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光刻机巨头阿斯麦CEO:对中国大陆市场只能“静观其变”

【文/观察者网 吕栋】
中美科技竞争叠加全球芯片短缺 , 让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声名远扬 。 作为一名科技高管所称的“人类制造的最复杂机器”的制造商 , 阿斯麦正从支撑着全球科技进步的半导体热潮中受益 。
7月22日 , 《华尔街日报》在一篇题为《作为芯片制造业最大的政治棋子 , 阿斯麦仍有强大筹码》的报道中指出 , 在需求如此强劲的情况下 , 即使是作为一枚全球贸易战中的棋子 , 阿斯麦仍可以自己做出很多决定 。
但棋子毕竟是棋子 , 怎么布局还是要听棋手的 。
美国政府官员上周透露 , 拜登政府将延续特朗普时期的政策 , 要求其“忠实的盟友”荷兰政府阻止阿斯麦向中国大陆出口最先进的光刻机 , 否则白宫有权限制光刻机零部件向荷兰出口 。
随后 , 阿斯麦CEO温彼得(Peter Wennink)在本周三的业绩发布会上坦言 , 针对中国大陆的情况 , 该公司将不得不“静观其变”(wait and see what happens) 。

出口|光刻机巨头阿斯麦CEO:对中国大陆市场只能“静观其变”
文章图片

《华尔街日报》:作为芯片制造业最大的政治棋子 , 阿斯麦仍有强大筹码
最新披露的2021财年二季度财报显示 , 阿斯麦销售额达40.2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06.2亿元) , 同比增长20.87% , 但环比下滑7.9% , 略低于分析师预估的41亿欧元 , 不过订单较一季度激增74%至82.7亿欧元 , 远优于市场预估的27.3亿欧元;当季净利润为10.38亿欧元 , 较去年同期增长38.22% , 环比下滑22.01% 。
【出口|光刻机巨头阿斯麦CEO:对中国大陆市场只能“静观其变”】虽然总部位于荷兰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上 , 但阿斯麦的极紫外光刻机(EUV)是摩尔定律得以延续的关键设备 , 也是为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数据中心和网络设备等产品生产高端芯片的半导体制造商必不可少的工具 。
统计数据显示 , 2020年 , 阿斯麦占据全球EUV光刻机出货的100% , 占全球深紫外光刻机(DUV)出货的62% , 剩下的份额由尼康和佳能瓜分 。 目前 , 阿斯麦最新一代极紫外光刻机TWINSCAN NXE:3600D已交付给客户 , 相较于前一代产品 , 该机型生产力提高15%-20% , 套刻精度提高30% 。
英国《金融时报》7月22日评论称 , 作为欧洲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 , 阿斯麦的未来看起来一直都很光明 。 该公司目前拥有约3000亿美元的市值 , 股价过去五年中增长近六倍 , 而且增长前景依然诱人 。

出口|光刻机巨头阿斯麦CEO:对中国大陆市场只能“静观其变”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芯思想研究院
但也正是在光刻机领域的垄断地位 , 让阿斯麦无法避开地缘政治的影响 。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竞争中 , 美国已经将阿斯麦视为“关键武器” , 不断向荷兰施压 , 要求阻止将EUV卖给中国大陆的芯片制造商 。
这给阿斯麦带来一道难题 , 因为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 。 根据SEMI行业组织的数据 , 去年中国大陆市场占全球销售额的26% 。 而少卖一台EUV , 阿斯麦营收将减少约12亿元人民币 。
不过 , 政治也在其他方面影响半导体设备市场 。 在全球发生大规模“芯荒”之后 , 美国和欧洲各国政府已集中精力增强本国的芯片制造能力 , 这导致了政府对该行业的直接支持 。 美国参议院上个月通过一项法案 , 要求提供520亿美元的补贴来支持国内芯片生产 。
《华尔街日报》指出 , EUV光刻机不能很快地装配在一起 , 随着全球芯片产能的扩张 , 阿斯麦的光刻机开始出现供不应求 , 客户有时甚至会要求在没有进行全面测试的情况下发货 。
这种情况 , 也让阿斯麦有底气说出 , 即便暂时无法向中国大陆出货 , 其营收也不会受到影响 , “我们的客户渴望得到这些机器” 。

出口|光刻机巨头阿斯麦CEO:对中国大陆市场只能“静观其变”
文章图片

英国《金融时报》:全球半导体之争如何塑造阿斯麦的未来
但没有近忧 , 不代表没有远虑 。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 , 短期内 , 阿斯麦可能会从这个“无效率”的市场中获益 。 因为欧美公司无论在哪里建厂扩产 , 这些公司仍将是阿斯麦的客户 , 而且阿斯麦可能还受将益于受益于全球经济的反弹 。
但美国硅工业协会(Silicon Industry Association)和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警告称 , 欧美与中国的战略脱钩可能会适得其反 , 导致创新放缓、市场份额流失 , 以及中国制造能力的大幅提升 。
就阿斯麦而言 , 该公司承认出口管制是解决“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国家安全问题”的有效工具 , 但对过度使用出口管制造成的危害提出了质疑:在全球芯片短缺之际 , 出口管制可能会进一步破坏供应链 。
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技术业务主管保罗?特里奥罗(Paul Triolo)表示 , 美国将技术武器化(weaponising technology )的政策 , 还可能加剧围绕中国台湾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 目前 , 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基地都设在台湾 , 而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设有“未知的红线” 。 “各国政府在搅乱全球供应链时应该非常小心 。 40年来 , 我们都受益于一个非常强大、开放和自由的供应链 , 这带来了大量的创新 。 ”

出口|光刻机巨头阿斯麦CEO:对中国大陆市场只能“静观其变”
文章图片

阿斯麦CEO温彼得
众所周知 , 由于台积电和三星的存在 , 中国台湾和韩国长期以来是阿斯麦的前两大出货地 , 但这两个地区均面临着地缘政治的风险 , 让阿斯麦倍感压力 。
几乎在每年的财报中 , 阿斯麦都会有以下相关风险提示:

我们的一些制造工厂和客户都位于中国台湾地区 。 台湾地区客户占我们2020年净销售额的33.8% , 2019年净销售额的45.3% 。 台海局势的变化、台湾当局的政策 , 以及影响台湾政治、经济或社会环境的其他因素 , 都可能对我们的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
此外 , 我们的一些设施和客户位于韩国 。 韩国客户占我们2020年净销售额的29.7% , 占我们2019年净销售额的18.6% 。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分裂以来 , 韩国与朝鲜的关系一直很紧张 。 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恶化或朝鲜半岛爆发战争 , 可能对我们的商业、财务状况或业务结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
2021财年二季度财报显示 , 阿斯麦前三大设备出货地分别是韩国(占比39%)、中国台湾(占比36%)、中国大陆(占比17%) , 当季该公司一共出货72套光刻系统(包括9台EUV) 。
阿斯麦计划明年将其生产能力提高到55台EUV光刻设备 , 到2023年达到每年超过60台 。相比之下 , 该公司去年生产了35台EUV光刻机 。
《金融时报》报道指出 , 在半导体这个关键的、快速增长的、资本密集型的行业 , 阿斯麦在建立主导地位方面做得很好 。 但该公司未来的成功 , 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平衡地缘政治风险 。

出口|光刻机巨头阿斯麦CEO:对中国大陆市场只能“静观其变”
文章图片

ASML2021财年二季度财报截图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 , 未经授权 , 不得转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