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为何日军投降后,宁肯待在战俘营也不愿回家一传统思想在作怪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以上这些,大家更想看哪一个呢?也欢迎畅所欲言。新的一天新的气象,小编希望各位读者每天都有一个好的心情文/哈克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天皇的声声“玉音”,曾经在亚太地区嚣张跋扈的日军也纷纷停止了抵抗,缴械投降。9月2日,随着重光葵在对日无条件投降书上的签字,二战,这个给全世界带来毁灭性破坏的世界性战争终于告一段落。
思想|为何日军投降后,宁肯待在战俘营也不愿回家一传统思想在作怪
文章插图
然而,在二战结束后,如何处理数以百万计的日军战俘,成为了战胜国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在进行了一系列审判之后,许多罪大恶极的战犯被绳之以法,而诸多中下阶层的官兵也纷纷被要求遣返回满目疮痍的日本,重新开始生活。
思想|为何日军投降后,宁肯待在战俘营也不愿回家一传统思想在作怪
文章插图
但当“回乡”这两个字出现在公文上之时,许多日军官兵却纷纷表示无法接受,宁可待在战俘营里也不进一步。这又是为何呢?其实,这和日本人的传统思想不无关系。
思想|为何日军投降后,宁肯待在战俘营也不愿回家一传统思想在作怪
文章插图
作为二战侵略者之一,每一名日军士兵在参军时都被强制灌输了“忠君报国”的极端思想。而在传统的日本武士道中,“投降”就意味着耻辱,只有战死,武士才能得到永生。这也是为何有许多日本兵宁可发起自杀式冲锋,倒在盟军的火网之下也不肯为俘的重要原因。
思想|为何日军投降后,宁肯待在战俘营也不愿回家一传统思想在作怪
文章插图
而那些沦为阶下囚的日本兵,则认为“自己已经失去了武士的骄傲与传统”。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打击,觉得没有尊严去面对曾经声援自己开赴战场“忠君报国”的邻居街坊,也对不起高高在上的天皇,更没有以“切腹”的方式自行了断,完全是一种耻辱。因此,这些人从成为战俘的那一刻起,便再也没了归乡的想法。
思想|为何日军投降后,宁肯待在战俘营也不愿回家一传统思想在作怪
文章插图
即使回到了家乡,这些曾经的“英雄”,也只能依靠乞讨、种地为生。因为在长年累月的战事中,他们根本没有一技之长。除了耳中的“忠君报国”之外,别无他念。而在战俘营中有完备的医疗保障体系与食物供应体系,比起在轰炸过后苟延残喘的日本本土,可以说要好上数十倍。因此,有许多日本兵宁愿留在战俘营里从事体力劳动,也不愿回到已化为废墟的故土。直至美军亲自介入,才肯乖乖地上船回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