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类|如今多彩动物世界的“蓝图”,5亿多年前已经画好?( 二 )


以脊椎动物为例 , 在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 , 可以找到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一只3厘米左右的小鱼“昆明鱼” 。 陈泰敏介绍 , 虽然昆明鱼的个头很小 , 但它已经出现大脑、心脏和脊椎 。
经过几亿年的演化 , 如今的动物在形态上与寒武纪时期已截然不同 。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 , 地球先后经历了5次生物大灭绝 , 也演化出诸多新物种 。 如今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 , 是否依然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所描绘的“蓝图”中?
赵方臣解释 , 尽管许多物种出现又灭绝 , 但从大的门类上看 , 至今动物们依然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所形成的“框架”中 。
“比如节肢动物是一个门类 , 既包括昆虫 , 也包括虾、蟹等 ,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节、具有附肢 , 这个门类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已经出现 。 ”赵方臣说 , 此后地球经历的生物大灭绝都是小单元的出现和灭绝 , 再也没有大的门类产生 。
在博物馆大厅高高的“化石墙”上 , 采访人员找到了一枚三叶虫化石 。 讲解员告诉采访人员 , 这种长着坚固甲壳、在寒武纪广泛存在的生物 , 在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已经灭绝 。
“在地质历史中 , 物种会因为不适应环境而自然灭绝 , 也会因为大的灾难而灭绝 。 ”赵方臣说 , 而现在 , 一些物种由于人类活动而灭绝 , 这些物种的灭绝会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恶化 , 因此我们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 。 从这个角度看 , 最近在云南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 从物种的演化角度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
穿越5亿多年的时光 , 这张动物世界的“蓝图”上已画满色彩 , 在目、科等层级上发展得更为多样 , 地球也因此更加生机勃勃 。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