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腾讯就是拦不住小学生玩游戏?


|为什么腾讯就是拦不住小学生玩游戏?
文章图片
图1/1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阑夕
来源:阑夕(ID:techread)
在被点名游戏的当天 , 腾讯反应很快的发了“双减双打”的措施公告 , 说用了很多技术手段 , 去制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 。
你们可以去搜一搜腾讯最近几年发的通稿或是约稿 , 基本上都是这个公关方向 , 说自己怎么费尽心力的去识别玩游戏背后的那个人是不是未成年 , 如果是的话 , 又怎么引入家长监护和时长约束这些方案 , 让未成年人从机制上就没办法一直玩下去 。
【|为什么腾讯就是拦不住小学生玩游戏?】有的时候还因为用力过猛——比如怕你借用成年人的账号打王者荣耀 , 所以还加了一道人脸识别程序——被喷过量索取隐私 , 玩个游戏还要刷脸 , 你鹅厂这是无法无天了吧?
但是依然一直有一个虽然不尽科学、但是呼声很大的质疑 , 那就是为什么腾讯不搞一刀切 , 干脆就禁止未成年人玩游戏呢?毕竟 , 未成年人的消费贡献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 这么做对营收的影响微乎其微 , 也不差那点儿月活 , 却可以赢来壮士断腕的口碑 , 何苦不为?
继续看腾讯那篇“双减双打”的公告 , 在最后面 , 腾讯还附了几条倡议 , 包括“倡议全行业全面禁止未满12周岁小学生进入游戏的可能性” 。
注意 , 是全行业 。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不能自己单独干 , 那样太吃亏了 。
这是一个类似“囚徒困境”的矛盾 , 我换一个例子 , 十年前 , 在“爱优腾”的领头阵营还没有完全成型的时候 , 在线视频行业对于盗播行为是很困扰的 , 我花大价钱买了一部剧的版权 , 然后你那边很快就有“用户上传分享” , 相当于我的钱就白花了 , 怎么办呢 , 我也只能安排“用户上传分享”你的独播剧 , 大家一起降维互殴 。
不光是平台之间恶性竞争得都喝不起汤 , 因为版权价格上不去 , 制片方也不高兴 , 所以几家大的平台开始试探性的接触 , 开会商量停战的可能性 , 最后总算是磨出了一份没有明文存在的共同进退协议 , 大家用钱说话 , 想播什么就去买版权 , 把UGC的口子给关上 , 同时制片方抱团去起诉那些盗播的小平台 , 最终建立起了一个各方都还满意的秩序 , 相当于是靠入场资本挤出了不够资格上牌桌的玩家 。
所谓共同进退的“共同”意义是最重要的 , 因为只要有一家不参与 , 其余的几家就都不可能履约 , 就像只要有一个人可以上车不买票 , 其他买了票的人就都不会再买票了 。
前段时间 , “爱优腾”一起出来抨击短视频纵容创作者对影视剧“切条”侵犯版权 , 也是基于那份共同进退协议 , 我们之间虽然竞争激烈 , 但是至少还有规则存在 , 盗播这种行为 , 直接会断掉各个平台的后路 , 让搭便车的越来越多 。
注意 , 这里不评价当前视频平台有多垄断有多烂这种跑题议程 , 只是告诉你们从混战到固化的一段客观历史是如何形成的 。
回到腾讯的游戏业务上来 , 虽然所谓的小学生确实对腾讯基本没有流水贡献 , 但是游戏却有一定的品牌培养功能 , 就像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是从红白机开始知道任天堂 , 然后随着超级马里奥一直到了成年之后乃至成家立业 , 都对任天堂有着特殊的感情 , 这就是IP的连续性 。
以前有段子说 , 腾讯最提防的竞争对手不是阿里字节 , 而是小天才电话手表 , 因为人家的获客是从儿童入手 , 万一小天才电话手表整个社交应用 , 让小学生们用它来加好友聊天 , 把通讯录积累下来了 , 可能以后的孩子们就不会去用QQ和微信了 。
游戏也是同理 , 在小学生群体本身作为战略资源不变的前提下 , 腾讯不敢轻易的去搞一刀切 , 说我索性就不让小学生玩了 , 因为如果鹅厂这么高风亮节了、但是猪厂米厂莉厂不这么干 , 那就等于把未来一代拱手让给了竞争对手 , 这是不可容忍的 。
所以再仔细捋捋腾讯的小心思 , 它可以说是明确的坦白了 , 小学生市场我是可以不碰的 , 但是最好是大家都别碰 , 得是“全行业共同进退” , 这是给监管方的传话 , 接下来看会不会按这个思路推进下去 , 也能洞察到中国游戏业在未来几年是如何洗脱自己最大的“原罪” 。
当然了 , 媒体声讨游戏最大的问题在于审美疲劳 , 电子毒品的修辞讲了几十年了 , 到现在还在讲 , 无非是接下了武侠小说和录像带的锅 , 只要是影响学习的 , 就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
但是非常矛盾——甚至可以说讽刺的是——现在声讨游戏对于学生群体的影响 , 恰逢大力整顿课外补习班的背景 , 这两件事情的微妙冲突你们能察觉到么?
就是如果有家庭想把孩子不打游戏的时间拿去补课学习 , 好像也是不太被鼓励的??那么问题来了 , 学生放学后的时间总是有那么多的 , 既不让打游戏 , 也不允许补课 , 那么 , 他干啥呢?打坐吗?
学生当然不应该过度沉迷游戏 , 事实上 , 对于任何事物的沉迷 , 都是弊大于利的 , 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 , 我们的媒体和舆论对这个话题讨论了无数次 , 也得出了很多四平八稳的共识 , 比如家长的教育在其中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 , 比如游戏公司应当遵循如何的道德规范 , 但是有彻底解决掉质疑么?
从来没有 。
因为这不是游戏产业的单一问题 , 你说家长应该多陪孩子 , 不要把孩子扔给手机屏幕 , 但是家长这一辈呢 , 又受困于“996”“35岁裁员”“生不起病的中产危机”这些焦虑 , 他们连准时下班回家做饭都办不到 , 哪里还有闲心去陪孩子寓教于乐 。
保护未成年人的方法 , 是尽可能的为他们创造更多选择、更多种类的乐趣 , 是做加法 , 而不是做减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