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吴晓求:运用市场力量破解“卡脖子”难题

_原题是:吴晓求 运用市场力量破解“卡脖子”难题

新京报|吴晓求:运用市场力量破解“卡脖子”难题
文章图片
图1/1

7月6日 , 新京报贝壳财经“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湖南举行 。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本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着眼于经济的战略转型 大力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主旨演讲 。
按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纲要 , 我们将用15年的时间 , 使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而当前“十四五”这五年 , 在吴晓求看来尤为关键 。 “为完成这一目标 , 我们需要进行战略转型” , 吴晓求开场即点题 。
通过国家政策引导、运用市场力量去破解“卡脖子”难题
“要推动我们的创新引领 , 要推动我们的科技进步 , 也就是说要通过创新和科技进步来推进中国的产业升级换代 , 进而体现出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和科技的水平 。 ”围绕这场经济领域的战略转型 , 吴晓求认为其核心即在于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 。 但毫无疑问 , 金融和资本市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为此 , 吴晓求主要从“卡脖子”问题的攻克思路及重视前端资本市场业态发展的不同角度 , 进行了观点的阐述 。
【新京报|吴晓求:运用市场力量破解“卡脖子”难题】近年来 , 由于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的盛行 , 给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带来了新的复杂变量 , 而我国目前也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 。 “当前 , 的确有部分外部因素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惑 , 使我们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卡脖子’问题” 。 吴晓求坦言 。
为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问题 , 吴晓求表示 , 他倾向的解决之道为“国家政策引导+市场力量推动” , 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力量 。
但是 , 在他看来 , 通过国家的大规模投入去解决“卡脖子”难题并非上策 , 而且是“难以为继的” 。 国家的大规模投入背后最大的问题是难以应对未来变化的需求 。 底层技术有了 , 但是我们需要不断的升级 , 而这个升级背后的投入量是难以长时间适应的 。 因此 , 吴晓求认为 , 要利用市场力量完成技术的升级 , 并主要通过资本市场 , 而非依靠国家直接大规模投资去解决“卡脖子”问题 。
“科创板是有这个价值的 , 包括创业板也有同等的价值 , 创业板是科创板的先驱 。 ”动用市场的力量去解决“卡脖子”问题 , 吴晓求提示应对此予以关注 。 “在没有科创板的时候 , 中国的企业最具投资价值是在创业板和一些中小板企业 , 很少在主板 。 而向未来中等发达国家之路迈进 , 我们需要通过市场力量去解决‘卡脖子’工程 , 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力量 。 ”他说道 。
从天使投资开始 , 要花大力量重视前端资本市场业态发展
除了强化沪深市场功能和制度建设外 , 吴晓求亦关注到另外一个市场的发展及其背后的科技孵化力量 。
“在深圳、北京、上海、长沙 , 有一些当前还属于很多很小规模的创业企业 。 十年以后 , 它们可能成为万亿级别的企业 。 但是今天你敢投吗?”吴晓求提出了我们更应关注前端资本市场业态发展的问题 。 实际上 , 这一问题事关国内一级(或一级半)市场的发展 , 在这一市场恰恰又是大量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孵化区 。
吴晓求表示 , 在加强沪深交易所建设与关注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同时 , 应充分重视资本市场整体生态环境的建设 。 “从创业天使投资开始 , 要花大力量重视前端的资本市场业态发展 。 ”
众所周知 , 一家公司IPO之前 , 实际上需要在一级市场上存续很长时间 。 而在这段时间 , 需要经历天使轮、A轮、B轮、C轮、D轮、Pre-IPO轮等多轮融资 , 但对于多数创业企业来说 , 几轮融资 , 可能直接面临进入“死亡谷”的危机 。
正基于此 , 吴晓求认为 , 我们对资本市场生态环境的建设 , 不能只看到沪深交易所的发展 , 还要高度重视沪深交易所的前端 , 即以创业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等为代表的资本市场生态体系建设 , 以推动国家科技的进步 。
正是“通过资本市场前端的几种业态 , 资金得以进入那些早期的高科技企业领域” 。 而这些领域的科技发展 , 在吴晓求看来代表着未来 。
他认为 , 传统上我们的上市标准过于强调今天的业绩 , 而非成长性 , 但这并不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值 。 “因为今天好才上市的企业 , 实际上是缺乏成长性的” , 因此“我们要对资本市场前端部分的发展给予重视 , 而非相反甚至莫名其妙抑制它 。 ”
在没有科创板的时候 , 中国的企业最具投资价值是在创业板和一些中小板企业 , 很少在主板 。 而向未来中等发达国家之路迈进 , 我们需要通过市场力量去解决“卡脖子”工程 , 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力量 。
通过资本市场前端的几种业态 , 资金得以进入那些早期的高科技企业领域 。 而这些领域的科技发展 , 代表着未来 。——吴晓求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黄鑫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