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快速充电陷入功率竞赛内卷,未来路在何方

“充电5分钟 , 通话2小时” , 想必提起这句广告语 , 你一定会有印象 。 这句话 , 不仅用简简单单10个字准确击中了当时人们使用手机的最大痛点 , 还因为其几乎万用的句式 , 引来了一大波的“二次创作” , 让“XX五分钟 , XX两小时”一度成为互联网热梗 。 到了后来 ,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这句话原本的样子和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 但听到类似的表述都会会心一笑 。
事实上 , 这是OPPO为VOOC闪充功能设计的广告语 。 在步入智能手机时代后 , 日益增长的手机耗电量和几乎停滞不前的电池技术 , 使手机续航时间成为了一个使用中最大的瓶颈问题 。 为此 , 当时OPPO提出了一个堪称“经典逆向思维案例”的解决方案:既然技术暂时解决不了电池容量的问题 , 那么就通过缩短充电时间来减少使用瓶颈 。 “VOOC闪充”功能应运而生 , 首次于2014年3月搭载于Find7手机 。 自此之后 , 智能手机行业就揭开了闪充技术的“军备竞赛” 。
功率越大充电越快?闪充技术的真正未来是什么
从基本原理上来看 , 闪充技术似乎也很简单:根据“功率=电压×电流”的公式 , 在电池容量固定的前提下 , 通过增强电压或电流的方式来是缩短充电的时间 。 按这个来看 , 似乎提升充电的电压或电流 , 用大功率的充电器 , 就能达到快速充电的目的 。
自从OPPO推出VOOC闪充技术之后 , 手机行业似乎也发现了这一提升充电速度的“秘密” , 纷纷上马快速充电技术 , 充电功率一升再升 , 从50W、65W、100W甚至120W、200W都有 , 并且在宣传时纷纷以这些数字为卖点 , 给消费者留下了“功率越大 , 充电越快 , 技术越好”的印象 。
但事实上 , 要真正实现闪充技术 , 并不是单纯提升充电器的功率就能做到的 。 它需要在充电器电源与电池电路中引入MCU(单片微型计算机) , 对电池进行分段横流的电流的输入 。 而大功率充电会带来许多问题 , 比如电流过大引发过热、辐射 , 甚至热失效燃烧等风险 。 随着功率的提升 , 这些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发生强度也会成正比升高 。
为了防范此类风险 , 在2021年2月20日 , 工信部发布了《无线充电(电力传输)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的征求意见稿 , 该新规规定了无线充电设备的额定传输功率不超过50W , 并且辐射参数也必须满足对应的技术要求 。 这一规定让闪充、快充技术的功率竞赛划上一个问号 , 手机行业必须停下来思考一个问题:快速充电如何避免功率竞赛的内卷 , 它的未来是什么?
OPPO闪充开放日:安全和智能代表未来
7月21日 , OPPO在重庆举行“不止于快——OPPO闪充开放日”活动 , 分享其在闪充技术上的最新探索成果 。 作为快速充电领域的领导者 , OPPO在这次活动上 , 分享了其关于闪充技术未来的思考和实践 , 总结一下可以归纳为两个关键词:安全 , 智能 。
OPPO表示 , “安全”已植入OPPO的闪充基因 , 速度与安全一直是OPPO闪充技术的两个核心考量 。 在五重安全保护体系、隔离性电荷泵等技术基础上 , OPPO在硬件材料、AI算法、结构设计等方面深入探索 , 为OPPO闪充陆续引入了多项创新安全技术 。

手机|快速充电陷入功率竞赛内卷,未来路在何方
文章图片

例如 , 五重安全防护中的熔丝保护 , 能在电流过大或出现其他异常时立刻熔断 , 从物理层面保证电池安全 。 新一代熔丝内阻更低、性能更高 , 提升了局部效率 , 进一步优化了充电安全性 。
此外 , OPPO计划采用氮化镓电子开关取代手机充电电路里常见的硅MOSFET , 以更小的器件体积实现相同的功能效果 , 不仅占用更少的手机主板面积 , 还能利用其低阻抗、高耐压的特性 , 降低充电路径产热 , 提升充电效率与可靠性 。
而串联双电芯可在同等功率下实现更小电流、更快散热 。 内部串联结构设计能在保留双电芯充电性能的同时 , 更充分地利用机身内部空间 , 同等空间下提升至少5%的电池容量 。

手机|快速充电陷入功率竞赛内卷,未来路在何方
文章图片

安全还包括了对摔落或尖锐物刺破等常见意外的防护 。 OPPO定制研发的电池安全检测芯片通过实时监测电压跌落情况 , 智能检测电池是否产生内部损伤 。 搭配的AI算法能精确识别复杂的电压跌落场景 , 在确认电池未受损时保持充电效率;在发现电池受损时则向用户发出“电池状态异常”提醒 , 启动充电保护机制 , 避免安全隐患 。

手机|快速充电陷入功率竞赛内卷,未来路在何方
文章图片

在电池结构层面 , OPPO引入全新的复合集流体技术 , 替代传统铝箔 , 打造了夹心式安全电池 。 复合集流体使用一层新型的复合材料作为基体 , 采用尖端工艺镀上两层铝层 , 形成一个“三明治”夹心结构 , 然后在这个结构两面各涂覆一层安全保护层 , 形成五层安全保护结构 。 夹心式安全电池从源头杜绝外力损坏导致的电池内部短路 。 OPPO实验室测试显示 , 在不影响电池性能前提下 , 夹心式安全电池可以做到100%通过针刺与重物冲击实验 。

手机|快速充电陷入功率竞赛内卷,未来路在何方
文章图片

如果说“安全”是闪充技术的基础 , 那么“智能”则是平衡充电安全和效率的关键 。
手机电池容量随使用时间增加会逐步衰减 , 维持活性锂离子数量是影响电池容量的关键 。 业界普遍认为 , 负极电势大小是影响活性锂数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 所以检测并控制负极电势成为关键 。
OPPO掌握了一种方法 , 能够动态地实时获取、跟踪手机电池的负极电势 , 进而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 从而让用户拥有更长时间的续航与电池寿命;或在保持寿命不变的情况下 , 智能动态地调控充电电流 , 获得更快的充电速度 。 即使在电池正常老化后 , 该技术依旧可以长期适用 。

手机|快速充电陷入功率竞赛内卷,未来路在何方
文章图片

智慧充电技术能够大大提升电池寿命 。 在保证与65W超级闪充充电速度相同 , 满充满放的循环充放1500次后 , 电池还能拥有80%容量 , 相较于国家标准要求的电池寿命延长高达3倍;由于能实时掌握电池可承受的最大充电能力 , 它可支持在特定需求场景下将充电速度进一步智能提升——满血模式下 , 能将65W超级闪充的充电速度再提升20% , 充满一块4500mAh的电池只需30分钟;而针对不同使用场景 , 智能预判电流与发热情况 , 动态匹配充电功率 , 在充电速度与温升表现之间达到最佳平衡 , 让用户能更舒适地“边充边用” 。

手机|快速充电陷入功率竞赛内卷,未来路在何方
文章图片

结语:在商业领域 , 有一句话被奉为圭臬:“三流企业做产品 , 二流企业做品牌 , 一流企业做标准 。 ”在闪充这个新兴领域 , 作为行业先行者的OPPO已经用实际的技术和产品来阐明了思路 , 为行业指明了方向 , 确定了新的标准 。 这样的方向和标准 , 值得业内同行参考和借鉴 , 也应当为闪充技术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帮助 。
【手机|快速充电陷入功率竞赛内卷,未来路在何方】(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