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发酵 , 看似是聚焦分子的行业 , 却事关产业进步和消费升级 。 软组织填充剂、创新药、美妆日化……随着技术创新 , 很多领域正发生变化 。
业内人士认为 , 让生物发酵融入更多前沿领域 , 需要让产业化的模式更加完善、高效 。 加大基础研究的同时 , 要格外强调中试对创新的孵化 。
“产学研合作对生物发酵领域的科技创新以及创新成果的产业化非常重要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在会上说 , 生物发酵研发周期长、影响面大 , 在大学、科研院所基础研究成果上 , 格外需要由院校、创新平台、龙头企业进行中试 , 进而产业化 , 并通过市场调整研发方向 。
陈坚说 , 在生物发酵应用于功能食品方面 , 江南大学与华熙生物建立了研究中心 , 企业与院所全链条合作 , 进行日化、食品等终端消费品的开发 , 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创新模式 。
“科研院校更专注于0至1 , 我们来做1至10、10至100 。 ”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说 , 加大中试转换、产业转换 , 才会有更好的市场转换 。
与会专家表示 , 在生物发酵领域 , 越来越多的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尝试搭建创新平台 , 进行共性技术和研究成果的中试和产业化 , 平台吸纳更多科研机构、产业链中小企业入驻 , 不断增强了生物发酵创新链的韧性与活力 。
(小标题)完善标准 , 让产业发展健康持久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在会上说 , 生物发酵涉及化工、制药、食品、酿造等诸多领域 , 产品既包括大宗类产品 , 也包括化妆品、食品等 。 推动生物发酵产业高质量发展 , 对提升诸多行业的创新活力、开拓更广阔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
推动生物发酵产业高质量发展 , 创新标准、应用标准等体系完善格外重要 。
以功能食品为例 , 专家认为 , 生物活性物质应用于食品是行业发展的趋势 , 但原料在食物中实现科学合理的应用 , 需要开展质量规格、产品检验等标准化的研究和制定 。
郭学平介绍 , 华熙生物正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联合推动行业规范标准的建立 。
王洁表示 , “十四五”期间 , 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也将不断推动标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
“未来 , 生物发酵产业还会催生出更多创新 , 融入更多领域 , 要将科学基础转换成技术的支撑 , 通过技术保障好产品的品质 。 ”专家认为 , 一方面 , 严格把握“新”的范畴 , 另一方面 , 通过科学的方法建立有效的质控检测技术体系 , 推动产业质效提升 。 (完)
推荐阅读
- 功能|小米 Watch S1图赏:商务气质新系列,稳步入场不急切
- 功能|Linux 微信官方版 2.1.1 正式发布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软件和应用|iOS/iPadOS端Telegram更新:引入隐藏文本、翻译等新功能
- 方面|摩托罗拉 moto X30 推送 mr1 版更新:优化性能,新增大量功能
- 矩阵|聚焦快递末端痛点 国内首款无人驾驶快递物流车在中通启动应用场景内测
- 器件|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领域
- 前瞻|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新兴领域
- Meizu|魅族:Flyme云备份功能将于明年3月停用
- 手机|魅族:Flyme 手机云备份功能将于明年 3 月 31 日停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