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在这里接收“未来信号”——来自2021中关村论坛的观察( 二 )


与此同时 , 多项成果的发布令人鼓舞 , 例如可重复的1.2亿度、101秒和1.6亿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 , 朝人类利用聚变能的梦想又迈进了一步;实现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淀粉 , 为工业制造粮食打开了一扇窗户 , 为粮食安全和碳中和提供了新机遇;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研发的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成功使量子比特退相干时间达到503微秒 , 有望观测到原来无法观测到的量子过程或现象 。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说:“类脑智能、生物芯片、超材料……未来产业是巨大的 。 比如人工合成淀粉 , 让我们看到了合成生物学新的发展 , 这项研究为我们未来在实验室里生产淀粉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 可以畅想在这项技术的支持下也可能出现新的‘植物工厂’ 。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今年作为重要赛事板块纳入中关村论坛 , 这项大赛创设于2017年 , 已累计筛选出400多家优质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 。 这场大赛涵盖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12个重点领域 , 部分领域的决赛将在中关村论坛期间举行 , 这意味着将有更多创新技术和未来可能性在中关村这片创新热土上产生 。

量子|在这里接收“未来信号”——来自2021中关村论坛的观察
文章图片

【量子|在这里接收“未来信号”——来自2021中关村论坛的观察】9月27日拍摄的2021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综合馆内景 。 新华社采访人员 任超 摄

量子|在这里接收“未来信号”——来自2021中关村论坛的观察
文章图片

观众在2021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现场体验5G远程驾驶(9月25日摄) 。 新华社采访人员 任超 摄

量子|在这里接收“未来信号”——来自2021中关村论坛的观察
文章图片

9月27日在2021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现场拍摄的一家新能源企业展台 。 新华社采访人员 任超 摄

量子|在这里接收“未来信号”——来自2021中关村论坛的观察
文章图片

9月27日拍摄的2021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碳中和馆内景 。 新华社采访人员 任超 摄

量子|在这里接收“未来信号”——来自2021中关村论坛的观察
文章图片

9月27日在2021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现场拍摄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 新华社采访人员 任超 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