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参观华为侧记:华为没有敌人

上周(2021年7月15日) , 我和几位科技自媒体朋友受邀参观华为北京研究所&华为北京会展中心 。

华为|参观华为侧记:华为没有敌人
文章图片

这个中心集中展示了华为的科技创新成果和实践案例 , 比如近期备受热议的华为智能车机系统、各种型号的5G基站、智慧城市应用等等不一而论 。
这一次来华为北研参观 , 我的感触很深 。 参观结束后 , 我通过社交网络发了一条动态:互联网行业我们经常会说某某和某某是对头 , 某某和某某是死敌 , 但是华为好像找不到明显的对头和死敌(美国的限制不算 , 是另外一个话题) , 感觉每个行业、每个领域、每个企业都是华为的朋友 。
是的 , 华为没有敌人!这是我参观归来最大的感受 。
如果每一家企业都有一个咸淡不一的“体质” , 华为就是“朋友体” , 我认为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 值得深入研究 。
为什么华为没有敌人? 一个简单的逻辑在于 , 华为承担的是行业发展底座的职能 , 华为的发展从不以蚕食合作伙伴生存空间为前提 , 华为发展好了行业就会更好 , 自然朋友越来越多 。
通过参观 , 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 今天分享出来和大家探讨 。
华为的底色:成为行业底座 , 扮演赋能者角色
在参观华为北京研究所&华为北京会展中心的过程中 , 我了解到各行各业的企业、机构、政府部门都在使用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 比如 , 春晚在华为的帮助下 , 实现了5G超高清直播 , 将来还要探索5G+8G直播 。 华为和国内的几家主要钢铁厂合作 , 实现了远程天车、高清视频监控和AI判断钢铁质量等服务 , 提高了工厂运行效率 。
这样的案例涉及各行各业 , 可以看得出来华为正在应用多年的技术积累 , 为各行业构建一个个底座 , 扮演了赋能者角色 。
我们还是以近期热议的“华为造车”一事举例 。 其实华为自己不造车 , 华为做的是全方位的为汽车制造商提供汽车“智能力” 。 前不久赛力斯华为智选SF5车型引发行业关注 , 在这辆汽车身上 , 华为提供了包括华为DriveONE三合一电驱系统、HUAWEI HiCar、HUAWEI Sound等在内的产品和服务 。
华为DriveONE是业界首款超融合架构的动力域解决方案 , 集成了电机控制器(MCU)、电机、减速器、车载充电机(OBC)、电压变换器(DC/DC)、电源分配单元(PDU)及电池管理系统主控单元(BCU)七大部件 。 适配A0~C级各类车型需求 。 该系统体积和重量低于业界10% , Z向空间≤300mm , 整车布置更灵活 , 给用户更多的个人空间 。
还有 HUAWEI HiCar , 它通过手机和汽车之间的连接 , 实现“手机+车机”人机交互最优体验 , “手机+车机+N端”实现互联互通 。 有人说华为的HiCar和苹果的Carplay是一类型产品 , 其实不然 , Carplay可以控制语音实现信息交互 , 但无法实现控制玻璃升降和后备箱开启等服务 。 而HUAWEI HiCar和鸿蒙OS车载系统以及HUAWEI SOUND技术加持后 , 几乎能达到真正的人车合一 , 动动嘴巴或者触控屏幕就能实现大部分的车辆功能 , 升降玻璃只是基础操作罢了 。
【华为|参观华为侧记:华为没有敌人】华为做的这些工作 , 都在于赋能车企、帮助车企 。 如果还有谁说“华为要造车了 , 狼来了” , 那么说明他真的不懂华为 。
另外 , 华为不仅仅“帮助车企造好车” , 还“帮助企业卖好车” 。 2021年7月14日 , 我还参观了北京富力广场一层的华为服务体验店 , 一台崭新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停在店内显眼位置 , 我做了一番静态体验 , 了解了该车相关的售价和服务体系 。 我在想 , 如果华为能把全国几千家门店利用起来 , 那么华为也可以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销售渠道之一 。

华为|参观华为侧记:华为没有敌人
文章图片

华为为什么要赋能行业智能升级 , 简单来说通过这些工作华为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落地和检验 , 同时也给华为源源不断的带来新增营收 , 这也是为什么近年华为遭遇各种人为阻碍还能继续实现增长的重要原因 。
与此同时 , 通过这些工作 , 越来越多的生态伙伴围绕在华为周边 , 携手华为共同探索未知 , 共同服务客户 , 华为的朋友圈自然越来越广 。
华为技术发展观:从自我验证到开放行业
“技术”是华为最主要的一个标签 。 我和朋友说 , 华为的伟大是理所当然的 , 华为有19万员工中有超过一半做研发 , 年度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 , 位居中国第一 , 全球前三 。如此强势的研发投入 , 自然有了今日之一系列落地成果 。
华为的技术为何值得尊敬?不是因为华为在5G时代取得了先发优势 , 也不是因为华为AI解决方案落地多个领域 , 甚至还不是因为华为年度研发投入超千亿位居中国第一 。
而是因为华为“敢为人先” , 敢于代表行业探索一些未知的领域 , 并且承担探索带来的风险 。 最终风险独立承担了 , 成果却共享给了全行业 。
芯片和操作系统是科技行业两项卡脖子的技术体系 , 华为正在下大力气全力攻克 。 早前有人不理解华为 , 以为华为突破系统和芯片后 , 会独享这些成果 , 形成独一无二的竞争力 , 进而制霸行业 。
2019年我就撰文做过一个判断:在整个过程中 , 华为先“做小白鼠” , 自己主动承担“临床”风险 , 等到被加以验证和检验后 , 再开放给第三方一个安全、可靠的芯片以及服务体系 。 任正非先生此前对华为人工智能的部署时也提到过两点要求 , 首先是华为各系列产品智能化;其次是AI首先在华为内部先使用 , 持续探索支持内部管理优化和效率提升 , 形成经验总结后向外推广 。
现在看来 , 华为的开放步伐比当初预想得还快 。 以HarmonyOS为例 , 早期是应用在荣耀智慧屏等华为自家产品身上 , 今年发布2.0版本后 , 宣布面向合作伙伴的第三方设备开放 , 也会进行全面适配 , 包括智能家居 , 健康仪器 , 出行 , 教育等各类终端也会超过1个亿 。

华为|参观华为侧记:华为没有敌人
文章图片

近期 , 华为官宣已将HarmonyOS的基础能力全部捐献给了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 各个厂家都可以平等地在开放原子基金会获得代码 , 生态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业务诉求做自己的产品 。
这是一种居里夫人式的伟大精神 , 居里夫人发现镭后 , 为了使镭尽快地服务于人民 , 她拒绝囊为己用 , 而是立即公开了提取镭的方法 , 让各方受益 。华为的鸿蒙系统正式推出后 , 也没有藏着掖着 , 在自我承担风险进行验证后 , 及时拿出来服务于社会 , 赋能各方高效地开展工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