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 洛天依九周年生日会上 , 众多粉丝从五湖四海汇聚到上海 。 他们对洛天依的歌如数家珍 , 在台下呐喊着“女儿”“宝贝”……也在生日会结束后徘徊不舍 。 红星资本局了解到 , 洛天依是以雅马哈公司的VOCALOID3语音合成引擎为基础制作的全世界第一款VOCALOID中文声库和虚拟形象 。 洛天依拥有着庞大的粉丝群体 , 是国内最早实现盈利的虚拟歌手 。 独特的外形、完美的人设 , 经过精心打造的虚拟人逐渐走进现实世界:从顶流洛天依到品牌自身的虚拟人 , 再到社交媒体上的各类虚拟主播…… 同时 , 越来越多的企业、资本进入了虚拟人赛道 。 近日 , 虚拟人头部公司次世文化宣布于近期完成了500万美金的A轮融资 , 创世伙伴CCV领投 , 老股东顺为资本跟投 。 对于资本而言 , “虚拟人”有可能成为一个黄金风口 。 虚拟歌手、虚拟主播 虚拟人进入大众视野 2016年11月 , 日本虚拟主播绊爱(Kizuna AI)在社交媒体发布了第一个视频 , 并在此后开始进行直播活动 , 虚拟偶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2021年 , 洛天依登上春晚舞台 , 虚拟偶像正从二次元圈子逐渐走进主流视野 。 近年来 , 众多艺人都拥有自己的虚拟形象 , 主要分为标志性形象和真人形象两种 。 比如刘德华的“安逗”和“黑仔”早在2007年就诞生了 , 是刘德华自己亲手创作的卡通形象;2020年某卫视跨年晚会上 , 黄子韬与自己的二次元形象韬斯曼上演了一出舞蹈battle , 动漫人物与现实真人同台竞技;当红女星迪丽热巴推出的虚拟形象“迪丽冷巴” , 根据其真实日常进行改编的作品《冷巴ACTION》 , 也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 “虚拟偶像是通过绘画、动画、CG等形式制作 , 在网络等虚拟场景或现实场景进行演艺活动 , 但本身并不以实体形式存在的偶像人物 , 是一种完全通过技术手段创造出的人物形象 。 ”入驻虚拟主播已达百人的成都极光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光社科技)是一家新成立的虚拟主播全产业链服务商 , 极光社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红星资本局:“目前虚拟偶像主要应用于动画制作、游戏开发、直播表演、AR演唱会以及直播带货领域 。 ” “不会有绯闻”“人设不会崩塌”“符合完美主义”等标签的虚拟偶像 , 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 。 互联网大厂 纷纷入局虚拟偶像赛道 2021年7月19日 , 北京乐华圆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现一则工商变更的信息 , 新增浙江东阳阿里巴巴影业有限公司、字节跳动关联公司北京量子跃动科技有限公司等为股东 , 这在业内引起了不小关注 。 【虚拟|虚拟偶像破圈 资本涌入千亿赛道】这项投资的焦点聚集在虚拟偶像团体A-SOUL身上 。 2020年11月23日 , 乐华娱乐发布了A-SOUL首支团体预告 , 宣布将推出旗下首个虚拟偶像女团 , 其成员由向晚(Ava)、贝拉(Bella)等外形、性格不同的5人组成 。 2020年12月2日 , A-SOUL发行团体第一张单曲《Quiet》 , 出道短短几个月 , 全网粉丝数便突破三百万 。 当前 , 字节、阿里、网易、腾讯等互联网大厂已悉数入局虚拟偶像赛道 。 最新数据显示 , 虚拟偶像赛道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 头部虚拟偶像公司万像文化在今年3月得到了来自SIG海纳亚洲的数百万美元融资;成都的伊拾七也获得了瑞风资本和原力创投的天使轮融资 。 资本的涌入 , 使得原本只属于二次元小众文化产物的虚拟偶像 , 向多次元靠近并提供了更多维的商业变现可能 。 近期 , 艾媒咨询发布了《2021中国虚拟偶像行业发展及网民调查研究报告》 , 报告显示 ,在群众娱乐需求持续增长以及网络和影像音频技术不断迭代的环境下 , 中国虚拟偶像产业逐渐走入发展的高峰期 。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为34.6亿元 , 同比增长70.3% , 预计2021年将达到62.2亿元 。 随着商业价值被不断发掘 , 虚拟偶像与越来越多的产业联系在一起 , 带动周边产业发展的能力愈发强劲 。 2020年虚拟偶像周边市场规模为645.6亿元 , 预计2021年将增长至1074.9亿元 。 商业场景较少 虚拟偶像面临变现难 “现阶段 , 比如一个人从爱奇艺或者腾讯的选秀节目中出道了 , 他就可以马上去拍电影、综艺 , 或是发唱片 , 进行线上线下的见面会 。 但虚拟偶像没有这么多场景去实现 , 所以我觉得虚拟人真正的爆发是在足够多的虚拟娱乐场景出现的时候 ,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 。 ”次世文化CEO陈燕向红星资本局分析道 , “在场景没有拉开之前 , 很难打造一个被所有人都喜欢或者认知的虚拟偶像 , 反而在细分领域中更容易出机会 。 ” 除了场景问题 , 虚拟偶像目前更多面向Z时代的受众 , 真正达到社会的全面普及需要多少时间呢? 原力创投创始合伙人卢宇翔表示:“过程肯定是需要的 , 虚拟偶像这个行业现在确实比较新 , 但是它发展应该会很快 。 ” 卢宇翔认为 , 虚拟偶像还不够刚需 , 虚拟偶像的商业场景较少 。 “但这一点也在逐渐变好 , 现在很多的传统行业也在用虚拟人打广告 , 比如汽车、美妆等行业 , 部分代言人也从传统的明星变成了虚拟偶像 。 ”同时 , 卢宇翔判断 , 真人和虚拟人会是一个共存的趋势 。 真人代言人稍微有点负面新闻 , 产品就会受到影响 。 虚拟人的产出慢一点 , 但是没有负面 , 很好控制 。 在谈及虚拟偶像的商业逻辑时 , 次世文化CEO陈燕表示:“在整个赛道里面 , 今年和去年的红利是非常明确的 。 ” “总的来说 , 今年对于整个虚拟偶像赛道或者虚拟人赛道确实是非常有红利的一年 , 越来越多品牌都愿意下场去开发自己的品牌虚拟形象 , 次世文化帮花西子、I DO都分别打造了自己的品牌虚拟形象 。 同时还有很多品牌会选择像翎Ling这样的数字IP来进行合作 , 比如特斯拉、奈雪的茶、太平鸟 , 我们都进行了多次合作 。 ” 极光社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红星资本局:“目前国内的虚拟偶像行业虽入局者激增 , 但拥有高影响力和有绝对号召力的虚拟偶像厂牌尚未成型起势 , 对于等待入局者来说 , 仍有非常多的机会 。 ”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许媛 费成鸿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