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暑假 。 很多青少年学生以假期休闲之名 , “正大光明”地重新投入和拥抱手机世界 , 熬夜刷剧、打游戏、看网络小说、刷短视频……根据《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显示 , 将近33%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 , 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 。 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不断降低 , 10岁及以下开始接触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达到78% , 首次触网的主要年龄段集中在6岁至10岁 。 青少年“数字原住民”的特征越发明显 。
对于伴随智能手机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少年来说 , 手机屏这个方寸之地塑造了他们这一代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 。 网络文艺作为智能手机的重要功能载体 , 带给青少年们很多新的体验和新的刺激 , 动漫、游戏、视频、轻小说、网络直播等各类新的文艺样式眼花缭乱 , 阅读网络化、影视IP化、推荐算法化、表达即时化等新玩法层出不穷 。 但与此同时 , 由于青少年普遍心智尚未成熟 , 自控力较弱 , 并且在各类算法的加持下 , 网络精准捕捉并无限量推送青少年想看的内容 。 这就导致很多青少年沉溺其中 , 欲罢不能 , 以致虚度了时光、荒废了学业 , 甚至由于沉溺网络文艺内容引发的悲剧时常见诸媒体 。 所以说 , 广大青少年要着力提升网络文艺素养 , 提高在网络世界遨游的辨别能力和应对能力 。
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网络文艺素养 , 需要做好“用”和“防”两篇大文章 。 网络文艺的内容丰富多样 , 用好了就能成为促进青少年成长与成熟的催化剂 , 他们可以从中获取知识、砥砺心灵、陶冶情操 。 人的成长与成熟 , 并不仅仅在于年龄 , 而是明白什么是“可为”的 , 什么是“不可为”的 , 还有一个就是“如何为” 。 面对纷乱、驳杂的网络世界 , 有必要引导青少年及时强化自主意识 , 明白是自己在“使用”手机 , 而不是“被手机使用” , 而且要明白什么是好的内容 , 是值得重视和学习的内容 。 有的网络专题节目 , 通过精确的语言和时尚的编排 , 传达着年轻一代的“后浪”们不追求世俗的成功而要追求精神价值和思想意义的想法 , 引发破圈式传播 , 赢得很多青少年积极响应 。 网络平台应该多生产和推送这样的作品 , 让正能量充溢整个网络世界 。
【青少年|做好“用”和“防”两篇大文章】“防”是难点 。 这需要家庭、学校和平台等各方力量的携手与协同 。 家长要培养孩子多方面的爱好 , 比如户外运动、参加劳动实践、做公益等 , 均衡他们的业余时间 , 跟孩子有效沟通 , 就什么时候看网络文艺作品、看多长时间、看哪些内容等具体问题进行协商 。 特别是 , 家长要成为网络文艺的理性“用户” 。 为人父母 , 一有空闲 , 就机不离手 , 沉溺于网络世界 , 如何与孩子保持顺畅沟通!更谈不上有效引导了 。 学校要切实承担起教育责任 , 通过班会讨论、兴趣课堂等形式 , 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 。 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 , 屏内的世界固然是个万花筒 , 但毕竟是个虚拟世界 , 只是现实生活的调剂和补充 , 而屏外的世界是广阔的现实空间 , 更加精彩、更加生动、更具活力、更有烟火气 。 网络平台有必要通过实名验证、时长限制、内容审核、偏好推送等技术手段 , 有效防范或限制青少年进行过长时间的屏幕使用 , 并且通过推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网络文艺作品 , 让广大青少年在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中切实能汲取到有机营养 , 开阔视野 , 提振精神 , 强化信心 , 激励他们朝着壮丽而美好的目标奔跑 。 (作者 黎芃诗娆 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