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作品在不同的光线下 , 图片来自chriswoodlight.art
双色玻璃的神奇性质究竟从何而来?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15年那道引发网友热议的高考作文题——“扫描式电子显微镜下的蝴蝶翅膀是无色的” 。 暂且不论扫描式电镜究竟照得到什么颜色(扫描式电镜得到的是对应于电子数目的灰度图像) , 蓝色闪蝶的翅膀从某种角度来说确实是“无色”的——它并不含有蓝色色素 。
蓝色色素依靠吸收蓝色光之外的可见光来呈现蓝色 , 没有色素的蝶翼则凭借纳米尺度的鳞片结构殊途同归 。 区别于“色素色” , 这样的颜色被称为“结构色” , 你还可以在孔雀尾羽和绿头苍蝇上找到它 。
蓝闪蝶翅膀微观结构 , 图片来自ResearchGate
显然 , 双色玻璃的色彩是一种“类结构色” 。 相较于普通的彩色玻璃 , 它不仅正反两面色彩不同 , 在不同观察角度下还会发生色彩变化;这种超越色素的能力来自于其表面的光学薄膜 。 这些膜的厚度在纳米级别 , 与光的波长相近 , 故而使光发生干涉 。
什么是干涉?其实就是简单粗暴的字面意义上的“干涉” 。 很容易在水波中观察到它:雨滴落地的涟漪、海浪的追逐等等 。 在理想条件下 , 两列波相遇 , 振动可以线性相加;波峰与波峰相遇 , 使振幅更大 , 这时候便发生相长干涉 , 反之振幅减小 , 则发生相消干涉 。 如果两列波满足相干条件——频率相同、相位差固定 , 就能发生稳定的干涉 。 作为电磁波的光自然也可以发生干涉 。
稳定的相长干涉(左) , 稳定的相消干涉(右) ,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薄膜如何使光发生干涉?如光路图所示 , 入射光1的一部分在界面M1发生反射(反射光2) , 另一部分透过M1、经M2反射又透过M1射出(透射光3) 。 反射光2与透射光3来自同一个光源 , 满足相干条件;然而 , 两束光线走过的光程却是不一样的 , 其差距取决于薄膜的折射率、膜层的厚度e以及光线的入射角度i 。 光程差与波长共同决定了相位差 , 也就决定了干涉的强度 。
如果发生相消干涉 , 反射将大大削弱 , 根据能量守恒 , 透射(光4)被增强 , 这样的薄膜便可用作“增透膜” , 常见于摄像机镜头和眼镜;如果发生相长干涉 , 反射将大大增强 , 而透射(光4)则被削弱 , 这样的薄膜便可用作“增反膜” , 在航天装备和激光器反射镜中有所应用 。
推荐阅读
- RNA|这个环状RNA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 来自|来自地球,向往火星:年度人物马斯克的“移民外星梦”,竟然来自这个“秘密”
- Top10|年度最佳发明竟然有Xbox和意面 这个榜单靠谱吗?
- 文件|微信上线了这个新功能!
- 苹果|苹果配件必须买原装 这个错误言论为何误导了很多人?
- 吸附|擦窗机器人怎么选?这个实验告诉你答案
- _blank|【找教练】正手连续拉球时,这个动作非常重要!-乒乓国球汇
- 王林辉|这个全国协作组在沪成立,将推进肾癌领域国产手术机器人问世
- 云米|小米生态链再出爆品,云米踢脚线电暖器,让这个冬天不再冷
- TextEdit|这个UI组件库可让现代macOS 12 App穿越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