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区别 , 是因为中子弹采用了辐射增强设计 。
一般来说 , 普通的氢弹表面使用的是贫铀外壳 , 中子弹将这层外壳换成了铍元素外壳 。 贫铀外壳能够吸收爆炸产生的中子 , 使自身成为辐射物 , 而铍元素能够反射并释放中子 , 使爆炸产生的辐射得到进一步加强 。
铍9在一个中子的轰击下会产生两个氦4和两个中子
图源:公众号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铍元素释放中子的过程
图源:苏苏苏霍伊
因而 , 尽管中子弹TNT当量不大 , 产生的冲击波也相对有限 , 但是它在爆炸瞬间能产生巨大的中子辐射 。
02
如何做到“伤人不越货”?
在这种情况下 , 中子弹的特点就完全体现了出来 。 一方面 , 由于冲击波有限 , 中子弹很难完全摧毁建筑和装甲车辆 , 不会造成摧枯拉朽的破坏 。
而另一方面 , 中子的穿透力非常强 , 一旦处于中子弹杀伤范围内 , 无论是躲在建筑物内部或者装甲车内部 , 相关人员都无法摆脱中子的辐射 。 因为中子本身不带电 , 被发射出来以后 , 它可以不受外界电场作用的影响 , 连300mm厚度的钢板都可以穿透 。
美军中子弹测试
图源:公众号空军之翼
但是 , 当中子穿过人体时 , 它却能够使人体的细胞组织发生异变 , 导致细胞核被破坏 , 人体组织坏死 , 严重的话几个小时就会直接死亡 。 因此 , 中子弹爆炸对建筑、设施产生的影响不大 , 但是却会对人体造成毁灭性伤害 。
硼酸聚乙烯材料 , 可用于中子的防护
图源:《兵器知识》
由此可见 , 中子弹是一种将“天赋点”全部点在了中子辐射上的核武器 。 这种设计是怎么来的呢?结合当时的具体时代背景 , 我们便可略窥一二 。
03
中子弹研制缘起
冷战时期 , 美苏两国展开了军备竞赛 , 并且在多个地区发动了代理人战争 。 尽管如此 , 两国对原子弹、氢弹的使用却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 原因在于 , 一旦一方使用了核武器 , 不仅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 还会对普通民众造成巨大杀伤 。 如果另一方也开展核反击 , 那么全世界就将陷入核战争的深渊中 。 因此 , 尽管当时双方发展的核武器数量众多 , 但用于实战的可能性并不大 。
推荐阅读
- Tesla|欧洲最大出租车平台暂停特斯拉服务 失控伤人事故调查结果未出
- 空间站|如何减轻失重对身体的影响?航天员有秘密武器→
- 生物膜|经典降压药 或成对抗“超级细菌”新武器
- Huawei|保护用户隐私安全 鸿蒙系统拥有7种“武器”
- IT|极氪001电动门被曝伤人 车主指甲盖被夹掉
- 中国科学院院士|面对疫情反复,科技始终是最有力武器
- 引力波|引力波究竟是什么波?制作成武器能摧毁1个星球吗?
- 最新消息|东京突发地铁伤人嫌犯被疑COS小丑 自称只是日常服装
- the|通用原子、波音将为美陆军打造300kW目标追踪激光武器
- AI|监管自主杀伤性武器是政府的事 武装机器狗公司CEO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