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旖诺
从字节跳动内部长出来的飞书 , 终于在3年多之后等到了可以高调登台的一天 。
2016年 , 在试用过市面上几乎所有办公工具 , 却无一例外都不能满足需求之后 , 字节跳动决定打造自己的一站式企业协同办公工具 。 从此 , 飞书从无到有 , 迅速成长 , 不仅被字节全员使用 , 自2019年2月18日对外开放之后 , 在与物美、华润、三一重工、小米等不同领域巨头们的合作中 , 更是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完善 。
飞书是什么?根据飞书官方定义 , 它创新性地将即时沟通、日历、在线文档、云盘、音视频会议、工作台等功能整合于一体 , 覆盖企业高频协作场景 , 能够让企业成员在任何地方都可实现高效沟通、流畅协作与敏捷管理 , 全方位提升企业效率 。
与一般企业协作平台最大的不同 , 除了飞书是以创作与沟通的信息流为中心之外 , 大概就是飞书格外重视个人用户体验而非只一味“讨好”管理层 。 事实上 , 员工愿意使用 , 自然会提升个人价值 , 最终依然是在为公司效率加码 。
11月18日 , 飞书举办“2020飞书未来无限大会” , 正式首次公开发布了打磨已久且备受好评的全新版本“π” , 发布独立App“飞书文档” , 并在视频会议、即时沟通等功能上宣布了重大更新 。
这场发布会的场景设计可谓相当酷炫、精心 , 处处透露出飞书对首次亮相的重视 。 不过最吸睛的 , 当属一众铁杆客户对飞书毫不吝啬的赞美 。
如今 ,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 , 人与信息已成为未来企业构建竞争力的核心 。 几乎在所有客户眼中 , 飞书不仅极大提升了他们当下协同办公的效率 , 更代表了符合未来潮流 , 或者说引领未来潮流的沟通协作与管理方式 。
1、“飞效应”初现 飞书就像白米饭 , 吃的时候没感觉 , 不吃试试看?
在文档中能直接对话、评论、点赞 , 几十年不变的文档终于真正流动起来了;
既是招数也是心法 , 用了快人一步 , 用得好快人两步 。
开会时再也不怕老板犀利的眼神 , 不用点名就敢主动畅所欲言了 。
……
备受企业主推崇的办公工具 , 往往未必会被员工真心喜爱 , 但用过飞书的员工们 , 却几乎都无一例外发出了真香感叹 。
或许是出于同样对自己作品精益求精的默契 , 飞书发布会请来了嗜打磨作品(比如锤子)如命的“脱口秀教父”罗永浩 , 以及“喜欢改稿至最后一秒”《脱口秀大会》第一季冠军庞博 , 还有一位则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papi酱 。
这三位 , 也都是飞书的铁杆用户 。
不得不说 , 一场代表新办公模式、新职场气象的“飞效应”已从字节内部 , 蔓延至越来越多追求高效的企业与领域 。
文章图片
2019年初 , 对外开放刚刚两个月的飞书 , 迎来第一个重磅客户——物美 。
双方一拍即合 。
彼时的物美正要启动一场“商业的全面数字化”变革 。 这场变革包括四大要素:场景全覆盖 , 全链条联通 , 线上线下全面一体化 , 打造一个数字化平台 。 物美亟需选择一个能够提升办公与管理效率的靠谱平台 。
在那之前 , 飞书最大且唯一的大型客户 , 只是字节跳动 。 谁也没想到 , 双方第一次沟通之后 , 物美竟然当即决定整个集团全员使用飞书 。 理由很简单 , 在物美创始人张文中看来:飞书是字节自己用的产品 , 一定做得更加认真仔细 。
使用飞书后 , 物美实现了“员工在线、管理在线”的一体化管理与办公方式 , 实现了沟通在飞书、资料在飞书 , 还通过飞书建立了“服务台”与“问题反馈渠道” , 增强了部门对外服务意识 , 并根据各个功能的使用情况 , 不断调整、迭代管理与使用方式 , 持续优化、显著提升了办公与管理效率 。
很快 , 飞书迎来了高博医疗、华润、三一重工等在各自领域举足轻重的行业大佬客户 , 在与他们相互磨合、相互成就的过程中 , 飞书在不同产业的落地能力飞速提升 。
今年5月 , 肆虐的疫情让在线办公成为主流 。 小米正式开始全员使用飞书 。
在飞书发布会上 , 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王川 , 以工作中常见的两个场景为例 , 展示了飞书给小米带来的明显变化 。
小米人工智能部每周一都要开例会 , 每次开会都会涉及诸多部门的近百名员工 。 用王川的话说 , 往常的例会 , 与大多数企业一样 , 更像是一场汇报者与老板的“二人转” , 其他人只是默默看“戏”的观众 。
飞书在线文档高效开会产品“飞阅会”打破了这一局面:组织者提前开启文档 , 并把会议议题提前发给参会者;会议开始后的前10分钟 , 所有人集体看文档 , 并对疑问部分发表在线评论 , 其他人可以点赞、评论;参会者不仅可以同时各自发言 , 还可以针对多个议题交叉讨论;老板明确任务后 , 相关负责人可直接在线领走任务 , 并体现在文档上 。
另一个场景是 , 小米每次要开跨国会议 , 都会因时空错配浪费时间成本 。 有了“飞阅会”, 国际部门不仅取消了开会的固定地址 , 还取消了固定时间 , 完全不影响会议信息的流动 , 而中英互译功能则打破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语言障碍 , 从而“每一场会议都可节省至少5%的时间” , 一年下来 , 可累积节省多少时间 , 可见一斑 。
小米全员使用飞书两个月后 , 雷军在微博做起了“自来水” , “飞书在信息创建、分享以及协同办公方面 , 非常简洁、高效 , 的确越用越顺手” 。
自2019年对外开放至今 , 飞书已拥有互联网、高科技、数字媒体等多个领域的客户 , 除物美与小米外 , 华润、华住、三一重工、36氪、南开大学、新氧等等不同赛道的巨头企业 , 都已成为飞书忠实拥趸 。
2、协同办公的未来模样 这些年 , 谢欣被问最多的一个问题是 , “为什么要做飞书?”
他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市面上的国内外办公工具 , 都跟不上这个时代 。
在谢欣看来 , 一个适应当前时代的生产力工具 , 应该面向更多屏幕而不只是打印机;应该方便团队协作而非一个人闭门造车;应该方便交互、分享与反馈而不是单纯为了阅读 , 此外 , 这个工具还应该能够激发 , 而不是管控员工的智慧 , 同时也应该尽可能提升用户体验 。
那么 , 创造一款适应当代人工作需求的产品就够了吗?当然不是 。
飞书要做的 , 是“一款配得上时代发展的、趁手的”产品 , 它不仅着力于解决眼前的问题 , 也要像iPhone一样 , 创造更多未来的可能 。
文章图片
图 / 摄图网 , 基于VRF协议
如今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 , 生产要素已发生极大变化 , 对企业来说 , 人与信息已经成了构建竞争壁垒的核心能力 。 由此 , 飞书围绕人与信息搭建产品模型 。
为激发员工智慧 , 飞书从界面、交互、功能各方面都将“愉悦”作为底层准则;在强化信息方面 , 飞书从创造、传播、消费和反馈四个环节打造信息闭环 , 让信息流动更加高效、顺畅 。
谢欣在发言中透露 , 近10万名员工的字节跳动在过去一年中 , 居然创建了共计2000万篇文档 , 如果打印成A4纸堆叠起来 , 其高度竟接近于珠穆朗玛峰 。 这些文档不是废纸 , 而是员工们集体创造的知识与财富 。 “当工具把人和信息都服务好的时候 , 会出现一个新现象:知识的涌现 。 涌现并不是被设计出来的 , 而是自发产生的 。 ”
此外 , 飞书不仅是生产力工具 , 也能提升企业的组织能力 。 以飞书OKR(Objective & Key Results , 目标与关键成果法)为例 , 在字节跳动的发展历程中 , OKR一直在提升组织能力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 如今 , 飞书OKR正在帮助更多企业 , 激发员工潜能、增强企业竞争力 , 以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 。
可以说 , 飞书是一款面向未来的一站式企业协作平台 , 它不仅适用于对前沿科技更敏感的互联网科技企业 , 对正处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传统企业来说 , 同样能极大提升它们的运行效率 。
不仅如此 , 随着数字时代的进一步发展 , 未来企业组织架构将会进一步扁平化的同时 , 很多企业的边界也会逐渐消失 , 个体将获得极大自由 , 并对异步沟通、协同办公的需求更加强烈 。 飞书未来将会有更多更广的用武之地 。
发布会上 , 张楠带来了飞书全新“π”版本 。 在飞书的构想中 , “π”代表“无限” , 寓意飞书拥抱未来工作方式的无限可能 。
作为一款独立App , 此次重磅推出的飞书文档具备三大优势 , “为创作添翼、为协作打造、以移动为先” 。 张楠表示 , 过去的文档中主要是文字、表格等静态文本内容;现在 , 无论是音视频、文件、表格 , 还是流程图、投票、沟通群 , 用户可以在飞书文档中“插入一切” , 并支持多人协同编辑 , 更能促进团队成员思维碰撞 。
同时 , “π”版本飞书文档还发布了三个重要新功能 。 思维笔记:用户可以直接评论、批注 , 邀请同事协作办公;多维表格:可以把信息更加结构化地组织起来 , 并且有多种视图 , 能够更清晰地表达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 辅助各种场景;双向链接:如果多维表格引用了多个其它文档 , 系统会自动建立文档间的双向链接关系 , 通过生成网状关系图 , 帮助用户更好地找到相关文档 。
“π”版本视频会议人数上限提升到了1000人 , 且支持App、网页、电话等多种形式入会 , 还上线了直播功能 , 可把飞书会议直播给内外部的用户 , 支持百万级在线观看 , 还可一键推流至抖音、西瓜等平台 。
此次飞书重点推出了会议全新功能——“妙记” 。 “妙记”不仅能将语音转化成文字 , 还具有强大的语义分析能力 , 可帮助用户短时间内了解会议的核心内容 , 并且生成结构化智能会议纪要 。
据张楠介绍 , 飞书在设计产品时 , 主要基于两个核心理念:一个是信息流将逐渐替代工作流 , 主导企业运作 , 而信息流动的效率 , 就是企业业务发展的核心;一个是组织会从物理型态逐渐转变为生物型态 , 未来组织一定能够自我进化 , 追求长期的创造力 , 而不仅仅是短期执行力 。
因此 , 飞书实际上代表了“下一代的工作方式” 。
3、飞书首秀背后的野心
正如前文所述 , 飞书要占领的 , 是未来企业组织与个人的心智 , 但这条路具体怎么走 , 依然需要飞书与合作伙伴们共同摸索 。
“面对当前这个不确定性高、变化飞快、复杂度高、不可预测的商业环境 , 如何构建一个自适应的、持续进化的、高韧性的组织 , 其实是每一个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 ”谢欣在发言中诚恳指出 , “这条路到底如何解决 , 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探索 , 也没有什么答案可以参考 。 但越是这样的问题 , 越吸引着我们 。 ”
在谢欣看来 , 目前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 , 那就是“越是追求卓越的企业 , 越是渴求卓越的工具;越是这样的企业 , 越是喜欢使用飞书” 。
【协同|职场兴起“飞效应”?看飞书如何打造未来“协同办公”工具】这也进一步坚定了飞书的方向:打造与追求卓越的企业相匹配的产品 , 并和企业共同成长 。
推荐阅读
- 协同|网文论︱网络文学与AI写作:人机协同演化时代的文学之灵
- 协同|福瑞泰克携手中智行 基于车路协同,引领高阶自动驾驶时代新赛点
- 信息|折叠屏手机能不能作为打工人的主力机?看职场老司机的实操测评
- 协同|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 建设|打造龙口城市智能体,建设一体化智能协同体系
- 协同发展|“双智”城市要如何建设?专家:要做好顶层规划
- 蓝皮书|业内首份“双智”协同蓝皮书:AIR智能道路将赋能智能交通
- 机器人|观察|自主移动机器人为何兴起,AGV、AMR趋势如何?
- 协议|6个项目集中签约 成渝“双城协同·赋能智造”专场活动在重庆举行
- 协同|年度盘点丨迈向数据可视化,智能体使能医院精细化管理