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神器”AED国产化浪潮已起 提升竞争力需瞄准性价比
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能否抢救成功 , 一方面要看抢救是否及时 , 另一方面要看有没有使用AED 。 没有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心肺复苏 , 抢救成功率极低 。
——贾大成 北京急救中心资深急救专家
◎采访人员 代小佩
2020年欧洲杯开赛不久 , 就发生了惊险一幕 。
北京时间6月13日 , 丹麦对战芬兰 。 在没有发生对抗的情况下 , 29岁的丹麦著名球员“爱神”埃里克森突发昏厥 , 当场倒地 。 队医迅速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等设备进行心肺复苏急救 。 最终 , 埃里克森成功恢复意识 。
6月27日的消息称 , 埃里克森已成功接受植入心脏除颤器并顺利出院 。 “埃里克森心脏骤停幸运获救 , 这不仅要感谢他的队友们、裁判和急救人员 , 也要感谢AED!”北京急救中心资深急救专家贾大成说 。
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救命神器”
AED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 , 可以通过电击除颤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 , 是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救命神器” 。
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各种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 。 据统计 , 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约为54.4万人 。 有研究指出 , 当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 , 抢救时机非常重要 , 抢救时间每延迟1分钟 , 其生存率会降低7%—10% 。 在正常室温下 , 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 , 如果心脏骤停时间在10分钟以上 , 即使病人被抢救过来 , 也可能导致脑死亡 。
心脏骤停多发生在院外的公共场所 , 其高发地点主要有公共运动场所、交通枢纽(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大型购物中心和工厂等 。 因此 , 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强调 , 早期呼救、早期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PR)、早期进行AED除颤等急救措施对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十分重要 。
5月24日 , 一名乘客在北京地铁9号线北京西站昏倒 , 在急救阶段 , 车站工作人员使用站内配置的AED , 与医护人员一起成功救助了该名乘客 。
在北京急救中心一线工作了30年的贾大成说:“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能否抢救成功 , 一方面要看抢救是否及时 , 另一方面要看有没有使用AED 。 没有使用AED的心肺复苏 , 抢救成功率极低 。 ”
“包括心源性猝死在内的急症中 , 70%发生在家庭 , 建议每个家庭至少要有1-2人学会急救 , 而社区等场所都应配备AED 。 ”贾大成建议 。
上海光电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公共急救事业部部长竺璐从2014年开始从事AED的培训和推广工作 。 他强调 , AED最大的特点就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 稍加培训即可上手 。
自主研发产品撑起国内市场“半边天”
制造AED的公司主要有美国的菲康、ZOLL , 荷兰的飞利浦 , 日本的光电等 。 长期以来 , 我国AED依赖进口 , 国外AED设备企业占据了中国AED的主要市场份额 。 国产设备问世之前 , 每台AED售价4万元以上 , 客观上加大了我国AED的普及难度 。
为突破困境 , 尽快打造完全属于我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AED设备 , 2013年 , 科技部正式立项 , 将AED项目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并将“大孔雀”项目落户深圳迈瑞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瑞) 。
2013年 , 迈瑞发布了一款双相波AED产品BeneHeartD1 , 填补了中国AED领域多项技术空白 , 成功突破了由1000多项专利树立起来的国际“技术壁垒”封锁 , 是我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ED 。 之后 , 迈瑞多个系列AED产品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 随着迈瑞、久心医疗等国产AED的替代之路走通 , 国内AED价格大幅下降 。
今年2月 , 华创证券发布报告 , 预计迈瑞AED市场占有率将在5年内达到40%以上 。
“总体来看 , 自主研发的国产AED估计已占据国内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 。 ”竺璐表示 , “国家对AED国产化相当重视 , 政府采购就是瞄准国产AED 。 ”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的AED研究报告显示 , 近年来 , 我国AED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 国内市场规模在2010年仅有约1亿元 , 但在2018年后已突破10亿元 。
不过 , 由于国内市场起步较晚 , 部分技术尚未发展成熟 , 导致国内AED水平整体落后于发达国家 。 专家表示 , 尽管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已完成AED的自主研发和国产化 , 但研发成本高、品牌影响不够大 , 要给企业带来明显营收增长还需要进一步开拓市场和提升性价比 。
“国内AED市场并没有饱和 , 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 ”竺璐坦言 , “有数据显示 , 目前 , 美国每10万人配置AED317台 , 日本这一数据为555台 , 而中国不足2台 ,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非常大差距 。 ”
“AED地图”构建立体化院前急救信息系统
最忙碌的那一天 , 竺璐一共做了8场AED使用的培训 , 每场至少1个半小时 。
“我明显感觉到 , 普及AED的路越来越好走 。 ”回想最初推广AED被拒之门外的经历 , 竺璐感慨 , “我现在对AED普及事业的信心很足 。 ”
在竺璐看来 , AED培训的需求量增加得益于三点:一是国家更加重视公共场所急救设备配备 , 将其纳入政策法规;二是越来越多的场所开始主动配备AED;三是公众主动参与公共急救的意识逐渐增强 。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 , 要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配备标准 , 在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 。 该行动还将“积极参加逃生与急救培训 , 学会基本逃生技能与急救技能”写入目标 , 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取得急救培训证书的人员分别达到1%和3%” , 按照师生1∶50的比例对中小学教职人员进行急救员公益培训 。
近年来 , 我国在主要城市的大型交通枢纽及人流密集型场所陆续开展AED配置工作 , 深圳、上海等城市的AED配备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
去年10月27日起 , 北京启动轨道交通车站配置AED工作 。 预计2022年底 , 北京市所有轨道交通车站将实现AED全覆盖 , 一线站务人员培训取证率达80%以上 。 去年年底 , 云南省公共场所心脏急救设施配备工程AED采购项目公开采购了4800台AED 。
“一些企事业单位和高校主动购买AED并邀请我们去做培训 。 另外 , 很多普通老百姓也主动报名参加我们的AED培训课程 。 ”竺璐说 。
除了加大配置力度 , AED使用的相关配套措施也在不断跟进 。 “AED地图”的发布是“互联网+急救”迈出的第一步 。 2016年12月 , 腾讯公司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 联合数据合作伙伴共同发布了“AED地图”服务 。 通过将精准的地图位置纳入院前医疗急救体系 , 探索构建立体化城市院前急救信息系统 。
为了免除急救人员的后顾之忧 , 我国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 , 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 杭州在出台的AED管理办法中 , 也加入了“好心人条款” 。
【公共场所|“神器”AED国产化浪潮已起 提升竞争力需瞄准性价比】中日友好医院外科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段军认为 , 要创造社会支持、法律支持、舆论支持的急救环境 , 让会做心肺复苏术的人在关键时刻敢于救人 。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