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
(图片来源:见水印)
“神舟十一号”乘组在“天宫二号”内实现了一个月的中期驻留 , 实现了在轨生存时长的“断层”式增长;
文章图片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截图)
“神舟十二号”更是带着三名乘员在我国的空间站内实现了三个月的在轨生存 , 大于过去我国所有载人驻留时长之和 , 两次太空行走无论是时长 , 还是活动范围 , 还是工作量都远远超过“神舟七号” , 我国的“空间站”时代已然到来 。
文章图片
“天和”核心舱模拟图(图片来源:星智科创)
这一切都是在18年内实现的 。
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从呱呱坠地的婴儿 , 已然成长为朝气蓬勃的青年 。
今天 , 是2021年10月16日 。
刚刚 , 你十八岁了 。
同样在问天阁 , 同样欢呼的人群 , 同样的出征仪式 , 同样的火箭和飞船 , 但一切又是那么地不同 。
杨利伟已经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 这次是他目送着航天员们的出征 。 而当年目送杨利伟出征的翟志刚 , 作为“神舟十三号”任务的乘组之一 , 二度造访太空 。 当年一同目送杨利伟出征的聂海胜 , 一个月前刚刚完成“神舟十二号”的任务 , 平安回归了祖国大地 。
历史和现实在此时此刻交汇 。
文章图片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见面会
(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夜幕降临 , “神舟十三号”乘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怀着人们的祝福和期盼 , 踏上了前往太空的旅程 , 我们再度见面 , 就是来年的春天 。
神十三 新挑战!
国际空间站中 , 宇航员一般在轨驻留6-9个月 , 对于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而言 , 这是一件“比较平常”的事情 , 但对于我们来说 , “神舟十三号”乘组6个月的太空生存仍将会是一个新的挑战 。
“神舟十二号”乘组经历了三个月的在轨飞行 , 返回地面后已稍显疲态 , 太空生存半年 , 又会给我们抛出一系列待解答的问题:
太空的特殊环境对人的生理影响
该如何最大限度避免?
男/女航天员生理差异
在长期的太空飞行过程中是否会放大?
“天和”核心舱内的环控生保系统
在这半年的工作是否仍然稳定?
推荐阅读
- 换卡|突然宣布:被迫停止运营!
- 科学|中阳县北街小学:体验科学魅力
- 技术|科技赋能创新发展
- 作战|呱呱呱,听取蛙声一片~
- 短片|马蜂窝推全球首份《星际太空旅行指南》,发布年度短片
- 手机|死磕苹果,小米飘了?
- 征程|2021年度图片报道·新征程|31张日历记录:中国在路上
- 幼儿园|多彩民俗迎新年
- 成功|我国成功发射天绘-4卫星
- 来源|刚刚,成功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