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勇当皮肤病学科“拓荒牛”

口述人:乐嘉豫(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首席顾问、上海市皮肤病性病防治中心原主任兼党总支书记)
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12月1日 , 原法租界防病研究院改为上海市性病防治所 , 是日正式开诊 , 此后 , 随着性病、皮肤病疾病防治需要 , 几经整合分撤 , 1984年 , 独立建制的上海市皮肤病性病防治所成立了 。 其时 , 作为刚上任不久的业务副所长 , 我亲历了在武夷路院区打下的第一根桩 。 直至2010年 , 医院正式更名为“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 这家医院是上海市唯一以皮肤病、性病为主要诊疗特色的公立三级专科医院 , 其成长史就是上海乃至全国皮肤病防治发展的缩影 。
治愈梅毒患者的经验向全国推广
【性病|勇当皮肤病学科“拓荒牛”】解放前 , 上海的人口数约500万 , 性病的患病率约为10% 。 1950年 , 上海8个大医院皮肤花柳科检查了近20万人的统计数据显示 , 一般市民的梅毒患病率为6.3% , 孕妇中高达15% 。 梅毒患者人数一度高居各类性病之首 。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传染病 , 危害极大 , 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 。 患一期梅毒时若能及时接受规范治疗 , 基本上可以100%治愈 。 因此 , 对梅毒患者尽早开展明确诊断 , 并予以及时、规范治疗非常重要 。 但怎样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检出、治愈梅毒患者 , 成为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
1956年 , 时称上海市性病中心防治所的化验室成功研制出“波氏快速试验法” , 只要一滴鲜血 , 20分钟就能出报告 , 大大方便了梅毒的检测筛查 。 随后两年间 , 上海市性病中心防治所就用波氏试验进行了约200万例的梅毒普查工作 , 发现阳性者再进行传统的华康氏复查 , 明确诊断后规范治疗 , 为上海市在20世纪60年代在全国率先基本消灭性病起到很大作用 , 该方法后来推广到全国 。
由于采取了有效措施 , 全国在20世纪50-80年代基本不见了梅毒的踪影 。 在经历了30年的沉寂后 , 梅毒于20世纪80年代重现 。 彼时 , 上海市皮肤性病防治所又站了出来 , 和当时的闸北区卫生局和闸北区中心医院合作 , 建立了上海市性病三级防治网络 , 并展开试点工作 。 此后 , 我们的相关研究始终没有停歇 , 更多成果向全国推开 。
麻风病院从隔离病房模式变成疗养院模式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 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 , 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 , 神经粗大 , 严重者会肢端残废、面容损毁 , 令人望之生惧 。 建国初期 , 全国能统计到的麻风病人已超过50万(当时全国人口约4亿) , 这样一个患病率是很惊人的 。 在缺少治疗和预防手段的情况下 , 隔离麻风病人成了控制麻风病的最佳手段 。 由于那时世界医学对麻风病的认识还很粗浅 , 所以“麻风村”都与世隔绝 , 麻风病人深受社会的排斥和歧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