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博士生毕业门槛是低了还是高了?( 二 )


有业内人士谈到 ,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 , 大多数高校都要求博士生毕业必须有两篇甚至更多SCI论文 , 这固然曾经有其现实意义 , 但是当我们国家论文发表数达到全球第二时 , 对论文发表的“质”与“量”有必要重新审视 。 比如 , 其中有多少是高质量论文 , 有多少是博士生出于毕业或就业目标、以及学者出于职称晋升的目标 , 为发表而发表的论文 。
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教授也指出 , 判断是否授予博士学位的主要依据应该是学位论文的质量 , 而不是发表论文的数量 。 不过 , 他同时表示 , “破五唯”中提出的不唯论文 , 并非简单等于不要论文 。 因为 , 写文章的过程其实也是科研训练的过程 , 且博士生在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有了高质量的成果 , 发表在期刊上和同行分享 , 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 值得支持和鼓励 。
让学术研究离功利更远 , 取消“硬杠杠”是第一步
“取消论文发表的限制性条件 , 主要目标是为了鼓励学生们将更多精力投入有价值、有创新意义的、真正的科学研究 。 ”某高校的一位工科教授告诉采访人员 , 他的团队虽然承担的是源自国家和产业需求的重大基础性科研项目 , 但因为种种原因 , 10多年都无法发表论文 , 导致团队一度无法招收年轻的研究生 。
事实上 , 有一部分专业原本就很难发表论文 , 还有一些专业要解决的是国家重大战略产业的问题 , 而这些凝炼出来的科学问题也出于各种原因 , 无法很快发表论文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一味地要求论文发表 , 只会适得其反 。
另一位高校教授也直言 , 自己就曾经有过为了满足职称晋升的要求而“追热门”的经历:“最多的时候一年连续发表了三篇论文 , 都发在影响因子不错的期刊上 。 但是现在回头看 , 这些论文谈不上有很大的学术价值 , 只不过是在当时的热门领域重复了一些实验、强化了某些发现而已 。 ”
【学位论文|博士生毕业门槛是低了还是高了?】他解释说 , 完成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需要长期的连贯性的研究 , 且在这个长期的科研中 , 要找到值得尝试的创新点 , 概率比较低 , 而这些创新点最终能够被佐证、获得一个成功的结果 , 概率就更低 。 在学校层面取消对博士发表论文的“硬杠杠” , 只是走出了第一步 。 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对高校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 , 从重数量走向重质量 , 学术研究离功利更远一些 , 更有机会产出高水平、有价值的成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