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川观评论 | 星空浩瀚,“传承”让梦成真


航空航天|川观评论 | 星空浩瀚,“传承”让梦成真
本文图片

最近 , 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正给亿万中国人带来一个个无比激动人心的时刻——16日0:23分 , 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升空;当日6时56分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对接成功;17日9时50分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开启货物舱舱门 , 并顺利进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 。 而接下来的半年时间 , 三位航天员还将在太空陪伴国人度过一个个节日 , 一起见证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个历史时刻 。
神舟十三号是中国空间站建设的重要一步 , 其意义自不必多言 , 无论是翟志刚、王亚平、 叶光富三位航天员 , 还是神舟十三号与空间站径向交会对接的技术突破 , 也都得到了大量关注 。 但有些少有人注意的细节和人物 , 也同样令人动容:一个细节是 , 三位航天员在央视镜头前互夸 , 夸翟志刚为“倾囊相授、英勇果敢” , 夸王亚平为“细心周到、善解人意” , 而唯一一个第一次去太空的航天员叶光富则被“师兄师姐”夸为“认真刻苦、精力旺盛、理性靠谱”……此外 , 还有个人物 , 是一位备战航天飞行23年的“老将”——邓清明 , 曾多次与航天飞行任务擦肩而过 , 如今已经55岁的他 , 却依然坚持训练、时刻准备 。 两个新闻 , 却都指向“神舟”成功背后相同的原理:战友间亦师亦友的“传帮带”、无数坚守航天梦想的人的默默付出 , 都是成就中国航天梦的璀璨瑰宝 。
看似寻常最奇崛 , 诚如容易却艰辛 。 从“东方红一号” , 到“神舟五号” , 再到“嫦娥一号” , 再到神舟十二、十三号航天员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 中国人以独立自强的姿态 , 在航天事业上取得惊人的进步 。 51年前 , 面对技术封锁 , 老一辈中国航天人依然让东方红响彻天际;而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 国际空间站建设也将国人排斥在外 , 但新一代航天人依然在各项技术上不断突破 , 中国空间站正在一步步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 如果没有一代代航天人的付出和努力 , 哪里有独立自主的中国航天事业?
为有壮志多牺牲 , 敢叫日月换新天 。 今年国庆档 ,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中《诗》那一章节 , 就对中国航天人的致敬 。 一代代航天人燃烧青春 , 在天上写“诗” , 也将梦想薪火相传 。 如今 , 女航天员王亚平出征前 , 她五岁的女儿送行时喊着“妈妈加油” , 还让妈妈“摘颗星星给她”;而首次进入太空的四川航天员叶光富 , 其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激动地睡不着觉 , 还把好消息传达给现在的学生们 , 鼓励他们未来也像师兄一样——从筚路蓝缕到浩瀚星空 , 正是因为一次次“传承” , 让太空探索有了无尽动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