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8月10日晚上 , 小米发布了一款手机、一款音响、两款平板、三款电视 , 以及一条名叫“铁蛋”的狗 。
发布会最大的看点 , 是搭载屏下摄像头的手机MIX4系列;最有趣的彩蛋产品 , 是那条连雷军都不知道能干啥用的“机器狗”铁蛋;最让人兴奋的 , 是雷军最后讲到兴起 , 说要把十年前卖小米1代手机赚的钱全给退了 。
小米1代手机共卖了18.46万台 , 3.7亿元 。 按照2021年第一季度小米的净利润水平来算 , 这是小米2万多号员工干活5天半挣的钱 。
屏幕前的黄牛彻底嗨了 , 连夜找十年前的小米账号 。 但雷布斯话锋一转 , 说财务人员叫苦 , 现在小米是家上市公司 , 花钱要慎重 , 于是改发1999元的小米商城代金券 。 这其实也挺划算 , 雷总这波还是大气 。
发布会内容颇多 , 有趣的桥段也不少 。 比如雷军透露 , 2019年9月份 , 小米股价跌破发行价到8块多的时候 , 他被某投资人堵在办公室里训了一个小时 , 衬衫都汗湿了 。 后有爆料称 , “这位投资人 , 是阿里的某M10 , 马老师的妻子张瑛” 。 结果张瑛直接冲上了微博热搜 , 雷军赶紧在朋友圈回应称:昨晚演讲跟张瑛没关系 , 网上是谣言 。
整场发布会雷军最想说的 , 还是时隔三年后再次发布的MIX4系列手机 。
文章图片
如今已是世界第二的手机厂商 , 正式发布了体验相对成熟的屏下摄像技术旗舰手机 , 这是否预示着手机产品正式进入新的时代 , 引发换机潮?而全面屏技术攻克的背后 , 藏着哪些上市公司 , 是否会引起新一轮的财富狂欢?
01、小米抢跑
目前 , 小米已经是手机行业出货量世界第二了 。 在8月10日的发布会上 , 雷军一开场便着重地、骄傲地强调了这个信息点 。
2021年第二季度 , 小米全球手机销量超过苹果 , 首次位居全球第二;同时 , 小米销量在欧洲首次登顶 , 超过三星和苹果 。
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当时小米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 。 主持人问小米的长期战略是什么样的 , 雷军脱口而出:五到十年小米要变成全球第一 。
文章图片
(雷军)
当时的全球第一还是苹果 , 苹果高级副总裁也在现场 , 很不客气地回应:It's easy to say, it's much more difficult to do(说谁不会呢 , 但做起来很难) 。 这句话一出 , 现场哄堂大笑 。 雷军接着引用马云的话缓解尴尬:万一实现了呢?
7年过去 , 小米在今年第二季度的手机销量上成功超越苹果 。 所以 , 雷军在发布会上确立了小米接下来的目标:真正站稳全球第二 , 三年做到全球第一 。
世界第一显然不容易 , 高端品牌需要强化提升利润 , 中低端走量的战略也需要继续高歌猛进 。
小米10系列产品推动的小米高端化成果不错 , 小米10本来预期只卖200万台 , 后来卖了577万台 。
小米11系列最新的销量数据是 , 截至5月21日 , 在全球卖出了300万台 , 并且成功拿下了国内4000-6000元价位段安卓手机系列销量第一名 。 但小米11最近负面不断 , 发热、WiFi模块烧坏等问题遭到用户吐槽 。
同时 , 小米也面临其他手机厂商激烈的竞争 。 因此 , MIX4系列要抢在iPhone 13、荣耀magic3之前发布 。 4999元起的售价 , 让MIX4接过小米的高端大旗 , 为后半年的小米旗舰增添新的筹码 。
文章图片
(小米MIX4)
48小时后 , 小米的竞争对手荣耀将会在8月12日7点半发布magic3 , 而MIX4让小米再次提前几十小时 , 抢得目前安卓最强的芯片高通骁龙888+的首发 。
本来业界预期荣耀Magic3会首发骁龙888+ , 但现在MIX4让小米抢跑成功 。
其实 , 首发骁龙888+的意义不算特别大 。 MIX4如期搭载上了最新的屏下摄像头技术 , 进而能在正面屏幕毫无挖孔或者刘海的情况下 , 拥有完整的前置摄像头功能 , 才是最大的差异化卖点 。
这次的屏下摄像头区别于过往的升降式、滑盖式、翻转式等前置摄像头解决方案 , 没有为手机增加太多物理负担 。 这是手机行业近年来着重突破的一项屏幕技术 。
需要指出的是 , 小米并不是这项技术的首发 , 中兴已经发布过两款屏下摄像头手机 , 而小米的屏下摄像头技术已经迭代到第三代了 , 据说花了5亿研发费用 , 如今基本成熟才拿出来用 。
02、屏下摄像已经被研发很久了
在智能手机“堆料”千篇一律的今天 , 屏下摄像技术可以说是少有的、智能手机机身上尚未成熟的一项技术 , 也是要实现真正的全面屏 , 必须解决的一个门槛 。
对于讨厌“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等一切破坏完整屏幕设计的用户来说 , 这将是一个让人相当舒适的技术进步 。 在手机厂商们越来越“卷”的今天 , 这还算是拿得出手的一个卖点 。
具体来说 , 屏下技术就是将摄像头隐藏在玻璃面板之后 , 所以需要使用相对透明的OLED面板 。 但OLED手机面板良率本来就比较低 , 需要在镜头区域做特殊处理 , 这就会进一步降低良率 。
文章图片
再者 , OLED面板很难做到全透明 , 所以一定会影响到镜头的进光量 。 而决定一部手机拍照性能的核心条件就是进光量 , 因此 , 屏下摄像头技术的重点之一就是提高屏幕的透光率 , 同时辅以算法和软件进行调校 。
小米MIX4此次的方案 , 就是在摄像头区域和其他区域使用两种不同的面板 , 其中摄像头区域的面板像素点比其他区域更小 , 留出更多像素点之间的缝隙 , 同时在这个区域采用波浪透明引线 , 让光线能够更好地抵达镜头 。 这与市场上已有的屏下摄像手机使用的方案基本上思路是一样的 。
下图是发布会上放出的前置摄像头拍摄效果图 , 可以看出整个画面还是不够清晰 , 有一种加了柔光滤镜的感觉——但这已经是加了增强效果的效果了 。
文章图片
从“刘海屏”“水滴屏”“打孔屏”到“升降屏” , 手机厂商们挖空心思 , 让前置摄像头在手机屏幕上的存在感越来越弱 。
只有苹果在这方面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 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刘海” 。 根据最新消息 , 将在9月份发布的iPhone13 , 将依然保有“刘海” , 只是尺寸缩小一点 。
原因在于 , 苹果手机的Face ID技术需要有专门的模块来放置结构组件 , 这就很难实现国内手机厂商追求的全面屏 。 两者在这个问题上走向了不同的技术路径 。
2019年之前 , 虽然安卓手机厂商都在追求真正的“全面屏” , 但前置摄像头还是没有真正隐藏好 。 尤其是看似完全隐藏了的“升降屏” , 会带来一种诡异的情况——当你在打游戏、逛淘宝的时候 , 手机摄像头突然被后台程序调用 , 竟然升了起来注视你 。 后来这种技术慢慢被淘汰了 。
2019年 , OPPO首次发布了屏下摄像技术 , 展示了工程样机 , 接下来小米、vivo都陆续发布了样机 , OPPO也发布了升级版的样机 。
但这些都只停留在“概念机”的层面上 , 由于面板良率有限、镜头进光量有限等一系列技术原因 , 真正的全面屏还是没法投入商用 。
直到2020年9月1日 , 在手机厂商中早已不算头部的中兴 , 发布了中兴天机Axon 20 5G手机 , 才算是第一代量产的屏下摄像技术手机 。 当时 , A股上市公司维信诺是这部手机背后的面板供应商 。
文章图片
2021年7月 , 中兴发布了第二代屏下摄像头手机Zxon 30 , 搭载1600万像素大尺寸前置摄像头 , 同时辅以AI画质增强技术 , 提高画面曝光不足、噪声明显的问题 。
但作为头两代屏下摄像技术的抢先发布者 , 中兴虽然起了个大早 , 却也因为技术不够完善 , 遭到不少吐槽 。
从前置拍照的效果图来看 , 即便是第二代的Zxon 30 , 还是有一种“自动虚化”的效果 。
在发布会后媒体放出的MIX4上手实测显示 , 在视频、看小说、玩游戏、地图等应用场景中和正常屏已经看不出差别 , 人脸解锁也挺快 , 但在前置摄像功能上还是有所缺陷 , 拍照、视频都有朦胧感 。
总结来看 , 目前的屏下摄像技术已经可用 , 但不完美 , 部分牺牲了屏幕分辨率和拍照清晰度 , 只能通过算法和软件来弥补部分不足 , 是折中的解决方案 。
对手机厂商来说 , 这是一个能够触发用户换机的差异化卖点 。 但能够被这种技术打动的用户有多少 , 还是未知数 。
雷军也挺实在 , 在发布会上总结称 , 2000万像素的前置摄像头 , 拍照效果依然没有那么完美 , 特别喜欢自拍的用户还是不建议买 。 很多女性用户有可能被这句话直接劝退 。
03、屏下摄像技术的背后玩家
屏下摄像头技术的实现 , 主要依赖面板技术的突破 , 手机厂商很难自己独立做到 , 背后需要上游面板厂商支持 。
先说说第一代屏下摄像手机的背后功臣——维信诺 。
文章图片
1987年 , 柯达实验室的美籍华人邓青云发明了有机发光显示技术(OLED) , 被称为“OLED之父” 。 9年后 , 清华大学的OLED项目组成立 , 以此为基础 , 2001年维信诺成立 , 主营OLED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 。
现任清华大学校长邱勇 , 就是当年牵头成立维信诺的主要成员 。
2018年 , 维信诺借壳黑牛食品登陆资本市场 。 上市之后 , 维信诺的收入从2018年的17.78亿元增至2020年的34.34亿元 , 两年实现翻倍 , 净利润也从2018年的0.31亿元增至2020年的2.04亿元 。
但最新的业绩情况来看 , 维信诺2021年一季度在收入同比增长49.29%、达到6.15亿元的情况下 , 净利润同比减少了72.82% , 亏损5.3亿元 , 周期性明显 。 相比以往一季报的亏损“常态” , 今年的亏损绝对值最大 。
业内人士透露 , 中兴的屏下摄像手机发布之后 , 供应和销售的情况都不太稳定 , 与维信诺的面板供应情况不够理想有关系 。
雷军在发布会上说 , MIX4的OLED面板同样存在良率较低的问题 , 属于一个技术共性 。
据业内人士透露 , 小米MIX4的面板由华星光电供货 , 后者是A股上市公司TCL科技的子公司 。
TCL科技对这项合作比较低调 , 只在2020年年报表示 , “小尺寸柔性OLED重点布局屏下摄像、折叠屏、LTPO等差异化技术并已具备竞争优势 , 2021年将陆续量产出货 。 ”在2021年半年报中表示 , “通过折叠、屏下摄像、LTPO 等差异化技术储备 , 在高端市场加快产品开发和客户合作 , 出货量实现同比翻倍以上增长 。 ”
文章图片
(TCL华星光电展台 , OLED手机折叠屏) (TCL华星光电展台 , OLED手机折叠屏)
作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之一 , TCL科技的体量显然和维信诺不是一个量级——已建和在建的生产线共有7条 , 其中4条大尺寸面板产线 , 2条小尺寸面板产线 , 1条中尺寸 , 预计2024年将达到9条产线 。 而维信诺当前共有3条AMOLED面板产线 。
雷军在发布会上提到一个细节:屏下摄像手机的屏幕 , 因为在摄像头区域的像素点排列不同 , 需要将两块屏幕无缝拼接在一起 , 良率很低 , 成本是普通屏幕的2倍 。
那TCL科技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吗?
分析师告诉市界 , 屏下摄像手机短期内很难成为主流 , 如果MIX4的销量以300万台计算 , 每个面板价格以80美元估算(苹果去年的柔性屏面板在40美元左右) , 能给TCL科技带来的销售收入也只在15亿元左右 , 相比TCL科技本身768亿元的营收规模来说 , 只能算是个小水花 。
从其刚刚发布2021年中报数据来看 , TCL科技1-6月收入743.73亿元 , 几乎相当于2020年全年收入 , 业绩剧增 , 92.52亿元的净利润更是远超去年全年净利润50.65亿元 。
这背后 , 是2020以来面板价格的强势 , 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供给紧张、韩国产能退出等 , 但主要还是电视使用的大尺寸面板贡献业绩居多 。
除了华星光电和维信诺 , 国产面板的龙头京东方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风口 。
就在小米发布会的前一天8月9日 , 京东方宣布推出新一代的柔性OLED真400PPI FDC(FDC , Full Display with Camera)屏下摄像头技术 。
有别于市面上“一驱多”像素电路设计 , 京东方采用一驱一像素电路设计 , FDC摄像区域与周边屏幕显示无差异 , 且摄像区边缘无细线显示错行 。
文章图片
并且京东方透露 , 这项技术已应用于一线手机厂商 。 到底哪一家厂商 , 需要在下半年发布的新机中揭晓了 。
从上游供应链来看 , 大的面板厂商都已经和手机厂商合作开发出较为成熟的屏下摄像头技术 。 从手机产品端来看 , 搭载屏下摄像头的手机 , 未来会成为手机厂商积极尝试的产品 。
但较低的良率导致的成本问题 , 还需要用时间消化解决 , 这也注定了屏下摄像头技术在目前 , 更可能搭载在溢价更高的旗舰手机上 。
至于“屏下摄像头技术能否引发新一轮的换机潮”这个话题 , 市界在询问业内人士的看法时 , 得到更多的是保守答案 。
看懂智库专家、野村综研总监陶旭骏认为 , 单一技术很难推动换机潮 , 除非能够带来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全新体验 。 屏下摄像头技术带来的体验提升有限 , 要带来换机潮有困难 , 但带来部分机型销售热还是有可能的 。
这对于上游面板厂商意味着 , 掌握屏下摄像头技术并不能让其短时间内业绩突飞猛涨 , 更可能是留在原地在未来的竞争中做好准备 。 但没有掌握这项技术 , 则会面临掉队的风险 。
【手机|8月10日晚,雷军最想说的不是张瑛】(作者丨林夏淅 李曙光 编辑丨李枫冉)
推荐阅读
- 数字化|零售数字化转型显效 兴业银行手机银行接连获奖
- 手机|一加10 Pro宣传视频曝光:将于1月11日14点发布
- 手机|黑莓宣布 1 月 4 日起将终止 BlackBerry OS 设备服务支持
- 手机|【直播纪要】VR/MR会吹响消费电子反攻的号角吗?| 见智研究
- 实力比|小米12对标苹果遭嘲讽?雷军:国产手机的实力比想象中强,有和苹果比较的勇气
- 尺寸|3199元起,小米12/12 Pro/12X手机今天晚上20点正式开售
- 能力|有了长续航的独立通信手表,就不必为出门没带手机而焦虑了
- OriginOS|当硬件驱动力逐渐放缓,手机还能更快吗?
- Apple|苹果希望手机/平板设备能正面为其他设备无线充电
- 配置|小米12X上手体验:绝佳体验+绝佳手感!这才是小屏手机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