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再征寰宇?——专访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 六 )


这一画面烙印在他的心里 , 每当遇到困难时 , 就想起母亲背影 , 给他了坚持的勇气 。
高三 , 空军招飞的消息传到他所在的学校 。 从小就梦想飞行的他怦然心动 , 但50元的路费让他望而却步 。 母亲得知后 , 坚定地说:“去吧 , 钱我来想办法!”
母亲东拼西凑借了50元 。 当被录取的消息辗转传到他家时 , 叶光富有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 连让姐姐掐他几下试试 。
带着一家人的期望 , 叶光富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 。
“从当飞行员起 , 我就热爱飞行 。 ”叶光富说 。
2000年 , 叶光富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毕业后 , 10年间 , 由于工作需要 , 平均每两年调动一次工作 。 辗转了多个省份 , 改装飞行过5种机型 。 每换一种机型 , 每换一个单位 , 就得清零 , 从头学起 。 “可是无论到哪儿 , 我依然热爱飞行事业 , 依然热爱这片蓝天 。 ”
2009年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工作启动时 , 叶光富报名 , 他渴望飞向更深邃的太空 。
首批航天员李庆龙作为考核小组成员之一到叶光富的单位走访时 , 他翻看叶光富的履历后 , 称赞道:“经历频繁调动依旧初心不改 , 热爱飞行 , 他一定是个对事业坚定执着的人 。 ”
2010年 , 叶光富正式加入航天员队伍 。
心在太空 , 路在脚下
黄伟芬说 , “破茧成蝶”从来都是痛苦的过程 。 航天员应急返回时 , 他们要应对恶劣条件 , 在地球完成48小时野外生存和应急救生训练 。
在辽宁某地森林 , 叶光富和王亚平、陈冬组成的三人小组 , 用救生包、降落伞等现有资源 , 就地搭建掩体 , 采野果、野菜充饥 , 饮溪水充渴 。
在巴丹吉林沙漠 , 三人组找到一处小灌木丛 , 利用降落伞搭建掩体 。 在靠近掩体阳面一侧 , 叶光富用温度计测了下 , 高达50摄氏度——温度直接“爆表” 。 他们抓紧通风散热、转移 , 尽可能找到生存之地 。
任务进入倒计时 , 训练越发密集 , 叶光富连续几天没顾得上回家 , 上初三的大儿子对他说:“咱们都面临一场攻坚战 , 我们一起努力 , 打响各自的战役!”
10月16日0时23分许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乘坐长征二号F火箭划破苍穹 , 飞向太空 。 当天的6时56分 , 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 。 中国空间站已准备就绪 , 静待新主人的到来 。
第一次进太空的叶光富 , 对遥望地球充满期待 。 出征前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他想透过舷窗好好看看这颗蓝色星球和祖国母亲 。
占康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邱晨辉 见习采访人员 杨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