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为了提高医术 500多年前医生用它练手
针灸是我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 。 我国的针灸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 。 如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卷一百零五记载 , 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采用针灸刺百会穴的方法 , 治好了虢国太子的“尸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 在宋朝 , 出现了针灸铜人 , 可完整、准确、长久地展示人体腧穴(穴位的学名)与经络 。 据南宋学者王应麟所撰《玉海》卷六十三、明代藩王朱橚等人编撰的大型方书《普济方》卷四百零九等文献记载 , 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 , 翰林医官王惟一等人铸造了我国最早的针灸铜人 。 其高度与正常成年人相近 , 体表刻有针灸经脉线及穴位名称 , 外壳可拆卸 , 可以看到里面的器官及所在部位 。 此后的数百年间 , 不断有官方或个人铸造针灸铜人 , 而故宫博物院藏嘉靖时期的针灸铜人 , 则具有典型代表性 。
故宫藏针灸铜人为男性裸体造型 , 高约92厘米 , 肩宽约33厘米 , 呈站立姿势 。 铜人头部有发髻的轮廓 , 嘴做微笑状 , 平视前方 , 小腹微鼓 , 双脚微微分开 , 脚尖朝前 。 铜人的双手下垂于身体两侧 , 右手张开 , 掌心向前 , 掌尖朝下;左手的掌心朝向身体 , 拇指与中指弯曲成环形 , 以表现古代穴位的测量单位 。 在古代中医学中 , “一寸”的确定有若干方法 , 其中之一即为患者中指第一、二指节横纹头间的距离 , 又称“中指同身寸” 。 如南宋著名针灸学家王执中所撰《针灸资生经》卷二就载有“今取男左女右手 , 中指第二节内庭两横文 , 相去为一寸” 。
铜人为实心造型 , 不能被拆分 。 尽管其因时间久远 , 色泽已发暗 , 但被铸造时腧穴位置及名称、经络线、修补痕迹等标记仍然很清晰 。 铜人全身体表刻有665个腧穴 , 用圆圈表示;有错金楷体书写的穴名358个;有十四经络线;有枕外隆突、脊骨棘突等解剖标志 。 铜人雕工规整 , 造型优美 , 铜质坚密 , 各个部位的比例协调 , 重要的体表部位标注明确 , 为精美的医学文物 。 铜人原被存放于清太医院(位于今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西口附近)的药王神殿里 , 民国时被移存至故宫内 。 清代御医任锡庚所撰《太医院志》之“铜神”亦有上述内容的记载 。 需要说明的是 , 太医院是服务于皇室成员的医疗保健机构 。
故宫藏针灸铜人在历史上的主要功能是供古代实习医生进行施针“演练” 。 南宋文学家周密所撰《齐东野语》卷十四载有:“(铜人)外涂黄蜡 , 中实以汞 , 俾医工以分折寸按穴试针 , 中穴则针入而汞出 , 稍差则针不可入矣” 。 易知 , 针灸铜人既可以作为针灸教学的教具 , 又可用于考核实习医生 。 实习医生在“演练”前 , 将铜人表面涂蜡 , 体内注水银 。 当医生用针刺穴位时 , 如果刺准了 , 那么穴位处就会有水银流出;如果刺错了 , 则刺不进去 。
推荐阅读
- 团队|玉米和水稻基因组引导编辑效率提高3倍
- 植物|开放生物资源,保护多样性:我们为了生物安全的那些努力。
- 编辑效率|玉米和水稻基因组引导编辑效率提高3倍
- LG|LG发布下一代OLED EX技术 可提高面板亮度精确度并收窄边框
- 雷军|雷军:未来五年研发投入提高到1000亿元,正式对标苹果
- Apple|竞争对手挖墙角太厉害 苹果以18万美元特别股票奖励慰留工程师
- mAh|雷军:未来五年研发投入提高到1000亿元
- 雷军|雷军:未来五年研发投入提高到1000亿元
- 尺寸|小米雷军:未来5年研发投入提高一倍至1000亿,新品对标苹果
- 雷军|小米宣布更新研发计划,未来 5 年研发投入提高到 1000 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