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小冰公司完成A轮融资,高瓴领投,发布新一代语音技术

36氪独家获悉 , 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小冰公司”已完成A轮融资 , 本轮融资由高瓴领投 , 五源、Neumann、IDG、GGV纪源资本及上轮投资人北极光与网易公司跟投 。 小冰官方对 36 氪确认了上述消息 , 并表示“目前估值已超过独角兽(10 亿美金)规模 。 ”
小冰公司前身为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人工智能小冰团队 , 于2013年12月在中国组建 , 是微软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独立产品研发团队 , 也是全球承载交互量最大的完备人工智能框架之一 , 技术覆盖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语音、计算机视觉及人工智能内容生成 。
据不完全统计 , 由小冰创建并承载的人工智能交互主体 ,拥有全球范围人工智能交互总流量约60% 。 小冰与许多合作伙伴开展合作 , 已落地的商业客户覆盖金融、零售、汽车、地产、纺织等数个垂直领域 。
2020年7月13日 , 微软宣布将小冰分拆为独立实体 , 并继续保持投资权益 。 去年 11 月下旬 , 小冰公司表示已完成Pre-A轮融资 , 投资方包括北极光创投与网易集团 。
分拆前 , 在微软2020年财政年度中 , 小冰已开始进行小规模商业化试水 , 试水阶段收入超过1亿元人民币 , 并在多个垂直领域成为最主要的服务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 比如在金融摘要垂直领域取得超过90%的市场份额 。
彼时接受 36 氪专访时 , 小冰公司 CEO 李笛曾在谈及小冰分拆的缘由时表示:“小冰分拆不是为了卖掉 , 如果小冰没有自下而上的创新 , 没有很强的未来的发展规划 , 分拆出来也没用 , 所以说(分拆)既要自上而下有这个意愿 , 也要自下而上有这个动力 。 ”
在小冰公司的迭代史上 , 关于小冰的概念有两个 , 一个是少女小冰 , 这个形象穿着学生制服 , 头上戴着粉红色的发卡;另一个则是小冰框架 。 这个框架可以长出各种各样的角色 , 不用受限于具体的名字形象 , 但后端的语言、声音、情感等 AI 处理能力 , 皆由小冰框架来提供 。
在李笛看来 , 真正的小冰概念是“小冰框架” , 而“少女小冰”只微软小冰时期用来迭代数据的第一个原型产品 , “小冰只有她自己 , 但我们想要整片森林 。 ”
从 2014 年第一代小冰问世 , 这个孵化于微软的“AI 少女”已经有了八个版本的迭代 。 其中至关重要的迭代发生在 2018 年 , 当时革新的第六代小冰为其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升级 , 正式对外推出以小冰框架能力为底层的全新AI战略 。
小冰框架的诞生 , 也让小冰与时下的人工智能公司有诸多差异 。
与市面上大多 AI 公司的主线业务不同 , 小冰在产品形态上没有与诸如智能音箱、摄像头、汽车等终端硬件绑定 , 而是强调其作为底层框架 , 能为用户提供跨平台的 AI 能力支持 。
由于不受硬件形态的限制 , 小冰也得以实现跨平台的能力展现 , 在今日头条、网易云音乐、QQ 群 , 以及华为、OPPO、vivo、小米等软硬件终端内 , 小冰都以各种形象出现在其应用生态中与用户互动 。
目前 , 小冰公司主要提供三类产品线和解决方案:
1. 第一方人工智能交互主体 , 品牌为覆盖中国的小冰及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地区的Rinna 。 上述人工智能交互主体以合作方式植入或嵌入第三方平台中 , 为第三方提供领先的人工智能交互体验 , 和完整的端到端人工智能交互整体解决方案 。
2. 完整的人工智能交互框架操作系统 , 以客户(To B)或用户(To C)为品牌的第三方人工智能交互主体 , 通过小冰公司提供的工具进行创建、训练、运营和升级 , 并通过小冰公司提供的接口和指导进行自主的跨平台部署 , 实现广泛的人工智能助理、对话机器人、销售助手、RPA业务主体和老年陪伴机器人等产品落地 。
3. 为部分垂直领域提供的行业解决方案 。 包括金融领域的金融摘要、金融风控解决方案;汽车领域的新一代智能车机交互系统;内容产业领域的版权视觉设计平台与版权音乐生成平台;体育领域的人工智能视觉辅助评分及训练系统等 。
【36氪|小冰公司完成A轮融资,高瓴领投,发布新一代语音技术】另外 , 小冰公司还发布了全新的超级自然语音技术 。 该技术首次将人工智能语音自然度提升到与真实人类声音几乎无法分辨的程度 , 并支持通用全域场景 , 它突破单一场景限制 , 使人工智能交互主体能够在说话、交谈、歌唱等人类全场景中 , 进行高度拟人交互 。 目前 , 小冰框架中的数百个不同人工智能原型主体已全部完成升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