为其准备详细的说明手册 , 以备航天员在天上使用 。
据雷剑宇介绍 , 在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前 , 所有现役航天员都参与了工程师团队组织的“人船联试” 。 “人船联试”相当于临战前的实战化演练 , 由“替身”和“本尊”共同来对舱内设计进行评价 。 “有时候在舱内做工效学评价试验还挺热的 , 衣服很厚 , 舱内空间有限 。 但我们痛并快乐着 。”于磊笑着说 。
结合工程师的使用体验 , 他们共同探讨航天员在微重力环境操作的可能性、便利性 , 包括对空间站装修人性化、亲和力以及便捷性的探索 , 双方在舱内的交流和沟通实际也是航天员对货运飞船舱体进行状态了解的过程 。 这也是“载人航天 , 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 。
推荐阅读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语境|B站2021个人年度报告发布:你共计看了多少个视频
- 支持|神评 | 你涨任你涨,我买算我输
- 车型|买车一定要有OTA?别克来告诉你答案
- 硬件|Intel 11代酷睿4核15瓦超迷你平台 仅有信用卡大小
- 模式|荣耀60和iQOO Neo5S,全面对比告诉你谁更值得买
- 天文|2022年首月“天象剧场”排片已就位,你想看哪部?
- 新闻|(暂不发)2021新闻年历|你不停翻着新闻,寻找时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