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中国夺东京奥运首金 00后射击小将逆转击败俄罗斯选手
2021年7月24日 , 东京奥运会第1个正式比赛日 , 中国射击队运动员杨倩在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中以251.8环的总成绩斩获金牌 , 并打破奥运会纪录!为中国代表团拿下本届奥运之旅的首枚金牌!女子十米气步枪项目是中国射击队的传统优势项目 , 杜丽、易思玲分别在2004年雅典、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夺得该项目金牌 。但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 , 中国队未能收获该项目金牌 , 不禁让人将目光投向了2020的东京 。
文章图片
杨倩
2020东京奥运选拔赛上 , 00后小将杨倩连续4站夺冠 , 顺利取得奥运会参赛名额 , 随中国射击队征战东京 。这名小姑娘说 , 选拔赛是检验 , 更是经验 , 奥运席位是自己近几年来努力的最好回报 。
文章图片
杨倩在比赛中
11岁被选入宁波体校射击队 , 跟随国家级教练虞利华从零基础开始训练;12岁获得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亚军;14岁在浙江省运动会女子气步枪40发比赛中打出了399环世界级水平的好成绩 , 一口气拿下3块金牌;15岁获得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季军 , 获得国家级运动健将称号 , 同年入选国家青奥队;16岁特招进入清华大学射击队;18岁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9岁在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打出超过国际健将标准的好成绩 , 进入射击国家队……
大眼睛 强心脏
启蒙教练虞利华一开始就被杨倩那双水灵灵的眼睛打动 , 杨倩的努力和成绩也证明了她是一个有悟性、有能力的女孩 。最初入选射击队时 , 重复、枯燥的基础训练让刚刚十岁出头的小女孩感到痛苦 , 但在家人的鼓励和自己的努力下 , 杨倩选择了坚持 。
文章图片
中国队斩获第一
训练仅三四年 , 就取得骄人成绩 , 被时任国家射击队主教练的王义夫夸赞天赋、能力出众 。射击逐渐成为了杨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这项运动也彻底点燃了杨倩体内的斗志 , 也成为了她生活的精神指引 。
“淡定”、“聪明”、“能吃苦”
这是杨倩班主任老师和家乡长辈谈起她时给出的评价 。射击项目的比赛不仅对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有很高要求 , 还极其考验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能力 。由于十环的瞄准区很小 , 轻微的晃动都会导致射击点的偏差 , 上半身的稳定性和下半身的控制力是极为关键的因素 。
子弹射出的一瞬间 , 运动员身体所有部位的力量都要保持在原有状态 , 任何突然的收紧和放松都会影响子弹射出的轨迹和上靶位置 。杨倩和其他射击队员一样 , 需要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提高自己的平衡、协调和稳定性 , 确保赛场上的冷静、出色发挥 。
与自己的较量
与大多数竞技项目不同 , 射击更多时候是一个人的战斗 , 训练时没有和同伴的配合或与对手的对抗 , 运动员需要做的就是在常年多次的训练中找到自己固定的标准动作 , 强化自身能力 , 以保证射击时的精准和稳定 。到了赛场上 , 他们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和自己比赛 , 把每一枪、每一场都发挥到最好就是制胜法宝 。杨倩就是在这样略显孤独的训练中走上了奥运的赛场 。训练和比赛中 , 自我激励是射击选手重要的信心来源 , 她在之前得采访中曾说 , “我练习中有一次打的不好的话 , 就会主动去要求自己 , 我今天一定要把这一枪打好 , 不能放弃 。”
“每次都是新的开始”
【IT|中国夺东京奥运首金 00后射击小将逆转击败俄罗斯选手】在练习射击的经历中 , 杨倩学会了把精力投入到每一次端枪、瞄准和扣动扳机的时刻 , 忘记过往的光环 , 就是抛去了身上的压力 。就像杨倩自己说的那样 , “每次比赛的时候都不要去想自己以往的成功或失败 , 因为每次 , 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如今 , 大家都期待的那枚奥运金牌 , 终于摆进了杨倩和中国队的奖牌柜 , 但这对于年仅21岁的杨倩来说 , 或许只是又一个新的起点 。获胜的成就感刺激着杨倩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更好的自我 , 她在自己的射击之路上 , 重新启程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硬件|日本要在十年内量产2nm?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观众|古筝机器人现场演奏,32件展品亮相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
- 疫苗|中国生物:全球首支获批使用二代新冠疫苗将在阿联酋用于序贯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