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释放“数字红利”

“十四五”规划对加快数字化建设、建设数字中国作出明确部署 。 实践证明 ,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所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及生产模式改变 , 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 而工业互联网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 , 旨在赋能企业 , 促进经济向数字化转型 。 业内人士表示 , 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已进入战略机遇期 , 应该发挥平台和算力优势 , 推动我国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 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
多维度赋能企业
采访人员调研发现 , 工业互联网可通过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虚实化管理五大应用模式 , 赋能工业企业 , 助力企业提质増效、降本、减存 。
智能化生产 。 水务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利时在传统的水净化场景中 , 仅凭经验判断水质情况 , 无法精准把握用药数量 。 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 , 构建云间协同计算架构 , 实现了对水质的实时动态检测 , 构建模型实现药量的动态调配 。 最终实现能耗降低10%到15% , 药耗降低5%到10% , 综合成本降低4%到6% , 人工投入降低20%到30% 。
【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释放“数字红利”】网络化协同 。 中信云网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了全球协同研发和全球计划排产 。 通过工业互联网将所有产线集中起来 , 运用超过十条产线的数据 , 可将模型建立期从原来的6个月缩短至两周 , 并将模型动态实时下发到所有产线 , 及时进行调整 , 实现设备利用率提高8% , 库存成本降低5% , 优化了零部件的运转效率 。
个性化定制 。 海尔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了房车生产和使用的全链条 , 赋能房车企业实现大规模定制 , 帮助山东康派斯实现订单增长62% , 综合成本降低7.3% , 交付周期从35天降至20天 。
服务化延伸 。 汇江集团与根云平台深度融合 , 统筹搅拌站、配送车辆及工地客户 , 利用多种技术组合赋能运输共享;构建平台核心调度算法 , 并基于车辆互联与实时位置信息 , 实现智能派单 , 打造混凝土运输的“滴滴平台” , 为集团节省运输成本2000多万元 , 提升综合产能85% 。
虚实化管理 。 在华龙迅达的数字孪生车间中 , 每个设备都安装了上千个传感器 , 以感知设备状态变化 , 从而进行预测性维护和故障诊断 。 数字孪生使得设备的平均维修时间从2个小时降低至20分钟 , 生产效率提升8% , 设备维护费用减少10% , 零备件库存占用资金在3年间从1.2亿元/年降到0.48亿元/年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表示 , 工业互联网主要是从生产、经营、安防等方面赋能工业企业发展 。 生产方面 , 工业互联网借助数字科技可以促进企业生产智能化 , 提高生产效率;经营方面 , 主要体现在对市场信息的大数据分析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安防方面 , 主要是形成智能化的主动监控、主动防御系统 , 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安全性 。
释放“数字红利”
发展数据要素市场 , 是释放“数字红利”、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抓手 。 数据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生产要素 。
盘和林表示 , 数据要素是数字技术发挥作用的基础 , 发展数据要素市场能够促进数据主体在安全公平的情况下共享数据的意愿 , 从而增加数据要素供给 , 为数据技术的发展应用创造良好基础 。 而且 , 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可以提升数据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 , 数据要素的高效流动和交易也将决定数字技术的效果以及后续产业发展的水平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副部长、工联智库专家戴建军表示 , 未来的产业竞争将更加依赖数字创新 。 全球产业正在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 数字增加值在产业价值链中占比逐步提升 。 在数字创新方面领先的国家和地区将逐渐占据全球价值链上游 , 传统依靠低成本劳动要素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国家和地区将受到冲击 。
数字化转型将引发生产方式和国际经济格局变革 。 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 , 将引发研发、制造、产业分工、投资、贸易等一系列生产方式的变革 , 进而引发全球创新、生产、投资、企业和产业竞争、贸易等格局的变革 。 对国家而言 , 数据成为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重要战略资源;对企业而言 , 数据成为发展的核心资产 。 加快发展数据要素市场 , 是抢抓新一轮数字技术革命机遇、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的关键举措 。
我国的“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 , 而“数据红利”正在到来 。 传统要素是规模报酬递减的 , 而数据要素由于可复制、可共享 , 具有非竞争性 , 正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增效应 。 但是 , 数据只有流通利用才能“释放红利” , 而市场化的流通利用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的途径 。 因此 , 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势在必行 , 我国在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
我国拥有超大规模数据资源优势 , 数据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 据IDC测算 , 我国拥有的数据量全球占比将从2018年的23.4%提升到2025年的27.8% 。 工业大数据在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中占比最高 , 超过50% 。 同时 , 我国数字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 为数据流通利用奠定了基础 。
让数字经济驶入“快车道”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 , 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9.2万亿元 , 较2019年增加3.3万亿元 , 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并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支撑 。 专家表示 ,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成就斐然 , 在诸多领域表现不俗 , 但仍未达到能和发达国家并驾齐驱的地步 。 由此可见 , 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需类似工业互联网的“外力”来支撑 。
业内人士认为 , 我国工业互联网已从起步期迈入战略机遇期 , 而平台和算力是我国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两大优势 。 但工业互联网生态共同体如何建立、如何应对工业生产的差异性、企业如何在新时代中找准自身定位 , 仍是未来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难点 。
首先 , 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生态的关键 , 不同设备和不同系统产生出海量数据 , 最终需要平台来实现数据汇聚、建模分析、应用开发、监测管理、柔性控制等功能 。 目前 , 我国工业互联网已经建成“平台+”的生态体系 , 跨平台、跨领域的区域性平台和专业性平台不断涌现 , 形成了对其他国家发展模式的比较优势 。
其次 , 我国的算力资源充沛 , 计算能力突出 。 数据作为工业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料 , 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 , 帮助企业实现及时的生产监控以及远端数据的采集控制 , 最终实现互联互通 。 而算力是实现数据价值的基础 , 是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关键生产力 。
重庆金鑫科技公司首席科学家杨永东建议 , 推进5G建设和商用 , 推动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规模部署 。 降低企业专线接入和云服务成本 。 推动企业网络改造 。 支持企业利用5G、IPv6、窄带物联网(NB—IoT)、工业无源光网络(PON)、软件定义网络(SDN)等新型网络技术 , 推进企业内部网络的IP化、扁平化、柔性化技术改造 。
同时 , 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 , 围绕工业互联网核心关键技术、网络技术、融合应用技术开展联合攻关 , 促进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研究和探索 。
(参与调研:陈爱平、郑璐、何丰伦、王松涛)采访人员 陈奥 吴丛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