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种病毒|怪异云朵预示世界末日? 这些谣言该“凉凉”了
辟 谣
进入7月以来 , 全国多地进入“蒸烤模式” 。 就和三伏天的气温一样 , 充满“热度”的事件和各种传言也接踵而来:“科威特气温达73摄氏度 , 汽车被烤化”“‘怪异云朵’预示世界末日”“印度新冠变种病毒连核酸检测都测不出来”“黄河影响了郑州的排涝”……
今天 ,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就对7月“热点”谣言逐一进行盘点 , 帮您拨开迷雾、找寻真相 。
科威特汽车被烤化?
真相:日照高温不足以使车体熔化
7月13日 , 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让“科威特汽车被高温晒化”的话题迅速登上了网络热搜 。 视频中的汽车保险杠、车灯甚至轮胎都像雪糕一样熔化成液体 。 现场气温高达73摄氏度 。 配文称科威特近日经历了极端高温天气 , 导致车辆被“烤化” 。
“汽车是不可能被轻易‘烤化’的 , 该视频涉嫌造假 。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张生对科技日报采访人员说 , 虽然不同用途的汽车外壳的材料会稍有不同 , 但绝大部分的汽车外壳是由金属材料 , 如钢、铝、铝合金 , 或由工程塑料、高强度纤维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等非金属材料制成的 。 汽车的保险杠部分 , 通常由聚丙烯制成 。 “这些材料一般都耐高温 , 铝合金的熔点是600摄氏度 , 铝的熔点是660摄氏度 , 钢的熔点在1100摄氏度至1600摄氏度之间 , 陶瓷熔点在2000摄氏度以上 , 工程塑料熔点在230摄氏度以上 , 纤维复合材料的熔点也在数百摄氏度以上 。 ”
张生介绍 , 最可能被“烤化”的是用聚丙烯材料制成的汽车保险杠 , 但它的熔点也在158摄氏度至168摄氏度之间 , 远远高于73摄氏度 。
张生表示 , 即使高温天在太阳下暴晒 , 所能达到的温度对汽车来说也都太“小儿科”了 , 所以完全不用担心汽车会被“烤化” 。
怪异云朵预示世界末日?
真相:糙面云是普通自然现象
7月5日 , 天津市民被“来势汹汹”的云团吓到了 。 在网友发布的视频中 , 城区上空的云团呈快速翻腾滚动状态 , 看上去像狰狞的面孔 , 十分诡异 。 很多市民都表示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云彩 , 并开始担心这是否为灾害性天气的预兆 。
其实 , 此次引发民众关注的云彩名为糙面云 。 顾名思义 , 就是表面粗糙的云 。 糙面云是波状层积云在锋面(两种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不同的冷、暖气团的交界面)或强对流天气的作用下 , 堆积到极限时发生的褶皱现象 。
之所以糙面云看起来如此恐怖 , 是因为糙面云的云底有颗粒状的团块、极端粗糙 , 有强烈扭曲的波状结构 , 而且这些褶皱不规则、形态诡异 , 加之浓厚、灰暗等特征 , 所以呈现出来的样子就容易给人一种恐怖、不适的感觉 。
糙面云与其他云一样 , 是一种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 , 也和彩虹、极光等一样 , 是在合适的气象条件下就能出现的自然现象 , 并没有“预示灾难”的作用 。
虽然云的姿态与灾难无关 , 但是可以用来预判天气 。 比如民间流传着很多看云识天气的气象谚语 , 如“早霞不出门 , 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 , 地上雨淋淋”“鱼鳞天 , 不雨风也颠”“朝有棉花云 , 下午雷雨鸣”等 , 给民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变种病毒|怪异云朵预示世界末日? 这些谣言该“凉凉”了】糙面云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恶劣天气即将结束 。 这是因为锋面过境或强对流天气多伴有雷电、大雨、大风、冰雹等恶劣天气 , 导致云体变化快速而剧烈 。 因此糙面云一般出现在这种天气的最后时刻 , 特别是在大雨后 。
核酸检测验不出德尔塔病毒?
真相:变种病毒逃不过核酸检测“法眼”
日前 , 南京此轮新冠肺炎疫情暴发 , 罪魁祸首锁定印度的新冠肺炎变种病毒——德尔塔毒株 。 这让很多人想起前不久网上疯传的3名在印度工作的中国人 , 回国抵达重庆市时 , 初步核酸检测都是阴性, 最后还是通过CT检查 , 发现肺部病变 , 才最终确诊其感染的是印度的新冠肺炎变种病毒 。 很多人担心 , 南京疫情之所以传播如此之广 , 也是因为新冠肺炎变种病毒可以避过现有的核酸检测 。
对此 , 湖北大学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纯琪介绍 , 新冠肺炎病毒是RNA病毒 , 也就是病毒颗粒中包裹着的病毒核酸是RNA(核糖核酸) , 而利用病毒RNA与人体染色体的序列不同 , 就能够用特异性核酸检测的方法检测出病毒的存在 。
“目前 , 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的方法主要是先将采检的鼻拭子或咽拭子样本中的病毒RNA提取出来 。 如果样品中含有病毒 , 则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将病毒的基因序列扩增出来 , 通过仪器可以看到荧光;如果样品中没有病毒 , 则看不到荧光 , 以此方法来推估原本样品中病毒含量 。 ”陈纯琪解释 , 因为德尔塔毒株主要仍是由原始的新冠肺炎病毒株变异而来的 , 变异的部位主要是病毒颗粒表面与受体结合的刺突蛋白 , 而这样的变异是不会影响核酸检测的结果的 , 因此核酸检测仍是目前检测新冠肺炎病毒的最有效方法 。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 , 网传信息中的3名境外输入病例在重庆海关的核酸检测结果均呈阳性 , 与传言“重庆初检阴性”不符 。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科学家柯昌文也表示 , 核酸检测是目前新冠肺炎病例诊断的“金标准” , 在感染者发病前1到2天即可检出 , 在发病后7到8天仍可检测出核酸阳性 。 作为比较成熟的诊断方法 , 其检测结果比较可靠 。
可见 , 印度新冠肺炎变种病毒并没有避过目前的检测方法 。
黄河影响了郑州排涝?
真相:郑州发生内涝与黄河无关
2021年7月18日18时至21日0时 , 河南郑州出现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 , 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 , 短时间内就造成了郑州市的内涝 。 有人说 , 黄河是“悬河” , 造成了郑州排水不畅 。
“说黄河是悬河指的是河南开封段 , 在郑州段算不上悬河 。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郑永良根据有关信息初步分析 , 此次郑州城市发生内涝 , 应该与黄河无关 。
首先 , 黄河并不承担郑州的防洪排涝功能 。 郑州市的熊儿河、魏河、东风渠等 , 均为郑州市区内的泄洪排涝骨干河道 , 所有河道最终将水排向贾鲁河 , 贾鲁河承担着城市防洪排涝的重要功能 , 它属于淮河二级支流 。
其次 , 一般来说 , 七八月是郑州平均降雨量最多的两个月 , 这两个月该地多年的平均降雨量为155.5毫米、112.5毫米 , 加起来才228毫米 。 在规划、建设城市排水系统时要参考往年的气象资料 , 而此次特大暴雨使郑州24小时内最大总降雨量超过622毫米 , 这是往年所没有的 , 已经超过了郑州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 。
此外 , 郑州发生1小时(7月20日16时至17时)极端暴雨前 , 也就是7月18日20时到20日15时 , 位于郑州主城上游的嵩山站、巩义站和新密站已经发生高强度降雨 。 而在7月20日 , 暴雨中心由西南山区逐渐向东北郑州市区发展 , 导致城市河道由于山区暴雨径流和水库安全下泄 , 水位快速抬升 , 在市区发生特大暴雨时 , 城区河道排水条件不利 。
郑永良表示 , 此次郑州发生内涝时 , 黄河干流并没有发生较大洪水 , 因此也不存在影响郑州的可能 。
推荐阅读
- 端口|俄语黑客论坛出售全新私人定制勒索病毒——BlackCat
- 大脑|新冠病毒会在患者器官内滞留数月
- 人群|2019年秋季前 新冠病毒已分别在亚洲和欧洲缓慢传播
- 技术|厦大研发杀毒仪“秒杀”新冠病毒
- 病毒|南非研究:感染“奥密克戎”毒株可增强对“德尔塔”毒株的免疫力
- IT|牛津大学科学家:omicron造成的疾病跟一年前新冠病毒“不一样”
- IT|南非研究表明感染Omicron变种毒株能增强对Delta的中和免疫力
- 抗原|硕世生物:新冠病毒(SARS-CoV-2) 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自检)取得欧盟CE证书
- 病毒|安旭生物:新冠病毒抗原鼻腔检测试剂(自测)取得欧盟CE认证
- 病毒|高福:如果世界不共享疫苗,病毒将共享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