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冰淇淋的过程 , 充满了不可思议的物理化学原理 。
本文图片
Wayne Thiebaud 画作
炎炎夏日 , 大概没有什么比吃一只冰淇淋更美妙了 。
冰激凌是冰晶、奶油和空气的奇妙组合 , 甜腻而清爽 , 软糯又润滑 。 虽然你的舌头可能感觉不到 , 但是水占据了冰淇淋总质量的60%-72% , 它们以小冰晶的形式存在 。 除此之外 , 只有8%-10%是美味的油脂 , 25%-50%则是空荡荡的空气 。 所以 , 冰淇淋事实上是非常简单的混合物 。
但是 , 小小的冰淇淋为何能轻松俘获我们的味蕾呢?因为其中蕴含着不可思议的物理化学原理!你能想象 , 冰淇淋的制作甚至和矿石的形成过程、动植物抗寒的原理、森林再生的规律 , 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吗?
01、冰晶与矿石形成
冰晶尺寸是决定冰激凌顺滑口感的关键因素 。 如果冰晶太大 , 就会像嚼冰碴儿一样 , 再大的话冰淇淋更会直接变成冰沙 , 只有小到血细胞尺寸的几微米的小冰晶 , 才能产生丝滑的口感 。
那么要如何让冰晶尽可能小呢?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 才能让水凝固成小冰晶?
我们知道 , 岩石主要由石英(二氧化硅)等矿物质组成 , 而冰和石英一样都是晶体 , 所以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冰激凌的微观结构 , 会发现它和地球岩浆冷却形成的一块花岗岩没有太大区别 。
本文图片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 , 岩石薄片有几种不同颜色的矿物晶体(左) , 冰淇淋中的冰晶在偏振光下闪闪发光(右) 。 |左:Flickr user Leo-set? , 右:Maxim Bilovitskiy
炽热的岩浆来到地表时冷却速度越快 , 岩石中矿物晶体的尺寸就越小 , 比如从火山直接喷发出来的熔岩会迅速形成火成岩 , 其中包含的矿物晶体往往非常小 。 要得到微小的冰晶 , 也可以用快速冷却的方法 。
现在流行的液氮冰淇淋的原理 , 就是加快冷冻过程 , 让冰晶尺寸尽可能小 。 传统方法制作的冰淇淋 , 冰晶只能达到几微米的量级 , 而用零下196度的液氮制造冰淇淋 , 内部的冰晶可以达到几纳米级别 。 怪不得现在的冰淇淋越来越好吃了!也难怪家里的冰箱永远做不出冰淇淋 , 只能冻出大块的冰棍 。
02、冰晶与森林再生
如果没有液氮 , 就不能生产出优质的冰淇淋了吗?当然不是 , 获得微小冰晶的方法不止一种 。
在冰淇淋的生产工艺中 , 第一个步骤叫动态冷冻 , 也就是边搅拌边冷冻 。 在这个过程中 , 冰晶会不停地聚集在搅拌器内壁 , 搅拌器要迅速把内壁的冰晶刮下来 , 和其他冰淇淋搅拌到一起——两次刮削的时间间隔非常短 , 只有0.1秒 。 如此迅速的操作可以防止冰晶一直生长 , 最后变成冰碴儿 。
不仅如此 , 刮下来的冰晶被打散之后还可以成为新的晶核 , 供其他水分子附着在上面长出更多冰晶 。 这样一来 , 冰淇淋中的晶核数量不断增加 , 而水分子的数量不断减少 , 大量的晶核竞争有限的水分子 , 结果就是 , 每一个晶核都没有机会长大成冰碴儿了 。
这个过程其实和森林再生的原理非常相似 。 当森林遭到外部力量侵袭 , 比如人类砍伐活动 , 一场大的野火 , 或者飓风等自然灾害 , 很多树木会消失不见 , 留下空缺位置 。
在这些地方 , 密密麻麻的小树苗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 , 因为竞争压力太大 , 一小片土地能够提供的资源有限 , 这第二茬树木的生长速度会非常慢 , 就像刮下来的冰晶很难长大一样 。
大概要经历长达几十年时间 , 弱小的树苗最终因为竞争压力死去 , 强壮的树苗才能重新长成大树 。 对森林来说 , 缓慢的生长和参差的树木往往造就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而对冰激淋来说 , 竞争是产生丝滑口感的关键 。
本文图片
(左)古生林往往是大树和小树苗的混合 , (右)经过砍伐或自然灾害形成的次生林 , 往往树木矮小 , 粗细差不多 。 | TJ Watt
03、冰淇淋与耐寒动植物
我们小时候都有过这种经验 , 三伏天买来冰淇淋、雪糕 , 然后一路小跑回家放进冰箱 , 等再拿出来吃的时候 , 发现冰淇淋已经融化又凝固 , 口感远远不如刚从超市买回来的好 。
其实和所有的美味一样 , 冰淇淋也非常讲究新鲜 , 刚做出来的冰淇淋最好吃 。 把冰淇淋从超市搬运到家的过程中 , 其中的冰晶会受热融化 , 然后再凝固形成更大的冰晶 , 结果就会像冰棍一样硬邦邦 。 事实上 , 哪怕冰箱门打开让温度稍微波动 , 冰淇淋也会融化一点点 , 反复几次之后口感也会下降 。
所以 , 在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的每一个环节 , 都有可能因为温度变化 , 让冰淇淋中的冰晶融化 , 发生重结晶现象 。 人们向冰淇淋中添加稳定剂 , 减缓液态水分子在冰淇淋混合物中的运动 , 使冰激凌长时间保持稳定 。 不过这个问题还有另一种解决方案 , 那些生活在寒冷地带的野生动植物早已找到 。
很多生活在两极和高海拔地区的鱼类、昆虫和植物 , 可以生活在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极寒环境 , 并保持体液不结冰 ,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 , 它们体内含有一种抗冻蛋白 , 可以吸附到冰核表面 , 阻止水分子聚过来 , 这样冰晶就没法继续生长 , 生物体也得以避免低温下细胞损伤甚至死亡的厄运 。
抗冻蛋白最初是在极地冰水中的鱼类身上发现的 , 后来人们可以在实验室中用基因编辑酵母来合成 。 如今 , 抗冻蛋白作为食品添加剂被放入冰淇淋中 , 抑制冰淇淋的重结晶 , 从而让我们在超市的冰柜中也能买到丝滑软糯的冰淇淋 。
本文图片
大洋鳕鱼生活在大西洋西北部的寒冷水域 , 组织中含有抗冻蛋白 , 帮助抵御接近或低于冰点的严酷温度 。 |Vejlenser
04、冰淇淋中的物理化学
冰淇淋的主要成分除了水 , 还有奶油、牛奶中的油脂 , 一般油脂含量为8%-10% , 有些高级(很贵)的冰淇淋中 , 油脂的含量甚至可以达到15%-20% 。
我们知道 , 油和水是无法相互溶解的 , 即使混到一起也会很快分层 , 所以火锅的表面总是漂浮着一层厚厚的油脂 。 但冰淇淋中的水和油脂为什么混合得如此完美?答案在冰淇淋的微观结构中 。
大家可能都熟悉拌沙拉常用的油醋汁 , 油醋汁一般由三份油和一份醋组成 , 油和醋原本不相溶 , 但放在一起疯狂搅拌 , 油最终会分解成微小的球形油滴 , 均匀分散到醋中 , 形成乳浊液 。
乳浊液是两种不相溶液体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 大多数都不稳定 , 放置久了两种液体还是会分层 , 恢复到更简单、更有组织的结构 。 但也存在稳定的乳浊液 , 比如牛奶和椰浆 , 无论等待多久 , 始终可以保持混合状态 。 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天然乳化蛋白 , 这些蛋白的分子结构一头亲水 , 一头亲油 , 可以降低油和水之间的表面张力 , 将一个个小油滴包裹在里面 , 使它们难以聚集 , 结果看起来就是油溶在水里了 。
不过光靠牛奶中自带的天然乳化蛋白 , 还不足以让冰淇淋保持长时间稳定 , 一般来说 , 制作冰淇淋时还会额外加入卵磷脂、酪蛋白等乳化剂 , 帮助冰淇淋中的水和油脂更稳定地保持乳浊液状态 。
本文图片
如果让油和水均匀混合 , 并加入乳化剂 , 就可以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 像在牛奶或冰淇淋中那样 。 |Pixabay
卵磷脂不光是优秀的乳化剂 , 也是一种起泡剂 。 说到这里 , 就要提到冰淇淋中的另一种主要成分——空气了 。 冰淇淋中空气的体积通常可达25%-50% , 这样吃起来才会有蓬松的口感 。
和乳化剂的原理类似 , 起泡剂也可以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 , 让空气更容易被液体包裹起来 , 就像加了肥皂水才能吹出肥皂泡一样 。 所以 , 冰淇淋中的气泡其实就像一大群被冷冻起来的微小肥皂泡 。
这也导致 , 冰淇淋可以存在的最高海拔是3000米 。 超过这个高度 , 由于大气压过低 , 冰淇淋中的气泡就会膨胀破裂 , 最后整个冰淇淋就会坍缩到一半体积 , 成为坚硬的冷冻奶油加冰混合物 。
本文图片
Wayne Thiebaud 画作
费曼在《费曼物理学讲义》中曾写道:整个宇宙存在于一杯葡萄酒中 。 他说:
“如果我们足够细致地观察一杯葡萄酒 , 确实可以见到整个宇宙 。 这里出现了一些物理学现象:弯曲的液面 , 它的蒸发取决于天气和风;玻璃上的反射;在我们的想象中又添加了原子 。 玻璃是地球上岩石的净化产物 , 在它的成分中 , 我们可以发现地球的年龄和星体演化的秘密 。
……
如果我们微不足道的有限智力为了某种方便将这杯葡萄酒——这个宇宙——分为几个部分: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天文学、心理学 , 等等 , 那么要记住 , 大自然是不知道这一切的 。 所以让我们把所有这些仍旧归并在一起 , 并且不要忘记这杯酒最终是干什么用的 。 让它最后再给我们一次快乐吧!喝掉它 , 然后把它完全忘掉!”
或许 , 我们也可以说 , 整个宇宙存在于一只冰淇淋中 。
作者|苗园柯 科学史硕士
参考资料
[1]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blogs/national-museum-of-natural-history/2021/07/15/strangely-scientific-endeavor-making-ice-cream/
[2]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矿物博物馆
http://www.kepu.net.cn/vmuseum/earth/mineral/index.html
[3]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http://www.ieexa.cas.cn/kxcb/kpwz/201801/t20180119_4936168.html
[4]M. Gail Jones, Denise L. KrebsAlton J. Banks (2011) We Scream for Nano Ice Cream, Science Activities, 48:4,107-110.
[5]Clarke, C. (2015). The science of ice cream.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6]汪少芸, 赵珺, 吴金鸿,陈琳. (2011). 抗冻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9(4), 50-57.
[7]《费曼物理学讲义》第一卷 。
来源:十点科学
【冰淇淋|整个宇宙存在于一只冰淇淋中?】编辑:Eric
推荐阅读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虚拟|比尔·盖茨关于2022年的五项预言之二:元宇宙成有用的工具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虚拟|美新婚夫妇在“元宇宙”办虚拟婚礼
- 概念股|孙佳山、张泰旗:警惕元宇宙可能带来的金融泡沫
- 果君|华为Mate X2 典藏版竟逼疯整个摄制组?拯救手滑的神器终于来了(视频)
- Baidu|百度抢跑元宇宙 却默认“输给”字节?
- 器件|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