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欧阳自远:把地质做到太阳系天体上去( 二 )

【探测|欧阳自远:把地质做到太阳系天体上去】欧阳自远决心为开启中国的空间时代作出自己的贡献 。 千里之行 , 始于足下 。 他通过系统分析研究美苏探测月球的计划、方案、目标、实施步骤和探测成果 , 紧密结合中国实际 , 思考中国空间探索之路并把研究陨石作为空间探索的起点 。 他认为 , 陨石是构成太阳系的行星与卫星的初始物质 , 蕴藏着太阳系的各类天体最基础的信息 。 “陨石有来自月球的 , 也有来自火星和其他行星、小行星与彗星的 , 总有机会被我们捡到 , 具备研究条件 。 ”欧阳自远说 。
天公作美 。 1976年 , 吉林省境内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规模罕见的陨石雨 , 给欧阳自远的研究带来了难得机遇 。 他带队前往当地现场考察 , 之后开展了对搜集来的陨石深入研究并发表了100多篇论文 , 奠定了中国天体研究的基础 。 1978年 , 欧阳自远联合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原子核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 , 开展了对一份月岩样品的研究 , 之后发表了14篇研究论文 , 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月球科学的发展 。
五战五捷
成就中国探月传奇
心无界 , 境自远 。 果然如欧阳自远所预见的那样 , 随着空间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综合国力的持续跃升 , 中国航天领域特别是月球探索日益活跃起来 。 1994年 , 欧阳自远等专家经过1年多努力 , 完成了“中国月球探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 随后 , “中国月球探测的长远规划与发展战略”获得国家“863”项目支持 。 2004年1月 , 国务院批准了第一期绕月探测立项 , 并正式将其命名为“嫦娥工程” , 欧阳自远被任命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 。
与美俄相比 , 中国是月球探测的后来者 , 必须自我加压 , 志存高远 。 对此 , 欧阳自远介绍说:“我要求 , 别国已经做过的基础性科学探测项目 , 我们不仅要做到 , 而且要做得更好;在此基础上 , 我们力求创新 , 每次实施月球探测任务都要开展几项创新性的重大探测项目 。 ”
对“嫦娥奔月”五战五捷的耀眼表现 , 欧阳自远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 他称赞说 , 每颗探测器的表现都很出色:嫦娥一号马到成功 , 一举实现了绕月探测;嫦娥二号绘制出月球表面最好、最清晰的地形图与三维立体图;嫦娥三号的着陆器与月球车登上了月球正面 , 长期开展对太阳的观测及对地球环境的监测;嫦娥四号登上了神秘的月球背面 , 对月球40亿年前的演化历史作出了创新性贡献;嫦娥五号在月球上取样荣归 , 将揭示月球距今30亿年以来的演化历史 。
“作为首席科学家 , 您对嫦娥工程哪一颗探测器印象最深?”欧阳自远的答案非常明确:“嫦娥一号 。 毕竟那是中国的第一颗绕月卫星 , 当时真是揪心呀!”他对成功那一刻的细节记忆犹新:“在指挥大厅 , 嫦娥一号被月球引力捕获的消息传来 , 全场顿时沸腾了 。 我担心误报 , 要求核查确认 。 得知准确无误后 , 全场再次沸腾了 。 我与栾恩杰、孙家栋热烈拥抱祝贺 , 喜极而泣 。 当时有采访人员来采访 , 我激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 , 对着摄像镜头高喊‘绕起来了!绕起来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