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今天的游戏:放逐精神的理想国还是微缩现实的修罗场?︱播客( 八 )


澎湃新闻:如果你从一些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入手 , 会发现玩游戏这个行为本身 , 它其实在被一些现实中的力量所构建 , 近些年来游戏也被很多学者纳入“数字劳动”的视角下来讨论 。 简而言之 , 就是你玩游戏的同时是在产生数据的 , 在玩游戏的同时 , 其实也是在为整个资本的利润机制做出贡献 。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 , 你玩游戏可能就是一种劳动 。 那么 , 我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 , 如何避免自己被过度地卷入其中?
姜宇辉:在大数据生产的过程里 , 游戏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平台 , 在这个平台 , 可以通过数据传输、积累、计算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 也因此打造出一种全新的劳动形式 。 我甚至可以做这样一个断言 , 游戏会是大数据时代非常主流的一种劳动方式 。
关于如何从中挣脱 , 我还没有很明确的结论 , 但我觉得能够看到这个问题至少已经是一个起点 。 如果放在十年前 , 我们谈论游戏根本不可能想到剥削、想到劳动 , 只会把它视为一种娱乐 , 一种商品——甚至是无足轻重的商品 。 这就说明游戏本身在发展 , 我们对游戏的认识也在深化 。
澎湃新闻:你希望自己经常玩的游戏破圈 , 然后进一步被非游戏玩家广泛讨论吗?
杨凯文:说实在的 , 不是特别愿意 。 我玩MMORPG偏多 , 这和《阿凡达》的故事差不多 , 当你发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 , 你在这个世界里 , 你有自己结识的关系 , 有你对世界的认识 , 一旦你把这个世界向更多人开放 , 他们的到来可能让这个世界变样 。 比如外挂和低素质玩家 , 都会给这个小世界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

玩家|今天的游戏:放逐精神的理想国还是微缩现实的修罗场?︱播客
文章图片

《阿凡达》海报 。
姜宇辉:我已经在讨论了(笑) , 当然我也很能理解这凯文作为玩家想拥有一个温暖小家园的心情 , 但我是搞哲学的 , 我们天然的使命就是去反思很多东西 , 无论做什么事情总会去提一个“why”:为什么要去做这个事情?它的意义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你说庸人自扰也好 , 你说这是一种关怀或者关切也好 , 这就是我们的习惯 , 为世界提供一种反思的视角 。
我们应该把游戏严肃化
澎湃新闻:有一个关于学术生产的问题想请教姜老师 , 作为一个不玩游戏的人 , 想要去彻底理解一个游戏的机理其实是比较困难的 , 即便认真了解了它的全部规则 , 也总有一种隔岸观火的感觉 。 您在写游戏研究相关论文的时候 , 有没有一种负担 , 就是要给审稿人解释清楚作为个案的游戏是怎么运转的 , 然后才可以去有的放矢地进行批判呢?
姜宇辉: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 我研究的不是游戏学 , 不是游戏的设计 , 不是游戏史 , 不是游戏的传播 , 不是游戏的产业 , 只是关于游戏的哲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