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跳出“乌托邦”,带货仍是伪命题


|B站跳出“乌托邦”,带货仍是伪命题
文章图片
图1/3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锦鲤内容组
来源:锦鲤财经(ID:jinlifin)
今天 , B站公布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 财报显示 , B站三季度营收再创新高 , 达32.3亿元人民币 , 同比增长74% 。 本季度 , B站社区月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54%达1.97亿 , 移动端月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61%达1.84亿 。 但亮眼财报的背后 , 关于B站出圈的争议似乎并未因此停息 。
2014年 , 陈睿正式以董事长的身份加入B站 , 这个后来被很多B站元老级用户称为“睿帝”的男人很快颠覆了他们对互联网“世外桃源”的美好幻想 。 在他们看来 , 陈睿不同于执着于打造纯二次元社区的徐逸 , 他的资本化“野心”昭然若揭 。
早在2016年 , B站便推出“贴片广告”模式 , 只可惜 , 在前几年间 , 小众社区自诩遗世独立 , 一旦沾染上商业铜臭自然会引起轩然抗议 , 贴片广告因此无奈胎死腹中 。 事实上 , 这些年来 , B站从未停止过走下“神坛”的脚步 。
例如 , 2016年B站实施“UP主充电计划” , 用户在线打赏 , 平台从中抽成;2019年 , 淘宝入股B站 , 加码内容电商 , 同年双十一 , B站与淘宝开展合作 , 据悉当年的本站年度电商业务GMV高达10亿 。
时过境迁 , B站不再只是二次元群体的天下 , 随着用户属性多元化 , 其包容度早已没有当年那般执念 , 无论对于平台本身还是恰饭的UP主 , 他们往往在弹幕上举双手支持 。
今年7月份 , B站上线“花火”广告商单平台 , 将官方恰饭进行到底;双十一前 , 电商与短视频的大战一触即发 , B站虽未明确参与 , 但举办的“国货颁奖典礼”却成了品牌们的狂欢盛宴 。 B站显然意识到风向有变 , 明目张胆地“赚钱”、“恰饭”逐渐变得没那么离经叛道 。
资本化引发的“内容冲突”
不可否认 , B站能在厮杀白热化的视频赛道尚存一席之地 , 与庞大的内容社群脱不开干系 。 自2009年成立以来 , B站逐渐跳脱出单一的二次元圈层 , 据悉 , 如今的B站有7000多个垂直兴趣圈 , 800多万个标签 , 15个分区 。
当然 , 最能起到直接效果或许依旧是UP主的输出能力 。 根据调查 , 在B站由UP主创作的高质量视频播放量占平台整体播放量的89% , 换句话说 , B站背后真正的“金主”从来不是各大品牌商 , 而是蓬勃的内容生态 。
基于这个角度出发 , 即便“恰饭”广为用户所接受 , 可当一旦破坏B站原有的内容生态 , 很有可能会挫伤用户积极性 , 届时无论是平台还是UP主 , 或多或少会被殃及 。
今年3月份 , B站上两位小有名气的UP主针对“恰饭”发起隔空辩论 。 在此之前 , 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半佛仙人”在往期的两则视频中因为支付宝与微信打广告 , 而引起不少争议 。 随后 , 半佛公开发文支持“恰饭”行为 , 这种观点遭到另外一位UP主“老蒋巨靠谱”的反驳 。
遑论孰是孰非 , 但“老蒋巨靠谱”在长文中所列举的几条观点与恰饭导致B站社区“内容冲突”的概念不谋而合 。 尤其对于知识领域的UP主来说 , 优质观点对于视频内容的重要性不可撼动 , 很多时候 , 这恰恰与广告要求背道而驰 。
例如 , 在半佛仙人的“某宝恰饭”视频评论中 , 不少粉丝抵触情绪颇为强烈 , 甚至有粉丝直言:半佛之前总说这个是割韭菜 , 那是也是割韭菜 , 如今终于轮到他帮别人割韭菜了!这种情况不在少数 , 此前以为财经UP主就曾在直播中表示 , 自己不会接投资理财类的广告 , 不然很容易“打脸” 。
“打脸”意味着内容前后自相矛盾 , 此前 , 被誉为B站“镇站之宝”的敖厂长因为一款制作不尽人意的游戏背书 , 引起很多老粉不满 , 一夜之间掉粉2万多 。
可以看出 , 尽管“万物皆可B站” , 但是相较于其他平台 , B站的用户对“恰饭”的要求明显更加严苛 。 有调查显示 , B站用户有一个共同点:极其讨厌软广 , 能接受的人仅占被调查人数的9.22% , 有意思的是 , 将近50%的人用“内容”做标尺来衡量是否会接受恰饭视频 。
颇为遗憾的是 , 能真正做到一手“内容” , 一手“恰饭”的能有几个?
“品牌爸爸”充当UP主 , 非鬼畜不成活
2015年 , 雷军凭借一则“Areyou OK”的鬼畜视频爆红B站 , 一举开启了品牌亲自下场到B站充当UP主的营销先河 。 诚然 , 互联网一向喜欢迎合年轻人 , 出身二次元的B站天然有年轻人的基因 。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 , B站的用户年龄主要在17岁到31岁之间 , 学生占多数 , 截止2019年年底 , B站90后与00后的用户共占比超过80% 。 这与互联网中那些疯狂“媚青”的品牌思想不谋而合 , 或降低姿态或鬼畜自黑 , 其实都是为了笼络年轻人的好感 。
此前 , 因为在疫情期间开设网课而惹怒众多小学生的“钉钉” , 在B站利用鬼畜视频在线求饶 , 这种自黑的方式年轻人显然分外买账 , 据悉 , 钉钉此举创下企业官方账号的播放记录 , 一度高达2000多万 。 此后 , 钉钉将鬼畜营销进行到底 , 不到一年时间 , 官方账号在B站吸粉100多万 , 视频获赞累计近700万 。
毫无疑问 , 对于B站的用户来讲 , 高度趣味性与娱乐是俘获他们眼球的关键 , 尤其当向来严肃高远的品牌官方突然变得平易近人 , 这种极大的反差驱使他们乐意去贡献流量 。 B站偏爱鬼畜 , 这是众所周知的 。
或许 , 这对于某些机缘巧合下踏进“鬼畜圈”的品牌而言是件好事 , 可当品牌营销被鬼畜属性所裹挟 , 很多时候想在年轻群体里出圈未必是件容易的事 。 换句话说 , B站用户在意的并非品牌本身 , 而是鬼畜视频给他们带来的欢乐 。
浏览B站上的品牌官方账号 , 除了广为人道的小米与钉钉 , 实际上真正出圈的没几个 。 此前 , 年轻人热衷的两大奶茶品牌“茶颜悦色”与“喜茶”登录B站 , 账号发布的几则视频反响平平 , 单条播放量甚至尚不过万 。

|B站跳出“乌托邦”,带货仍是伪命题
文章图片
图2/3

不用“鬼畜”加身 , 多数石沉大海 , 某美妆品牌在B站直播时 , 观看人数只有寥寥几千人 。 不仅如此 , B站的亚文化调性天然与不少品牌气质背道而驰 , 以“迪奥”为例 , 此前 , 迪奥为进一步打入年轻人的阵营 , 逐渐入驻各大平台 , 包括B站抖音小红书 。
但从数据来看 , 过于“正经”的迪奥在B站上多少有些乏力 , 截止目前 , 迪奥的B站官方账号只有一万多的粉丝 , 系列广告大片播放量不足一千;相比抖音迪奥的抖音粉丝数近80万 , 点赞达500多万的成绩 , 实在过于冷场 。
如今 , 眼看“后浪”将B站的商业价值推至风口浪尖 , 越来越多的品牌抱着对年轻市场的无限想象走入B站 , 可它更多时候依旧只是年轻人娱乐、解闷、逃离现实的“乐园” , 平台文化根深蒂固 , 品牌或迎合或沉默 , 谁都难逃“非鬼畜 , 不成活”的魔咒 。
指日可“带”的B站依旧是个伪命题
2019年2月份 , B站获得阿里投资 , 此后B站与淘宝天猫展开合作 , 不少UP主的主页商品橱窗可直接跳转至淘宝 , 不仅如此 , 从去年开始 , B站便大力加码直播区 , 今年上半年 , B站内测全流量入口添加商品链接 。
当然 , 跳出二次元“乌托邦”的B站不例外地有颗“电商心” , 而B站今年一季度的23亿元营收中 , 电商收入约1.6亿元 , 仅占比7%左右 。
说实话 , 作为2009年出生的“老大哥” , B站的市场反应比抖音、快手这些后来者要慢上一拍 , 但不管怎么说 , 如今的B站还是踏上了带货之路 。
【|B站跳出“乌托邦”,带货仍是伪命题】值得一提的是 , 从抖音到快手 , 从微博到淘宝小红书 , 各大平台都在追逐带货 , 一切流量也在围绕着带货打转 , B站这座亿级流量池固然可贵 , 但本身的社区文化让用户拥有绝对的主导性话语权的同时 , 降低了品牌的存在感 , 加之动作略迟 , 带货效果差强人意 。
有关资料显示 , B站目前的带货效果平平 。 根据“亿邦动力”调查显示: , 某坐拥百万粉丝的美食UP主带货销售额大约在15万左右 , 某粉丝五十多万的UP主带货销售额在10万上下 , 这不仅与B站1.72亿的庞大月活量不相配 , 更与其他平台屡见不鲜的亿万销售量对比过于明显 。

|B站跳出“乌托邦”,带货仍是伪命题
文章图片
图3/3
图源:来自B站截图
B站的“测评类”视频尤为品牌青睐 , 但转而上升到带货上未免有些心力不足 。 此前 , 科技UP主“影视飓风”为自己店铺中的一款LED染色灯引流 , 月销量也不过200件 。 尽管如今的带货逻辑早已从“人带货”进化到“货带人” , 但主播的影响力依旧只增不减 , B站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带货UP主却寥寥无几 。
有意思的是 , 当下几位炙手可热的带货主播在B站均受到冷落 , 且不说非主平台限流的原因 , 顶流薇娅在B站只有4.6万粉丝 , 这个数字着实令人意外;李佳琦本人的B站账号播放远远比不上其他UP上传的直播搞笑屏录 。
这几年 , B站不乏出圈的视频 , 无论长短 。 以去年大火的《人生一串》来看 , 截止目前的播放量已经突破1.8亿 , 但赞助品牌“云南白药牙膏”、“维他奶”的销量却并未有太亮眼的表现 。
B站破圈以来 , 频繁被用户抨击丧失自我领地 , 从某种角度来讲 , 诞生日久的B站从未经历过互联网残酷的厮杀 , 甚至可以乐观地说 , 它一直在小众圈子里顺风顺水地成长 , “圈地自萌” , 是少见的互联网“幸运儿” 。
但今时不同往日 , 商业化从来都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