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商 黄天然
“是不是假的我们来测一下!不好用就砸掉!”
文章图片
最近在抖音上 , 种草带货不再新鲜 , 另一种反其道行之的“打假测评”正在兴起 。
文章图片
打开抖音 , 搜索“#打假” , 这一话题下的视频播放量高达112.3亿次 , “打假博主”也有上百个 , 遍布美妆、日用品、食品等领域 。 这些博主通过亲测或第三方检测帮消费者“避雷” , 打造自己“真实、敢说”的风格 , 吸引了众多网友追捧 。
文章图片
虽说是打假 , 但这一类博主最终靠带货“恰饭” 。 一边评测、一边带货的模式屡屡引发争议 , 诸如“阿纯”这样的打假博主就因虚假宣传“带货翻车” , 上演了“打假博主被打假”的魔幻剧情 。
近日 , 2021年全国检验检测监管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 , 强调“严厉打击虚假和不实检验检测行为” 。 接下来 , “打假博主”们的钱 , 或许不好赚了 。
打假是“面子” , 卖货是“里子” 在抖音上 , 打假博主拥趸不少 。
头部博主如老爸评测有2220.6万粉丝 , 阿纯有1065万粉丝 , 陈尼玛有536.8万粉丝 , 孙扒皮有332.3万粉丝 , 阿甘评测有301.7万粉丝 , 打假侦探社有215万粉丝 。 此外 , 熊老三打假测评、郝人等博主 , 也有百万以上粉丝 。
这些博主的抖音介绍页上有不少共性描述:让粉丝少入坑;自掏腰包 , 实测试用;好物推荐 , 劣质揭露……
文章图片
视频内容以真人出镜为主 。 譬如阿甘评测和熊老三打假测评 , 通常以“先来看原视频”“先来看网红热门视频”开篇 , 随后亲自测评 。
测评结果有好有坏 , 譬如营养土 , 加水后确实会膨胀 , 可以栽培作物 , 产品功能属实;又譬如一款网红马克笔 , 卖家介绍9.9元包邮 , 一筐几十根 , 博主买到手却只有12根 , 博主直接拨打12315 。
文章图片
也有剧情类的博主 , 譬如打假侦探社 , 其自称是广东经视《一线消费者报告》栏目合作伙伴 , 剧情+测评 , 还原消费现场辨别假冒伪劣产品 。
《天下网商》发现 , 不少测评鉴定为“好物”或者“情况属实”的产品 , 其同款通常都会出现在视频下方的购物车中 , 或者集合在“推荐商品”一栏 。
对博主们来说 , “打假评测”攒粉丝是前期工程 , 最终目的还是通过“视频”或者“直播”带货变现 。 一些博主会在简介中直接说明 , “下方橱窗内产品已通过评测 , 可放心入手” , 合作微信号或者星图合作方式也都直接公开 。
日入200万 , “打假博主”被打假 打假博主们一边评测 , 一边带货 , 饱受争议的同时 , 翻车也不少 。
拥有千万粉丝的阿纯就是典型 。 起初 , 他火于“女装大佬”的人设 。 2018年 , 他以邋遢糙汉的造型出现在视频里 , 然后借助抖音强大的美颜滤镜功能 , 摇身一变成为肤白貌美的年轻美女 。 强烈的反转效果 , 让阿纯迅速走红 , 3个月增粉800万 。
文章图片
阿纯女装走红
而后由于视频内容相对单一 , 阿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弱增粉甚至掉粉的局面 。 为打破瓶颈 , 2019年9月 , 他建立了新账号“阿纯是打假测评家” , 专注打假和测评网红产品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他亲测了许多经常出现在网络小广告里的产品 , 如纹眉贴、美鼻神器、一洗白火山泥等 , 用开箱后的“翻车”效果来逗乐粉丝 , 然后采用“踩一捧一”的测评模式 , 带货其他产品 。
转型后 , 账号在短短一年时间里 , 轻松迈入千万粉丝俱乐部 , 而这也为其打开了变现渠道 。
阿纯的直播带货量一度跃升到了抖音种草榜前十位 , 成了抖音测评界顶流级博主 。 据飞瓜数据 , 2020年中下旬 , 阿纯单日直播间的商品交易额已经打破1600万元的纪录 。 不算广告坑位费、音浪礼物收入 , 按照直播间带货佣金提成15%-20%计算 , 阿纯的日营收最高可超过240万 。
文章图片
2020年7月26日 , 阿纯单场直播带货销售额突破1600万元 , 成为当日抖音销售TOP 1(图片来源:飞瓜数据抖音版)
日销千万的背后 , 是不断增长的带货量 。 在他实际发布的110多个打假测评视频里 , 超过30%带购物小黄车链接的推广商品 , 还不包括直播间预热广告 。
文章图片
虽然给自己贴上“全网最严测评”主播的标签 , 立着打假人设 , 但阿纯也成了“被打假”对象 。
【视频播放|日入百万,靠“信任”赚钱,这门生意要翻车?】在直播间里 , 阿纯称某国产护肤品牌面霜里含有30%的超高浓度玻色因 , 且该品牌的洗面奶、面膜都是阿纯直播间的固定选品 。 在他“金钻级认证”的狂夸猛赞之下 , 这一品牌卖出了超过1000万元的销售额 。
文章图片
而另一测评博主“大分子实验室”送检第三方机构之后称 , 该面霜在一份报告中未检出玻色因 , 另一份报告显示“玻色因含量0.13%” , 与阿纯的宣传大相径庭 。
于是 , “大分子实验室”向生产企业所在地的广州市场监管局实名举报 , 并称收到市场监管局电话回复 , 调查核实后生产企业承认该面霜玻色因添加量不足1% , 产品也被责令下架整改 。
不仅如此 , 阿纯直播间推荐的“网红去黑头神器”固体面膜 , 也被不少抖音打假博主“集体打假” 。 “小陈学长”“董剥皮”等直言该产品味刺鼻、易致敏、清洁效果不佳 , 网友在评论区纷纷表示踩雷:“用后脸上皮干、爆痘、刺痛 。 ”另一款品牌的洗发水 , 也上了不少测评博主的黑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原本打着打假测评的阿纯 , 反而让网友“踩雷”不少 。 一旦受到质疑 , 阿纯又会为自己贴上另一个标签“中国最惨网红” , 告诉粉丝自己坚持打假容易得罪人 , 有差评是因为受到了商家的恶意打击报复 , 让粉丝继续支持自己 。
文章图片
被质疑后 , 阿纯抖音号从“阿纯是打假测评家”改名为“阿纯是质量测评家” , 最近 , 他又直接改名为“阿纯” , 不再测评 , 而是走上了明晃晃的带货之路 。
文章图片
老评测也翻车? 阿纯原名董威 , 是一名媒体策划人 。 老爸评测比阿纯更专业、走严谨风 , 但也难逃“被打假” 。
老爸评测成立于2015年 , 创始人魏文锋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学系 , 有10年产品安全检测工作经验 。 在老爸评测的视频中 , 今年45岁的魏文锋经常以“魏老爸”身份亲自出镜 , 向粉丝介绍和测评产品 。
文章图片
5年来 , 老爸评测曝光包书皮、魔术擦、激素面霜等多个有潜在隐患的产品 , 在粉丝心目中树立起了可靠权威的形象 。
但不久前 , 全国知名“打假人”王海跟老爸评测杠上了 。
文章图片
事件起因于“老爸评测”和“小红花测评”正在进行的民事诉讼纠纷 , 小红花测评发文称老爸评测存在售卖含有毒物质湿巾等问题 , 被魏文锋告上法庭 , 案由涉及商业诋毁纠纷、侵害名誉权纠纷 , 共索赔250万 。
而法院同意按照原告魏老爸的要求 , 不公开审理此事件 。
获知消息的王海 , 火药味十足地评论“俗话说 , 好事不背人 , 背人无好事” , 并发多条微博对老爸评测推荐的产品提出质疑 。
文章图片
从去年11月到今年3月 , 王海与小红花等其他几位测评博主一直在质疑老爸评测 。
他们认为 , “老爸评测”评测的一种魔术擦 , 甲醛超标程度被夸大 , 有为带货制造恐慌的嫌疑 。 当时 , “魔术擦甲醛超标50倍”的检测结果被多家媒体转载 , 一时间沸沸扬扬 , 而后调查发现 , 老爸评测对标的是内衣甲醛指标 , 检测环境的选择也有欠严谨 。
文章图片
质疑者们还认为 , 对于自家推荐的产品 , 老爸评测却显得有些“放水” 。 最具争议的一种婴儿湿巾 , 有检测报告称含有氰化物;一款免洗洗手液虚标成份 , 测评时却将厂商宣传语照单全收;一款售价35元的红领巾 , 被检测出色牢度、耐磨度不合格……
文章图片
老爸评测推出的一款红领巾遭其他打假人曝质量不佳
面对种种质疑 , 老爸评测未有正面回应 , 默默下架了部分产品 。
难解的困境:既当裁判 , 又当运动员 “打假博主被打假” , 反映出国内打假测评行业背后的独立性难题 。
买到安全优质的产品、避免踩雷和假货 , 一直是消费者的诉求 。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 光有“3·15”显然不够 , 因此出现了各种打假测评 。
起初 , 是以打假为谋生方式的“职业打假” , 在中国已经发展了20多年 。 其代表人物王海依靠自1994年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退赔规则 , 通过对被打假对象惩罚性索赔获得收益 , 2013年个人资产便过千万 。
王海的职业打假对于售假商家是一种约束力量 , 也曾获得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的认可 , 但其知假买假、敲诈勒索的方式也备受质疑 。
文章图片
与此同时 , 一些媒体人开始探索美国《消费者报告》的中国模式 。
《消费者报告》可以说是全球打假测评界“鼻祖” , 成立于1936年的它 , 为保证独立性 , 不接受任何广告 , 拒绝商家的批量订阅“变相充值” , 即使是测评样本也不接受品牌方提供 。 每年测评经费高达2亿美元 , 来源于读者订阅收入和社会慈善捐赠 。
文章图片
而在2013年 , 广东也出现过一本专注于消费品比较测评的杂志《消费者报道》 , 创办人正是如今与老爸测评对簿公堂的小红花测评创始人陶晨 , 他希望能将《消费者报道》做成中国版的《消费者报告》 , 在“过度营销的市场”里弥补消费者监督的需求 。
文章图片
但在国内 , 依靠付费订阅的非营利测评无法持续 , 杂志并没有运营下去 。
2017年 , 陶晨离开杂志社 , 创办“小红花测评” , 通过各大自媒体发布母婴用品测评 。 此时 , 新一代“打假测评人”在新媒体上依靠“网红+电商”盈利模式 , 寻求互联网时代民间打假测评的生存之道 。
时至今日 , 这种一边测评、一边带货的测评模式 , 依然难以解决自身的困境 。
真实的测评选货和品牌合作之间的界限往往很模糊 , 消费者也很难分别商品推广和评测内容本身 。 就如王海提出的质疑:“到底是卖啥说啥好 , 还是啥好卖啥呢?”
即便是拥有千万粉丝的测评博主如“老爸测评”“阿纯是打假测评家” , 打开他们的商品橱窗 , 大部分产品都是公众认知度并不高的小品牌 , 而非市场中有口皆碑的大牌产品 。 原因之一在于小品牌缺乏销售渠道 , 需要依靠网红主播的电商渠道打开销路 , 而这对于双方来讲都是一场有利可图的“生意” 。
在打假测评人解决“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难题之前 , 消费者依然需要擦亮双眼、独立思考 。
编辑 徐艺婷
推荐阅读
- 手机|一加10 Pro宣传视频曝光:将于1月11日14点发布
- 语境|B站2021个人年度报告发布:你共计看了多少个视频
- 部落|excel固定显示行列视频:应用冻结窗格同时固定标题行和列
- 入口|微信迎来新变革:保护隐私,增加视频号入口
- 果君|华为Mate X2 典藏版竟逼疯整个摄制组?拯救手滑的神器终于来了(视频)
- 穿越|解锁听歌新姿势,这款音乐播放神器值得一试?
- 模拟|(图文+视频)C4D野教程:Windows11的壁纸动效是如何制作的?
- IT|美FAA正在调查一段有争议的坠机视频
- 文化|“视频会员”的意义,藏在腾讯视频VIP九周年里
- IT|TuSimple半挂卡车道路全无人驾驶视频公布:全长13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