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星球|主动或被动之下,那些离开在线教育的年轻人
那些离开在线教育的年轻人
文| 李晓蕾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被叫进领导办公室的前一秒 , 安安还在跟品牌方谈新一轮的合作 。 从房间出来 , 安安就成了准待业人士 , 工作没了 。
在这之前 , 领导反复安抚 , 安安和同事都认为 , 这场在线教育的裁员潮中 , 他们成了幸运儿 。 一切毫无征兆 。 至少在众多在线教育公司爆发裁员的5月 , 部?还招了新员工 , 人员不减反增 。
“但该来的还是来了” , 连同那位从另一家教育公司跳槽来的新同事 , 他们一起被裹挟在洪流中 。
公司留给他们反应的时间只有三天 , 工作交接完毕 , 安安从公司离开的那一天 , 恰好是他入职一周年 。 事发突然 , 他不但没来得及提前物色工作 , 简历信息也停留一年前 , 接下来做什么是未知 。 他唯一肯定的是 , “不会再找任何在线教育行业的工作” 。
安安入行的时候 , 正值在线教育最?光的时刻 。 行业融资、上市消息不断 , 拿到钱的公司铆足了劲 , 要在市场中开辟自己的位置 。 这反映在上一个暑期档的疯狂广告大战中 。
短视频平台、信息流产品上 , 地铁、电梯、综艺广告 , 在线教育产品轮番上阵 。 呱呱?英语的广告打到了伴鱼公司那幢楼的电梯里 , 猿辅导母公司猿力集团在字节跳动 , 曾创下过日投放3666万元的纪录 , 他们买来蛋糕 , 开了一瓶香槟庆祝这样的历史时刻 。
这一年的疯狂战争过去 , 暑期档又来了 。 大量和安安一样的年轻人 , 或主动 , 或被动离开了在线教育行业 。 他们有人厌倦了行业竞争的野蛮生长 , 有人不愿意再处在随时会失去工作的忧虑中 , 有人在这里 , “一朝被蛇咬 , 十年怕井绳” 。
监管的到来 , 让在线教育疯狂广告战争的时代提前宣告结束 , 企业的招聘和裁员正在同步进行 , 而这些年轻人 , 已经决定了离开 , 不再回来 。
野蛮生长与“开单套路”
周游现在还会接到在线教育公司销售打来的电话 。 这是她上一份工作的遗留症 。
2018年 , 从教育学专业毕业后 , 周游进入上海一家K12教育公司 , 成为管培生 。 她的工作岗位名为“课程顾问” 。 直到真正开工 , 她才明白 , 这就是披着外衣的销售 。
周游每天的工作就是打电话 , 询问家长是否需要补课 , 给孩子约免费试听课 , 再引导买课 。 衡量她工作的KPI只有两项 , 打电话的时长或者数量 , 为了完成KPI , 她还找过好朋友冒充家? 。 但决定她工资的是最终的开单率 。
周游遇到过家庭经济条件很差的学生 , 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 没有Wifi , 试听课结束之后 , 发现无法负担补课费 。 周游现在还记得爷爷失落的神情 , 她提议让孩子多听几节试听课 , 学一下不会的地方 , 不买课也没关系 , 但爷爷觉得买不起 , 也不想占便宜 。
“教育资源和不同家庭经济能力的不均衡 , 试听后发现买不起也是一种隐性的伤害 , 让人很难受 。 ”周游说 , 教育是个良心活 , 但做销售 , 太讲良心就没办法赚钱 。 半年之后 , 她果断选择离开教育行业 。
到今天 , 背负销售业绩压力的不止是销售团队 。 很多时候 , 课程顾问、辅导老师、主讲老师 , 都是销售转化中的一环 。 他们最终拿到手的薪资多少 , 与签单数量息息相关 。
一位从业者告诉Tech星球 , 他曾在地铁里听到过一段对话 , 背负业绩的辅导老师有个单子没谈下来 , 对方家长无法负担一期几千元的支出 , 主管亲自出马 。 “先是灌输教育焦虑 , 说服对方后 , 教会他们怎么开通移动支付工具 , 怎么开通分期付款 , 生生谈下了这个单子 。 ”
从“买完课能不能退” , 到“家长说没钱怎么办” , 几乎每个公司都有一套固定的话术 , 来应对销售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情景 。 为了提高效率 , 他们通常会将经验整理成册 。 大多数公司与学而思一样 , 销售经验的册子名为“百问百答” , 呱呱龙则叫“开单宝典” , 也有公司名为“开单秘籍” 。
比起成文的销售话术 , 张嘉更厌倦销售、教学中无孔不入的套路 。 她曾旁听过一次销售劝服家长的过程 , “这点钱您家肯定是掏得出来的” , “孩子不报班 , 以后考不上高分 , 大学了 , 工作了肯定会怨恨你” , “这都是对孩子的投资” 。
从大二实习开始 , 张嘉就一直在在线教育相关的企业 , 目睹了不少促成转化而使用的各种套路 。
她拿导流课举例 , 为了达成这一点 , 一些老师会动用一些心理的小技巧 。 强调自己的学历 , 暗示学校老师的授课内容有误 , 反向构建自己的权威 。 “上课的核心不是教授知识 , 而是让固定的知识点具备对不同学生的吸引力 , 随之带来销售转化 。 ”
背后的原因是 , 导流课的流量多少通常与抖音的分发逻辑类似 , 一开始分配固定的流量 , 转化率提升后 , 再随之增加流量的灌注 。 不少老师已经明白 , 他们需要在规定时间中不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兴奋点 。
张嘉总结说 , “知识点和段子的结合 , 顺序结构调整都很有讲究 。 什么时候答题 , 什么时候起音乐 , 都是类似剧本的节奏 , 要有一个又一个的高潮点 。 ”
过去传统的在线教育机构 , 拿下一个个的城市 , 背后依靠的是在教学质量的基础上 , 家长与学生的口碑传播 , 这是一种民间非标准化的评判标准 。 但现在 , 一堂课的核心变成了怎么做花样 , 只需要找到家长和学生的兴奋点 , 对师资优质程度的评判标准被置换为:学生的付费转化率 , 销售的关单效率 。
一切都与销售转化强绑定 , 这成为张嘉暂时停止寻找在线教育相关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
疯狂扩张之后
比起对现状失望而离开的年轻人 , 另一批离开行业的年轻人则显得无可奈何 。
2019年底 , 为了解决与男友异地恋的问题 , 李婷婷有了一段居住地不确定的工作空窗期 。 在线教育正火 , 授课时间地点也相对自由 , 李婷婷注册成了在线教育机构学霸君的兼职数学老师 , 贴补生活费用 。
这样工作持续了一年后 , 好景停留在2020年12月25日 。 这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 。 李婷婷记得 , 起初有人在企业微信中发了通知 , 让老师们注意查收工资 。 很快 , 消息撤回 , 措辞换成了“银行接口的问题 , 薪资发放待定” 。
之后第一天 , 有人在公司群问 , 还要不要继续上课 , 后来有人提议集体罢课 。 课停了 , 但工资迟迟未到账 。 这一拖 , 直到半年后的今天 , 李婷婷都没能收到最后两个月的工资 。
李婷婷不知道家长们是怎么辗转找过来的 , 一个并非她所带的学生家长 , 联系到她 , 让她把购买课程的贷款停掉 。 随之而来的是不断打过来的微信电话 , 家长急了 , 找不到平台 , 只能轰炸老师 。 “他以为钱给老师了 , 但其实我和他一样 , 都是受害者” , 李婷婷觉得自己属于“哑巴吃黄连” 。
直到1月初 , 课程规划师发布朋友圈 , 她才确定 , 自己所在的平台 , 在行业风头正旺时 , 竟然暴雷了 。
为了讨要薪资 , 他们集结成群 , 大家自发依照签约合同地址、公司地点等二次组建 , 群从一个裂变成了十几个 , 但李婷婷没有看到过维权成功的案例 。
这些群渐渐变得很安静 , 其他在线教育机构的人潜入群中挖角 , 一些老师选择将这次的经历当作是“意外” , 跳槽重新开始 , 但李婷婷对现阶段的在线教育彻底失去了信心 。
原本 , 她把这次的工作经历当作转行到教育行业的跳板 , 但跳板断了 。 被这样的经历挫伤后 , 过完年 , 李婷婷几乎毫不犹豫地回到她的老本行 , 软件行业 。 “哪怕以后做教育 , 我肯定会去公立学校 , 至少资金没了 , 也有安置和补偿措施 。 ”
当时李婷婷听到了大量的传言 , 有人说竞争对手搅黄了新一轮的融资 , 有人说大量投放后 , 资金无法回本 。 在大肆的价格战、流量战争 , 以试图瓜分更多市场份额的当时 , 亏损是在线教育平台逃不开的难题 。
待过多个在线教育创业公司 , 也曾在投资机构看过教育项目的陶晨毅 , 早早就在社交平台表示过对在线教育平台流量战争的担忧 。 她眼看着教育机构对于市场规模的迫切追求下 , 原本为了导流做的小班课 , 单价从99元做到了49.9 , 再到19.9 , 9.9 , 直到最后的1块钱 。
但要知道 , 现在单个用户的获客成本 , 控制好的能做到几百元 , 不好的能达到上千元 。 这也就意味着 , 由于大量不计成本的投放 , 只有千方百计地将试听课用户尽可能发展为付费用户 , 购买一期正价课 , 才有可能刚刚回本 。
“无论从商业逻辑还是教育本身的特点来说 , 这都是很不健康的 。 ”
原本她认为 , 跟共享单车、外卖、打车的烧钱战争一样 , 资本终将会有停止无止境的竞争 , 主动降温的那一天 。 在屡次三番的裁员消息 , 在线教育企业暴雷消息传出之后 , 更严峻的局面比所有人预想中的都更早地到来了 。
主动与被动离开的年轻人
K12第一次进入集体面临危险的境地 。
先是在6月1日 , 最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 ,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育 。 当天 , 好未来(学而思)、新东方、作业帮、猿辅导等15 家教培机构 , 因存在虚假宣传或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 , 被市场监管部门处以顶格处罚 , 合计罚款 3650 万元 。
这波调整中 , 受影响最大的就是销售相关的岗位 。 陶晨毅说 , 想要快速从线上获取流量 , 以扩大市场的在线教育企业中 , 社群运营、辅导老师、销售已经成为劳动密集型的劳动力 , “这其中一部分属于冗余的状态 。 ”
她打比方说 , 假设依照公司稳定的现金流预期 , 要招10万个学生 , 快速扩大市场 , 流量端可能就需要触达100万个目标学生 。 为了能与学生达成更好的交流状态 , 必须提前储备好相应的人力 , 否则流量进来就浪费了 。
一位从事品牌投放的行业人士告诉Tech星球 , 所有“巨惠”、“秒杀”字眼的广告词在法务处都会被驳回 , 限制使用 , 在线教育机构过度营销或者虚假广告的管控越来越严格 。 与此同时 , 信息流广告、电视广告、乃至线下地铁电梯广告都被大范围暂停 。
裁员的信息在5月开始席卷整个在线教育行业 。 一张被广为传播的图片 , 显示的即是在微博上打入“裁员”两字 , 跟随出现的是各大在线教育公司 。
文章图片
图1/1
胡欣宇很不幸 , 成为了裁员大潮的亲历者 。 线上投放成本激增 , 再加上监管上的措施 , 一部分公司把思路放在线下地推上 。
胡新宇所在的在线教育公司 , 做OMO , 既是加盟的模式 。 他的工作就是去到全国各地不同的城市做会销活动 , 卖课程电子设备及教室安装服务 。 他刚来时 , 这还是一个新业务 , 但城市没跑几个 , 会销的策略就停了 。 公司没想清楚业务模式 , 很长的时间里 , “我们一直在集体摸鱼 , 包括大领导 。 ”
领导提前找了部门的每个同事 , 告知了裁员的可能性 , 通知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 可以提外出找新的工作 。 4月底 , 坏消息来了 。
找新工作的过程整整持续了一个月 , 期间 , 胡新宇曾经面试过一些别的教育机构 , 但多是新开展的业务 。 当他询问对方 , 组织架构是什么 , 将来可以做什么时 , 收到的回答就是“正在搭建 , 你来了就可以运行 。 ”
他在这样的新业务扩张上吃过亏 , 不愿意再冒险 。 果断转行 , 做起了与教育毫不相干的工作 。 胡新宇很明白 , 在业务扩张时 , 他们需要冲锋陷阵 , 但在线教育的极不稳定性注定了 , “更多时候不是在做教育 , 而是一种资本运作 。 ”
到6月下旬 , 胡新宇更新了一个新动态 。 他所在的前教育公司裁员比例 , 从30%上升到50% , 更多人被踢出了这场扩张游戏 。
裁员的同时 , 招聘也从未停止
Larry在教育行业待了四年 , 行业的不稳定情绪 , 正蔓延至他和身边的人身上 。
他所在的头部教育机构 , 公司内风平浪静 , 但媒体不断爆出裁员相关的讯息 。 “大家很慌 , 害怕失业 , 后来就漠然了 , 无论行业环境变化还是裁员都无法控制 。 ”
Larry做的工作主要就是活动、引流、转化 , 但目前为止 , 活动几乎都处于停滞的状态 。 不少人开始谋求后路 , 有人开始做简历 , 考虑转行的 , 都在看自己有哪些技能 , 适合那些行业 。 他已经设想好了一条退路 , 转行也未尝不可 , “去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这样的大公司做产品运营 。 ”
刘瑾离开在线教育行业后 , 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 , 他直接的感受是 , 一批K12公司的员工正在涌进其他行业 。 他们正在开放招聘的岗位 , 与K12并不对口 , K12运营主要偏向社群转化 , 而他们需要的是App的增长运营 , 但最近 , 他突然收到了很多K12公司的员工简历 。
更早一些 , 刘瑾在一家成人商学院任职 。 他直接的感受是 , K12是高频刚需 , 按现下的打法 , 没有太多在内容能发展的空间 。 而成人商学院是低频非刚需 , 内容发挥的空间更多 , 成就感也更足 。
一位在线教育行业人士做了一个比喻 , 过去的教育机构更依赖口碑传播 , 更像商业化电影的逻辑 , 但现在 , 在线教育授课更像做爆款短视频的逻辑 , 找到学生和家长的痛点、嗨点和兴奋点 。 最终衡量优劣的 , 是身份多样的销售们如何完成一轮又一轮的开单、签单、追单、光单 。
由内部人士扮演的“剧本群” , 自导自演的成绩晒单反馈截图 , 在话语中丝毫不掩盖的焦虑传递 , 都是外行人眼中的新鲜事 , 而张嘉和大多数行业中的人 , 对此早已经习以为常 , 她形容为“心知肚明的常规操作 , 正常的运营手段” 。
这种野蛮生长 , 在过去两年行业的飞速增长中 , 已经渗透至各个细微之处 。 对行业的现状充分知悉 , 并参与过一些特殊运营手段的张嘉 , 最终还是离开了 。
过去一两年 , 在线教育是互联网中 , 名副其实的热门大方向之一 。 但现在 , 线上广告大多停了 , 大公司的地推岗位暂停招聘, 不断有人从行业中被迫离开 , 从一家在线教育公司 , 转到另一家 。 时运不济时 , 则很可能会遭遇接连两次的裁员优化 。
不断有年轻人 , 带着未酬的志向 , 离开了这在裁员消息反复爆出的战场 。 但是 , 在线教育平台的新岗位的招聘也从未停止 。
所有人都意识到了 , 现在的在线教育行业 , 正处在一个复杂又重大的转折点 。 教育新人与“旧人”在这样的节点上交替 , 深入一场又一场的行业竞争 , 等待从那里再撕出一道新的口子 。
【Tech星球|主动或被动之下,那些离开在线教育的年轻人】应采访者需求 , 周游、张嘉、李婷婷、胡欣宇、Larry、刘瑾、均为化名 。
推荐阅读
- 硬件|Jabra推新款无线耳机Elite 4 Active 支持主动降噪
- 硬件|俄罗斯自主芯片Elbrus-8C未通过SberTech评估
- 红色星球|外媒预测:40年后,人类太空之旅能走多远
- 主动|苹果、华为加码智能手表 主动健康管理或将成为现实
- 最新消息|上海市税务局:明星、主播抓紧自查,年底前主动报告纠正涉税问题
- Tesla|车内噪音骤减 新款特斯拉Model S/X将推主动降噪功能
- 水冰|火星有多少水?500 万立方公里的冰,融化后可覆盖整个星球35米深
- 主动|防寒降噪音质三位一体,Sanag B6s Pro头戴式耳机测评
- 利器|音乐成Z世代社交破壁利器 61%喜欢主动分享音乐给异性
- 加州|监管环境整体收紧,小马智行主动暂停加州全无人车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