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痕迹捕手"装上了"科技眼" 科技融合消防救援

【事故|"痕迹捕手"装上了"科技眼" 科技融合消防救援】“痕迹捕手”装上了“科技眼”
在消防救援队伍里 , 火灾事故调查员被誉为火场中的“痕迹捕手” , 他们行走在废墟和灰烬之中 , 探寻事故真相的蛛丝马迹 。 鲁志宝 ,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火灾物证鉴定中心主任、研究员 , 今年54岁的火调专家 , 在数百个火场中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 如今 , 他又突破了人眼的极限 , 率队研发出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火灾视频侦查和处理系统 , 给火调人装上了“科技眼” 。
科研的灵感 , 源于实战 。 2015年8月12日 , 天津港某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 , 鲁志宝与其他火调专家第一时间前往调查 。 现场破坏十分严重 , 最有可能留下线索的地方是周边监控探头 。 筛查海量的视频 , 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 但清晰度不高的画面 , 影响了大家对于起火物的判断 。 后来证明 , 由于前期对视频画面判断不准 , 整整十天 , 他们都在走弯路 。 这十天 , 也为鲁志宝敲响了警钟 。
作为一个从业32年的老“火调人” , 鲁志宝敏锐地感到 , 时代在变 , 技术在变 。 过去 , 他们到了火场先扎进灰堆里 , 一寸一寸清理现场 。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 老式“望闻问切”效率不高的弊端越发明显 , 监控视频往往能更快给出线索 。 “看来火场里的‘火眼金睛’ , 还得有科技的协助 。 ”鲁志宝的心里 , 有了一个火灾视频分析系统的雏形 。
火灾视频分析 , 要分析什么?鲁志宝想 , 是光、影、烟 , 是诸多不稳定的事物 。 这可比道路交通领域识别车牌信息难多了 , 在国际上都没有先例 。 但鲁志宝笃定地认为 , 科技是未来火调事业的方向 , 这个难关必须攻克 , 也必会攻克 。
三年多的时间里 , 鲁志宝带领团队与高校、企业联合攻关 , 夜以继日 , 反复摸索 , 终于研发出了集实时图像增强、视频分帧、场景复原、轮廓提取等近20个专业化视频图像处理功能于一身的“火察”视频侦查和处理系统 。
“以往看监控视频 , 靠的是人眼盯着屏幕一帧一帧地过 , 神经绷得紧紧的 , 眼睛眨一下都可能漏看了一缕烟、错过了关键线索 , 几天几夜下来 , 眼睛都盯出了血丝!”鲁志宝说 , “科技眼”则突破了人眼的能力上限 , 能自动提取关键帧、识别不易觉察的光影变化 , 大大提高了调查的速度、精度和准度 。
“火察”刚一亮相 , 便在火灾调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2019年江苏响水“3·21”重特大爆炸事故原因调查工作中 , “火察”从提取的海量监控录像中 , 利用微变处理技术 , 精准识别了肉眼难辨的烟雾轨迹和细微光点 , 为认定最初起火点、爆炸点提供了直观、重要的证据 。 这一次 , 他们查明事故原因一共只用了十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