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电商助力全球经济复苏

_原题是:中国电商助力全球经济复苏
中国电商助力全球经济复苏(专家解读)
美国知名经济杂志《连线》刊文称 , 中国电商通过鼓励农民使用数字化工具等“助农”计划 , 实现自身发展 , 助力农民脱贫 。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发布视频报道 , 详细展示了直播带货风靡中国的场景 。 直播带货新模式俨然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新流行符号 。
据美国《精奢商业日报》报道 , 过去10年来 , 有关中国通过复制和推广硅谷的模式进入电商领域的老生常谈已一去不复返 。 如今 , 从网络直播热潮到全天候的客户服务 , 中国的创新模式正在塑造全球电商 , 使我们可以一瞥购物的未来形态 。 以下为中国的4种创新:第一 , “购物即娱乐”或“争夺时间份额”;第二 , “发掘童心”或“上瘾有利于销售”;第三 , “打造自己的购物节”;第四 , “购物永不停歇”或“为你提供全天候服务” 。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 , 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起步并不早 , 如今能在电商领域走到先进水平 , 得益于中国独有的优势和特点 。 实际上 , 如果换一个角度审视外媒指出的4个模式 , 会收获更有意思的发现 。
“购物即娱乐” , 其实就是通过场景化的消费丰富消费生态 , 弱化购物这个单一行为 , 通过体验式消费让人愿意掏钱 , 这也代表了未来服务业的一个重要演进方向;“上瘾有利于销售”和“全天候服务”同样也是拉长购物时限 , 丰富购物体验;“打造购物节”则是以中国庞大消费市场为基础 , 实现对集聚资源的集中释放 , 对进一步打开全球市场和提高国内市场影响力非常重要 。
中国电商发展模式还有以下独特之处:首先 , 是电商和实体生产的融合 , 比如产业带式的发展模式 , 通过电商的宣传和啮合 , 将供应链在地理空间上聚合 , 依托当地的特色 , 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带;其次 , 电商本身的创新也是一种创新 , 通过网络直播、明星带货等新业态抓住消费者的眼球 ,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需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
中国能形成独特的电商发展模式 ,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中国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庞大的消费市场 , 充分释放的消费能力保证了电商的发展动能;伴随政府有关数字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的落地 , 中国相关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步伐稳健 , 保证了电商模式能够持续迭代升级;中国消费市场对新事物接受度较高 , 网购在短短几年内就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
从发展规模来看 ,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移动电商市场交易额预计突破8万亿元 , 较2019年增长19.7% 。 从发展质量来看 , 电商与产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 借助电商力量 , 包括各大电商平台在各地区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数字经济高地 。 尤其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 , 电商通过乡村物流等一系列措施 , 帮助许多农民实现脱贫 , 带领许多贫困地区搭上了数字经济的顺风车 。
当前 , 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 世界经济复苏仍旧艰难 , 而中国电商在推动全球经济复苏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 从生产端来看 , 中国生产秩序恢复较早 , 通过跨境电商等业态带动了国际相关产业链的复苏 , 帮助许多被疫情冲击的企业重建了供应链 。 从需求端来看 , 发展成熟的电商模式在国内形成了“买全球、卖全球”的生态 , 让中国市场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 , 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
未来 , 中国电商发展模式将会有以下几个新趋势:一是与实体产业的联系会更加紧密 , 随着数字化的深入 , 生产领域的电商参与度会有所提升 , 进一步缩短中间产品的市场匹配时间 , 啮合产业各个环节 , 提高社会生产率和抗风险能力;二是由于明星带货和主播带货不断发生产品质量纠纷 , 消费者会更相信自己“亲眼所见” , 现在 , 已有一些厂商开始探索生产线直播 , 通过镜头直接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产品 , 促进信息对称;其三 , 电商模式将进一步引入需求方的力量 , 将消费者的意愿带入企业生产中 , 有助于发展网络订制新模式 , 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 。
【人民日报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电商助力全球经济复苏】(曾彦彰采访整理)
[编辑:陈海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